综合实践活动课小课题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08 浏览:18187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小课题研究中,我主要从创设生活、故事、问题、合作等情境的过程中进行了实践与研究.

一、创设生活情境,将课堂教学生活化

在《聚焦校园意外伤害》的小课题探究中,课题生成的活动是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来进行的.我利用教室多媒体播放了有关校园意外伤害的视频,把重点让学生关注的地方在白板上用手写笔点暂停,需要的图片就被一一截取下来.学生再次看完这些被截取下来的图片时,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学生没有意识到看似安全的校园背后还存在着这么多的隐患,从而引起他们深深的思考.有的学生就想:学生在学校里生活,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熟悉自己的教师和亲密的伙伴,除了能在这里获得学习的快乐外,还应该多关注安全与健康.当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时,也就说明本节课的情境创设已经深入人心,已经成功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很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在“润物细无声”中达成了本节课的活动目标.

二、创设故事情境,陶冶情感,净化心灵

感恩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如何让学生感动,确实不容易.唯有自己被感动,才能带动和感染周围的人包括我们的学生.

我从网上找到了于丹教授感恩生命的一段演讲.我感动于于丹老师的真性情,感动于于丹老师对父亲深深的爱.我自己在看的时候,几次落泪.于是,我决定在课堂上播放这段视频.如我所料,所有的学生都专注地看着视频,间歇我听到了抽泣声.我和学生安静地看着,动情之处我也流下眼泪,这又有什么呢?作为教师,我也在思考着:初中学生处在叛逆期,可能很多时候违背了父母的意愿,而这样的视频恰恰触动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所以才让他们如此感动.由此我想到,成功的情境创设,在课堂上能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今后教学中还应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直接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应在营造学生质疑的氛围上多下工夫,正确地运用问题材料,以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

一直困惑于什么样的小课题才是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有次放学时,我在楼梯口碰上几个学生,其中一个学生从口袋掏出手机给她的朋友打,给了我灵感,原来非常昂贵的电子产品现在几乎成了每个学生的必需品.然而,这个产品除了带给我们方便、娱乐功能外,给我们身体带来的伤害也是有的.我选好这个切入点,课上直接引入主题,播放了《手机上的细菌》视频,这个视频通过实验证明了结论的真实性,很有说服力.学生表情专注,已经被我所选内容深深吸引,并开始思考.还有的学生也开始与周围学生交流感受.借与此,我顺势抛出两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1)怎样正确使用手机才不会感染上细菌;(2)采取怎样的方式把手机的危害知识宣传给全校师生.

对于第一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汇总能力.通过观看视频,小组成员间互相补充,学生自己就可以总结出答案.对于第二个问题,小组观点比较多:制作手抄报贴到学校宣传栏;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手机知识“校园行”活动,跟学生面对面交流;利用校园电视台在班会时间向全校师生播放手机的相关知识.除了在校园内展开一系列活动,有的小组也想到了周末到公园、商场等人多的地方普及手机知识.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开拓思路,为在小课题成果展示时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做铺垫.趁着学生热情高涨,我又提出一个问题:除了手机,你还想了解哪些电子产品的更多知识.这样就把本节的内容延伸到其他方面,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了一节课.

由此可见,教师要随时捕捉和留意生活中的细节,并能及时反思总结,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去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疑点,恰当地整合并融合到课堂当中去.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质疑兴趣,还能激活课堂氛围,真正做到了一举多得,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四、创设合作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在小课题研究中,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和开展活动,也是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搜集信息、查询资料(文字、图片、视频等)、调查采访、资料汇总整理、成果汇报等步骤完成.如在《自选主题》展示课上,我创设了一个小组合作的情境:组内先进行成果汇报预演,要求简要介绍小组成员具体分工、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重点展示本次探究活动的成果和收获,做到语言简洁、流畅、活泼,图文并茂,富有创意,汇报后先自评需要完善的地方.学生根据选择的展示形式和分工,每个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展示的过程中.

这种创设合作活动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养成理性反思的习惯.及时反思,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通过师生、生生交流的方式反思总结经验、归纳方法,吸取教训,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活动的结果.教师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活动成果的汇报和展示,可以是小论文、调查报告,也可以是表演、课件等.教师应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习惯的方式来研究和展示,并且要求展示的内容必须真实,展示自己的真实体验,多展示自己对于本次活动的感悟和由此引发的启示.这样一来,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能力、综合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在不经意间慢慢达成了.

总之,把知识有机地融入到创设的情境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解决学生学习中被动学习的局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真正“动”起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就“活”起来了.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