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三历史复习课的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135 浏览:141830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经说过一句话:“等一件艺术品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最后的工作是否恰当.等最容易成功和最容易失败之处往往就在这里.”艺术创作如是,初三历史复习课亦如是.复习课是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重要的环节,随着历史成为中考科目并且分值还在逐渐增加,学生、家长、学校对历史学科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更高的要求.复习课已成为初三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那么,怎样的复习课才是成功的呢?我认为,一节好的复习课,不仅在于让学生记住了若干知识点,还在于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积极的情感态度体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进一步为学生的成长怎么写作.

一、搭建知识树,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

历史是由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构成的,这些知识点构成了一个个历史事件,而一切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前因后果.由此形成了一条隐含于历史表象之下的基本线索.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把握主线,将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由点成线,再由线带点,使历史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再用知识树的方式,实现历史知识的网络化.

在这里,以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可整理出如下的基本线索:


这样,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近代中国的两条线索:侵略史与抗争史.这条线索构成了这一单元的主干.通过这一过程,实现了对知识进行梳理和重新整合,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还教给学生一种科学、有效地整理历史知识的方法,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和历史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二、加强横向联系,培养历史思维

在中国近代史中,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中国发生的每一件事,与世界历史进程息息相关.所以,加强中外历史横向对比,对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意识和大局观,进而培养科学的历史思维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里,同样以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

通过这组图示,将同一时期中外主要大事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可以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中外历史的联系,从而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有效分解难点,帮助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什么第二次战争是战争的继续、为什么《马关条约》中日本提出在中国设厂等一系列难点问题.

(2)西方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而中国的封建制度日渐衰落,这种战争,是一种先进的制度对一场落后的制度的战争,正因为如此,近代中国的失败就成为一种必然.

这样,我们完成了一节复习课的第二个步骤,通过中外历史对比,不仅实现对知识的重新整合,更是使知识由薄到厚,由表及里的过程.

三、挖掘隐性知识,进行情感熏陶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等通过历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等”也就是说,学习历史的最大价值,不仅在于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更在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即“以史为鉴”,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因此,在复习课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完成情感目标,是复习课的教学任务之一,也是复习课的难点.

这里,我仍然以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结合前面形成的知识网络,教师进行适当的铺垫和引导,帮助学生认识两个问题:

(1)既然落后是失败的根源,那如何做才能不让历史重演?

(2)为什么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只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灭亡?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权益,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了本单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不仅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整体化,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巩固、熟练基本技能,有利于帮助学生提炼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复习历史的方法,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爱国主义情怀.这样的历史复习课,才能是完整的、有效的复习课.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东渚中学)

编辑刘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