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6儿童学习与指南》的幼儿区域游戏实践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885 浏览:109648

摘 要:通过幼儿区域游戏来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整合家园教育资源,使教师充分认识区域游戏活动的潜在价值和积极意义,积极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

关 键 词:区域游戏;教师角色;实践创新

幼儿区域游戏的开展突破了传统的游戏形式,使幼儿学会探索、学会自主学习、学会遵守规则.为此,笔者所在园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更新教师观念,创设游戏区域

1.树立游戏是幼儿活动主阵地的观念.区域游戏是幼儿在园非正式游戏的基本形态,它与正式游戏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化发展.因此,立足幼儿的终生发展,让幼儿真正在游戏中学习、成长,必须树立游戏是幼儿活动主阵地的观念.

2.教师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的角色定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就幼儿发展的五大领域提出了32项目标,并列举了各年龄段目标达成的典型表现供教师参考.但幼儿是否达成某一项目标,需要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通过经常反复的观察,才能做出判断.

3.确保区域游戏活动的材料投入.鼓励教师在活动区域中投放更新、有意义的材料,并保证幼儿每天到区域去游戏的时间,开展“做中学”活动,使游戏材料充分“活”起来.

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区域游戏指导策略

小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主要表现出“情景性”“动作性”“浅表性”.教师应突出材料的直观性、趣味性,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语言启发引导.

中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主要表现出“生活性”“形象性”“新奇性”.教师应采用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游戏,做细心的观察者、好导师.

大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主要表现出“广泛性”“独立性”“持续性”.教师的指导语言应趋于理性,让幼儿学会自我评价游戏行为.

三、协调自发性活动与预设活动间关系

1.对幼儿自发生成的游戏内容接近预设目标时,教师应充分共享幼儿的生成游戏,并直接在“幼儿兴趣点”与“预设目标”间建立联系.

2.当幼儿自发生成的游戏内容能引发多数幼儿的兴趣,且部分内容接近预设目标,教师应敏锐地把握信息,支持幼儿那些具有发展意义的所思所想,有选择地加以挖掘与拓展,有目的地引领幼儿在游戏中发展.

3.当幼儿自发生成的游戏内容源于个别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对大多数幼儿的挑战过大且远离预设目标,教师就应巧妙地把幼儿带入新的角色中开始新探究.

4.当幼儿自发生成的游戏内容源于个别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虽不具有推广价值,但接近预设目标,能促进个体幼儿情感、能力、认知等多方面发展,教师应了解其发生、发展的过程,顺应其热情,满足其不断探索的兴趣与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保障游戏顺利开展

为保证游戏活动顺利进行,必须要求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教师应在游戏的准备阶段,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幼儿参与其中,共同商讨,建立科学合理的游戏规则,让幼儿学有目标方向可循,行有规矩要求可守.

编辑谢尾合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