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途径

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182 浏览:107045

有效的教学建立在教学双方高度认同的基础之上,并且包涵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对所学科目的认同、学生对执教老师的认同、教师对学生的认同、教师对科目的认同.美术教学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得成功与学生学得成功两个方面,这是辨证的两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只要双方和谐统一,那么美术教学就能取得成功.因此,美术教师必须以“教得好”来带动“学得好”,从而使美术教学更加有效、高效.现笔者谈谈几点体会.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产生强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把广大学生带进一个理想的艺术教学境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美术教学的效果更加显著.例如,在本课播放运用4色彩钉完成的肖像作品的视频,反响很大,很多同学在说:“天哪,他在做什么?”“这真的是画吗?太神奇了.”这样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教师趁机抛出问题:视频中的人是用什么工具完成这件作品的?你觉得这样的作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通过视频,让学生看到他们过去可能闻所未闻的作画过程.教师以此作为兴趣点,通过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应贴近生活

作为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例如,在对比自画像的时候,我选择了芝加哥艺术家玛丽·艾伦·克罗图(MaryEllenCroteau)的《自画像》,画面中画家着装随意、打扮自由、人物造型写实,一看就是生活状态的形象.同时,最主要的是创作工具来源于生活.克罗图是一名热衷社会活动的艺术家,她用自己的作品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事物.她与环境保护组织“回收瓶盖协会”合作创作了这幅作品,她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这个组织的存在,并告诉人们瓶盖的回收率其实非常低.就这幅作品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很多时候就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东西都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手段.

三、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如何设计得更为合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是一直困扰美术教师的地方.在设计过程中,我几次修改了,比如原来在导入部分我安排的4张招贴大广告,分别是旧上海20-30年代招贴、二战时期招贴、文化大革命时期招贴和现代招贴,由学生抢答出时代.我希望通过不同时期的作品,让学生理解由于时代的变化,人们审美要求发生了变化.随着时代的变化,美术的审美标准也会产生变化,可以说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审美标准.

实际证明,这教学方法效果还不错,但是上下环节联系不紧密,而且会觉得图片过多,信息量过大.思考后,我发现出现的图片以女性形象为主,就有选择地保留一部分图片,设计导入为选美比赛,用各个时代最经典的仕女绘画来由学生选择出符合他们审美的形象,而下面顺着这条主线探索《簪花仕女图》(唐代周昉)和《夏闲图》(现代赵国经、王美芬)2位古今画家创作的唐代仕女有何不同?这样一来能和上面的作品形成共鸣,运用同一主题下的横向对既能让学生理解,又过渡自然,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课堂效果非常好.

四、正确引导,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本课中,我让学生比较《簪花仕女图》(唐代周昉)和《夏闲图》(现代赵国经、王美芬),要求学生评价这2幅画,并且谈谈看喜欢与不喜欢的理由,很多学生都提出喜欢现代的这幅,认为人物形象更真实.有的学生提出一点也不喜欢《簪花仕女图》,认为画面上的人物一点都不美,太胖了,身材也不好看;这下课堂可热闹了,学生争论不休,又一个学生站起来反对前面同学的观点.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盛唐时期随着社会繁荣,人们的审美观不再是封闭保守禁锢的思想,不再是欣赏西施病态之美,而是以开放、健康、健壮为美,欣赏雍容华贵之美.接着,再对人物的装饰、服饰及造型进一步分析,以丝绸之路的开通给唐朝带来的文化、思想、观念上的改变,再进一步提问:如果有时空机,我们把《夏闲图》送到唐朝,你们觉得唐朝人会怎么看待这2幅图?听了这样的话,很多学生都开始低头思索,再总结:美术作品具有各种不同的风格面貌和审美特色,他们之间没有对错高下之分,都是受到特定时期审美风尚的影响.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同一题材在不同社会审美标准下的变化,让学生意识到在不同时期受当时社会审美观的制约,美与丑的标准不一致,甚至会相反.


在现代美术教学发展迅速的时代中,只有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不断地创新,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活跃的思维力.“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这就是现代美术教学实现创新的目标.

(责任编辑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