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读写教学的练笔点

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588 浏览:55423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语言环境,挖掘其中写作的练习点,把写作训练有机适度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教学方法.怎样找准“练笔点”呢?

一、在文本经典处——添枝加叶

不管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每一篇文章中都能找到一个个练笔的“点”,是不是每一个“点”都要练笔呢,当然不是,“练笔”不在多,而在于精.儿童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片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特点.让学生练笔.例如《黄山奇石》一文,作者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介绍了黄山上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写得栩栩如生,精妙至极.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读指点,男女生合作读,让学生感受到句子间存在着特殊的关系,让学生仿照这种写法,经过自己的合理想象写一写黄山上其他石头.学生可以从中悟出写的门径,“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天狗望月”在孩子的笔下又会出现另一番生动有趣的景象.

二、在意犹未尽处——尽情发挥

小学语文书上的好多文章往往是言尽而“意犹未尽”.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适时进行续写片断的练习.

如《一面五星红旗》一文,引导学生读文本最后两小节,结合课文插图想一想.作者什么也没有给老板,但老板为什么愿意花钱把“我”送进医院并为“我”出医疗费呢?看到满头缠着纱布,躺在病床上的年轻人,看到面包店老板竖起大拇指安慰年轻人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想说的吗?可以对老板说,也可以对年轻人说,让我们用笔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相信同学们都能体会到年轻人的爱国心和对老板的感恩之情.


三、在文本结尾处——展开想象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篇文章的结尾往往蕴含着下一篇的开始.让学生续写课文,让每一个人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体验,享受审美情趣,迸发出创造热情.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把这些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变成自己的作品.如:《小摄影师》一课,学完课文后问:“小男孩会再来吗?这次他能拍摄成功吗?”进行再造想象作文.可以设计四个步骤:1.根据插图,描述男孩的外表;2.男孩怎样走进高尔基的房间,如何展开对话;3.怎样开始拍摄;4.这次拍摄结果令人满意吗?这个过程的细化,目的是不让练笔走过场,同时让学生感到言之有物,享受练笔的快乐,增强实效性.

总之,通过形式多样的练笔,加强了读与写的相互促进,为学生自由表达情感和思想创造宽松的氛围,孩子们能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酣畅淋漓地写出来,让童心得以舒展,让童趣得以挥洒,让童真得以释放.为了让“作文”不再沉重,让我们立足课堂,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大量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从写好随文练笔开始,拓展学生思维,打开学生乐写的匣子,让孩子们的智慧花蕾在写作中欣然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