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文学类)阅读题答表述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548 浏览:57702

现代文阅读题答案的准确性包括精确性和模糊性.所谓精确性就是表述答案的言辞完全可以在文本中找到相应直白的词语或句子,所谓模糊性就是需要对文本相关的形象描述语言进行提炼概括.文学语言形象的语义往往包含丰富的联想义,提炼文学语言的联想意义属于模糊思维.所以现代文阅读题答案的精确性和模糊性共同构成答案的准确性.

一、明确科学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区别

文学作品一般采用文学语言形式,而现代文(文学类)阅读题的答案表述则应该运用科学语言形式.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究竟有何区别与联系,先看科学语言和文学语言的示例:

所谓科学语言,就是把意思准确直白地表达出来的语言,科学语言具有精确性;所谓文学语言,就是富有联想意义的形象含蓄的语言,文学语言具有模糊性.所谓现代文(文学类)阅读题的答案,就是把文学语言转换成科学语言.

二、学会深入文本细读语段

高考现代文阅读在强调整体感悟的同时,要求考生深入文本进行语段细读,在贯通上下文意的基础上获取答案信息.有的考生却缺乏语段细读的阅读品质,答题时仅凭感觉,就很难做到全面而准确的回答.细读步骤如下:

1.分析句群.先以句末标点为标准,来标注句子的序号,再概括每句话的大意,然后理清句间关系,切分层次.

2.体味联想意义.如果遇到形象化的语言,或分析其修辞技巧,或挖掘隐含信息,将文学语言转换成科学语言.

3.把握关 键 词 句.关 键 词 句对于准确而全面的答题至关重要.所谓关 键 词 就是能体现语段中心的词语;所谓关键句主要是提起句、过渡句、归结句.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问文段的主旨是什么

(1)夕阳的生命是有限的.(2)它在天边一点点沉落下云,它的光却在我的书房里渐渐升高.(3)短暂的夕阳大概知道自己大限在即,它抛给人间的光芒是最依恋也最夺目的.(4)此时,连我的书房的空气也是金红的,(5)定睛细看,空气里浮动的尘埃竟然被它照亮.(6)这些小得肉眼刚刚能看见的颗粒竞被夕阳得极亮极美,它们在半空中自由、无声和缓缓地游曳着,好像徜徉在宇宙里的星辰.(7)这是惟夕阳才能创造的境象一一它能使平凡的事物变得无比神奇.(8)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掷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9)满室皆暗,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10)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11)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12)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无踪影.(13)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14)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15)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16)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竞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乖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


——选自冯骥才《夕照透入书房》(2006年广东高孝卷)

第一步,标识句子的番号,共16句.

第二步,概括每句大意.

第三步,理清句间关系,分清层次.得知第7句是对1到5句的归结,因此,第7句是归结句、关键句.根据第s句的大意可知,由面到点,下一层重点写书架上的泥公鸡.可见7、8句之间应该分层.那么这个语段可以分两层,前面从面上描写夕阳映照书房的景象,后面从点上着重描写书架上的泥公鸡,而后者是重点.而且,得知从第10句到第16句关于泥公鸡的描述应该是主旨升华句.要把握主旨必须准确理解描写泥公鸡的句子.

第四步,理解主旨升华句,概括语段中心.10到16句是主旨句,但句意比较含蓄.其实用了修辞“泥公鸡”代指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代指日下的商品经济,夕阳映照泥公鸡象征传统文化虽然很美,但日渐衰落,泥公鸡的哀鸣则用拟人手法赋予作者对传统文化消逝的同情和不满.由此得出本文段主旨: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日渐消逝,表达了作者的同情和不满.

如果不深入文本细读,仅凭感觉,很难读出语段的中心,也很难理解最后几句话的含义.

三、掌握两种重要的答题方法

1.抽取法

抽取法即直接抽取文本中直白的词句作为答案的方法.这是针对现代文阅读答案信息的精确性而采取的方法.所谓直白的词语和句子也就是文本中那些提示性、总结性和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整体把握文章主旨或语段中心.

第二步,理清文章思路或语段层次.

第三步,抽取段首句、总结句或议论句.

第四步,抽取文章或语段概括性、总结性、议论性的能揭示主旨或要义的词语.

第五步,分条理地组织抽取出的语言.这些重点往往像金子一样散布在文段中.需要结合文章主旨和语段中心以及题干要义去抽取.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回答: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

(1)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2)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3)瓦曼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犬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速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4)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5)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