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办教育管理与探微

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27 浏览:19216

民办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再次崛起,绝不是以前我国私立教育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包办教育的大变革.既是对过去实践的一次革命,也是教育观念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特别是各级各类民办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作为教育体系中的民办教育,近几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其他教育相比,民办职业教育发展较为缓慢,有些混乱,其发展与其他教育相比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认真研究我国民办职业教育问题,总结其发展规律,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发展民办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民办教育需要宽松的政策环境

我国《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发展是硬道理,民办教育的政策立足点应该是鼓励社会资金向教育流动,鼓励教育投资,鼓励把民办教育的“盘子”做大,以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求.

据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一项调查表明,只有10%投资办教育者出于公益性的目的,不要求回报;而90%的投资者要求回报.将不允许营利作为制定政策的指导思想,其结果必然是导致民办学校的消亡和萎缩.

因此,从民办教育发展政策上,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新形势突破原有限定,允许注册营利性学校,把民办学校区分成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两类,由办学者自愿选择,国家分别采用不同的政策.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办学投资即成为公共财产,不得转让、用于担保抵押或继承,但可以免收土地征用费、配备费,免除与投资额相关的所得税,免除运行收益的各种税费.

营利性的民办学校,办学投资不属于公共财产,可以被投资者拍卖、转让或用于担保抵押,但要照章缴纳与投资额相关的所得税、土地征用费、配备费,而积余部分可用于个人分配或返回投资者.我认为如果民办教育能在此问题上有所突破,将有助于解决困扰民办教育发展的许多问题,为民办教育大发展打开新局面.

二、民办教育需要科学定位发展的方向

公办学校、民办教育要共同发展,共存共荣.但在发展方向上应有所侧重.“抓住两头,放开中间”应该作为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的发展战略之一.所谓“两头”就是指九年义务制教育以及进入“211”工程的重点大学,两头应由政府办学为主.中间的各级各类教育应充分发挥民办教育的巨大活力.

现阶段我国民办教育主要有如下几种发展方向:

1.义务教育阶段

坚持政府办学为主,特别是贫困地区.政府应加大投入,保证适龄人口受教育的权利,同时通过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从整体上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重点是大中型城市,为满足部分居民对子女择校的愿望,可适当发展一些民办学校.这类学校可以是寄宿制学校,小班化实验学校,外语、艺术、体育类等特色学校,以及其他类型办学条件优越的高成本学校,作为对公办学校的补充.

2.高中阶段

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在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低的条件下,要实现未来高中教育规模翻番目标,必须参照国外成功的经验,主要通过发展民办高中来实现.

3.职业教育

民办学校应是重要的力量.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政府应鼓励民办学校超常规发展,解决农村的发展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随着城市化进程,虽然我国农村人口大量迁移,但目前仍有一半人口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社会的稳定.稳定农村就必须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第二阶段是发展乡镇企业;第三阶段是建设农村小城镇.这三个阶段是农村生产力的三次解放.农村小城镇集聚了乡镇企业,吸引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加速建设小城镇,是我国的国策.小城镇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这就需要在农村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农村所需要的建设人才.

现在,我国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进村.农村需要大量建设人才,所以我认为应重点发展农村民办职业教育,改变目前无职业技术的农村青年盲目涌入城市,农村又奇缺数以千万计的职业技术人才的现象.

4.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体系要分层建立,即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怎么写作型大学.研究型大学重在高级人才的培养,采取严进严出的培养模式,其研究生培养规模将逐渐大于本科生的规模;教学型大学进行一般科研和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采用宽进严出的培养模式,以4年本科教育为主;怎么写作型大学重在社区和地方性技术人才的培养,类似美国的社区学院,采用宽进宽出的培养模式.研究型大学与部分教学型大学,即主要是指进入“211工程”的大学.应主要是政府办学,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政府应大力投入,以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高级人才的培养.

5.转制为民办大学

将一部分教学型大学可转制为民办大学,采取国家资助、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方式,国家承认其学历.整合成人院校及其他教育资源,发展社区学院式的怎么写作型大学,允许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个人承办,建立社区教育与学历教育沟通的机制,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怎么写作.

三、民办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

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扶持民办学校向前发展.民办学校从表面上看,没有给财政带来经济利益,但它为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减轻了负担.如果一个民办学校发展到具有2万人的规模,那所需要的教师和行管、后勤人员将达到1500人.仅工资一项,每年就可为财政节约1500万元,而2万人的学校硬件设施的投入也不低于1500万元,也就是为我国教育筹集了一大笔资金,减轻了财政对教育投入的负担,这就是民办学校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发展长远经济的一件大事来抓,加大投入,给予扶持.1.优化民办教育环境

严禁向民办学校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制定发展民办学校的优惠政策,确保新建、扩建民办学校在征用土地、报建立项、税费减免、用水用电、环境保护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优惠政策.

2.建立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教师及学生平等运行的机制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因此,对民办学校不应歧视,应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

一方面,对教师要一样对待,既要允许公办学校中的一般教师,特别是富余教师到民办学校竞聘,也要允许民办学校中的优秀教师到公办学校竞聘.目前,教育行政部门支持民办学校招生方面有了实质进展.对民办学校招生管理已列入当地招生计划,并与同类型同层次公办学校同一批次招生.但民办学校教师在合理流动、工龄计算、晋职晋级、业务进修、社会活动等方面没有统一管理,没有与公办教师同等对待.歧视民办学校的现象仍然存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公办学校也加快步伐,国有民办、民办公助等办学形式的相继出现,由于它们有政府做后盾,师资队伍比较稳定,在社会上又有一定信誉,所以对民办学校来说无异于平添了许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民办教育既要面临与公立学校的竞争,又要面临越来越多的同类性质学校之间的竞争.在此种条件下,民办学校不论在哪件事情上处理不当都会出问题,都会遇到麻烦.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矛盾就会激化,导致民办学校遭遇灭顶之灾,好端端的学校就垮掉了.

因此,民办学校一时一刻也不能忘记“发展”二字,牢牢记住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发展至上理论.我认为民办学校应成立学校发展部,快速广泛地搜集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等信息,组织人力分析研究,对未来作出预测,协助领导制定决策和执行方案,及时总结决策执行结果,进一步讨论巩固和发展战果的方案.周而复始地推动民办学校事业走向辉煌.

3.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民办学校的新建和扩建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政府要把民办教育作为一个产业来对待,在资金上要给予支持.

一是财政每年应拿出一定的资金,资助一些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民办学校.

二是在信贷上,银行要向像持个体和私营企业一样,对民办学校在贷款上给予优先和政策倾斜等.

三是国资管理部门,对公办学校的教学闲置设备,应以无偿或有偿低价的形式调配到民办学校.这样,既可减少浪费,又可改善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

四是新建、扩建民办学校,政策应按公益事业用地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

4.正确引导、规范发展

各级党委和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民办学校的引导.目前,我国有的民办学校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办学者唯利是图,有的举办者办学动机不纯,以营利为根本目的,不为学生着想,只为自己发财;

二是“微型”学校较多,仍有50%―60%的民办学校不足100人,规模小、档次低,缺乏竞争力.

因此,要发展民办教育,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引导.要引导民办学校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正确引导民办学校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办学能力,准确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办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不要一哄而上,盲目办学;要引导办学者明确办学宗旨,不能一味为钱,要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学校发展壮大,才真正有“利”可图.

5.加强管理,依法治校

要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把民办学校置于教育局的统一管理之中,对办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要统一教学计划,完善教育制度、财务制度、年检评估制度,比照公办学校一年一评估,对管理混乱、质量低劣的学校要限期整改.

对不经教育管理部门审批、不具备办学条件的,要组织强有力的力量,依法坚决予以取缔,直至追究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以确保师生安全和正常的办学秩序.

民办教育具有“天然的”公益性.它按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的教育应该施教并举,我们重视公办教育,忽视民办教育;我们重视城市教育,忽视农村教育;重视学生在校的教育,忽视他走到社会上的终身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应该是实效并重的,像抓公办教育那样抓民办教育,像抓城市教育一样去抓农村教育,像抓在校教育那样抓终身教育.既要保证民办学校的社会效益,也要保证社会和政府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民办教育的扶持.

四、存在教师流动频繁的困扰

1.教师流动性大的原因

城市中教育资源有限,私立学校在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但这类学校却难以得到政府的财政补贴,学校收入全部来自向学生收费,但考虑到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收费标准较低,某校一个中学生一学期的所有费用(除去生活费)700元,小学还低于这个标准100~200元.学校的经济实力直接决定了教师的工资水平.

全校教师的工资小学在每月800元左右,初中在1000元左右,高中可以达到1200元,该工资水平远远低于本市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岗位吸引力大大减弱,教师频繁流动便自然而然了.

30%的教师在一个学校能工作一个学期,20%的教师中途随时可能离开学校,不足40%教师可以工作一学年,只有10%多一点的教师能在一个地方工作一年以上.50%的班级一个学期要换一个班主任,个别班级一个学期要换两到三批教师.

“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师才是一位好教师.”民办学校的学生一般情况下,是学习基础不太好或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只有老师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才能抓住学生的特点爱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无论教师的文凭有多高,如果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同样也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同时,也突出表现在市场的竞争.适应学生的老师才能胜任,不能适应学生的老师将被淘汰.在人事管理方面,民办学校是自由的.教师的管理是自由的.只有适应学生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在正规学校,学生在课堂上听不懂,老师可以不管不问.但是在民办学校是绝对行不通的,一旦出现这种现象,老师要及时制止.

在讲课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个别学生听不懂,任课教师要在下课后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是没有认真听还是听不懂,找清楚原因,耐心地给学生讲解.争取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而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另外,针对个别学习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任课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补课,督促学生的学习使他们能尽快地跟上课堂.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学好,让家长满意.

2.教师流动性大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毋庸置疑,教师频繁流动的最大受害者是学生.一方面,新的教师要完全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及家庭状况大致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教师不可能制定出适合该班的个性化策略.教学和管理基本上处于盲目状态,缺乏针对性.

另一方面,学生对新老师的认同和接受、了解和适应用的时间可能还要长一些.学生和前任老师结下了一定的情感,当新老师出现的时候,学生情感的天平会在无形之中偏向前者.这种中国人共有的怀旧情结会让新老师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走进学生的心里.

当学生完全接受这个老师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习惯了前任老师的思维模式和讲课方法,对新老师的课老是跟不上趟.学生对老师的讲课方法和思维模式缺乏条件性反射,而这种师生默契的形成需要将近2个月的时间.

在调查中发现,80%的学生在换老师初期对新的老师不接受,对前任老师很怀念.65%的学生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适应,只有不足10%的学生能在短期内适应新老师,剩下的学生需要的时间更长,甚至还有个别学生一直都没办法适应.如果一学期换一到两次教师的话,学生基本上在对老师的适应中度过完了本学期.那么成绩就不敢去奢望了.

3.如何应对教师流动性大这一问题

对民办学校教师流动频繁的问题,我们不能去苛责老师.他们何尝不想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他们终究成不了圣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大政府教育财政投入和拨款,提高教育拨款的公平与效率才是根本之策.

目前,政府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主要投向公立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并没有获得必需的财政支持.事实上,民工子女学校也在为国分忧,它承担了国家义务教育的责任,因此也有权获得相应的财政支持.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全民福利,无论民工子女走到哪里都有权享受.一旦民工子女学校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的范围,在经济上就有了源头活水,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将会变得舒心,教师们也更加安心,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将出现一道亮丽的风景.

民办教育的发展,顺应了教育发展趋势.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今天,沿海省、市的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已并驾齐驱,且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教育需求.由于民办学校的兴办,扩大了高职、初、小、幼四类学校的总招生规模,不但有效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学前和高中阶段入学要求,而且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人才,尤其是对实用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仅靠政府所办的公立学校培养和输送实用技术人才,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民办学校的兴起,有效地缓解了这一矛盾.中国民办教育要大发展,就必须加快民办教育地方立法步伐.我国应该也必须有更加宽松的民办教育生存发展的政策环境.

就目前来看,笔者认为,民办教育在中国还只处在适应期,却为所有人的学习而搭建了一个平台.为人人勇往直前,谱写出自己生命中最辉煌的篇章,埋下了伏笔.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树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