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教育考察散记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360 浏览:55543

今年2、3月,承蒙中美教育联合会邀请,我们一行4人赴美考察交流,参观了3所美国学校.我们首先参观了洛杉矶的California小学,该校是一所普通的公立小学,是3所学校中生源条件最好的,所在社区拉丁裔占主流,还有白人、亚裔、墨西哥裔.接着我们参观了圣地亚哥的Benchely-Weinberger小学,该校位于墨西哥裔聚居的贫困区域,但是校领导们的言谈举止却显得有些“财大气粗”.最后我们参观了洛杉矶的圣特莫尼卡社区学校,该校同样位于墨西哥裔聚居的贫困区域,但是该校实行公立学校自主化办学制度,与前两所小学相较,办学模式显得更为丰富、灵活.总体而言,这三所美国小学所呈现出的风貌,让我们对美国的基础教育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开阔的教学空间

在美国公立学校中,1年级到12年级的班级规模通常约为30人,而小学阶段(1―5年级)的班级规模相对小一些,大致为25―35人.美国儿童4岁半开始有资格进入公立小学的幼儿园,接受为期一年的免费幼儿园教育,幼儿园的班级规模一般比一年级更小.办学经费较充足或者社区经济状况较好的学校,可能会通过缩小班级规模、增加教师人员来提高师生比.


走进美国的学校,最大的感受是校园开阔.三所学校中,总人数最多的不过800人,但是没有一所学校的操场小于国内众多的知名小学.加利福尼亚州小学的操场简直就是一大片开阔的原野,校工除草时需要发动一辆除草车.

这3所学校教室的大小约为中国教室的2倍,在学生人数是中国一半的情况下,生均占地面积约为中国的4倍.教室里设置了多种教学区.如圣特莫尼卡社区学校的教室(见图1),便有席地区、桌椅区、辅导区、电脑区、办公区和储物区6个教学区域.在席地区,学生可以席地而坐,和教师面对面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桌椅区,学生桌椅按小组摆放,便于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辅导区,有1张半圆桌、几把师生椅,便于教师辅导学困生.在电脑区,有5台苹果电脑,学生人手一台Ipad(Benchely-Weinberger学校则是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并配有打印机、复印机等相关设备.除了行政人员,一般的教师没有办公室,办公桌就设在教室内,教学用具也放在教室内.储物区则用于存放各种教学器材、用品.

笔者想,或许一个人的存在空间会影响一个人的视野和人生态度,或许正是这样的大空间促成了美国人宽广的心胸和长远的眼光.

直面学生差异

图2是圣特莫妮卡社区学校幼儿园的一间教室.该幼儿园位于贫民区,接收的学生基本上等同于中国的打工子弟,甚至有些学生的家庭条件比中国的打工子弟还不如,但在均衡的教育制度下,这所学校却闪烁着平等与博爱的光芒.当我们参观这间教室时,笔者只是觉得惊艳,而此时此刻,当笔者再次整理这些照片时,复杂的心情难以言表.

在美国,一般的公立学校,教学经费由州政府提供,而一些处于贫困地区的学校,除了能享受州政府的拨款,还可以额外享受到联邦政府的拨款,这也就意味着学生越贫困,学校办学条件越好.所以,在我们参观的3所学校里,第1所学校的位置和生源最好,学校基础设施却最差,开展教育研究活动的能力和水平都非常有限.校长送给我们的礼物只是一支印有学校标志的铅笔,提供的午餐也是3所学校中最差的.

美国政府正是通过这样的政策,在经费等方面倾斜于落后地区的学校,帮助落后地区的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弥补贫困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

美国学校并不回避学生的素质差异.以加州为例,每一学年,州教育委员会统一发放试卷对学生进行统一测评.各校依据统一测评的成绩,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力水平,并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教育.如在组织小组化学习的过程中,会将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分配到一组,构成异质小组.另外,对于优质生和潜能生,学校分别有专门的辅导老师对这两部分学生进行辅导.特别是对学困生,学校提供了较为周道的教育怎么写作.

在加利福尼亚州小学,有一个由学困生组成的班级,这些学生一部分课与其他同学一起上,另一部分课程学校会配备两位老师(一位专门辅导学生学习,另一位是助教)进行辅导.这样的班级,学生人数不超过20人,教室硬件设施更为齐全,对待残障儿童更为人性化,如水池、洗手液等物品都会放置于较低位置,设置无障碍通道等.当我们问及学校领导,将孩子按学力差异分班,家长会不会有意见时,校长说,家长们对于分层辅导都很认可,并且十分感谢学校为孩子提供的特殊教育.

教师管理和校长工作

在美国,教师是一种令人尊敬的职业,至少需要拥有本科以上的学历.学校不再为新入职的教师提供额外帮助.这就意味着,美国的教师培养体系能够保证教师在入职前便已具备了成为合格教师的能力.

在美国,每个教师都会参加教师工会,每一个参加教师工会的教师都拥有一定的权利保障.在我们参观的3所学校中,有2所是规范建制小学,另外1所是有独立办学资质的小学.规范建制小学由州教育委员会聘任教师,学校负责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独立办学资质的小学自主聘任教师.但无论是以何种方式招聘来的教师,学校均不能轻易辞退.教师出现问题,学校需要给予教育、帮助.如遇到个别教师必须予以辞退的情况,学校要向教师工会提出申请,说清理由.教师工会对于这样的教师也是以帮扶为主,为其再寻找适合的学校.在这种机制的保障下,美国的教师很少流动.

在美国,教师均为全科教师,学校不设置统一的教学研究的时间和场地,对老师备课、教研、进修等也不作过多的统一要求,只是鼓励教师相互听课.学校领导有每个教室的钥匙,可以随时打开教室的门.当我们跟随校领导打开某一班级的门时,教师并没有很大的反应.可见校长、教师随时旁听已是家常便饭.对于中国很多学校所采用的家长参与评教的做法,其中两所学校的校长都认为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家长的评价会影响学校办学理念的实施.

美国校长的工作十分辛苦.竞聘校长需在一线当教师10年以上,且需进修额外的学业.校长在工作日基本从早到晚都呆在学校,他们似乎知道学校里发生的一切.当校长带笔者走到某个教室时,他会告诉笔者这些教室里今天在进行什么教学活动.校长努力认识每一个学生,看到学生时,会主动与学生打招呼.当笔者问及校长是否需要到教育局参加会议时,校长说学区会议或者校长培训一般都安排在学生放学之后.圣特莫妮卡学校地处贫民窟,墨西哥人较多,很多学生的母语不是英语,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增添了很多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该校校长想了很多办法.如在学校附近购置两栋房子,设置为家长培训学校,学校派人免费教家长英文,让家长通过自己的学习影响孩子.为了让家长更安心地学习,学校还请保姆帮家长照顾孩子.这种人性化的家长培训方式,实际上也帮助学生做了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教学与教研

我们参观的3所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都设有教学计划表.教师们在下班前会将次日的教学任务(教学重点)和教学进程在表格中填写清楚.这样,第二天,老师和学生都能带着任务教与学.美国的小学教师承担全科教学,这样的时间表,最大的特点就是目标明确,能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活动.

美国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如在语文课上,学生读过一篇课文,教师会在当堂检测有关知识点后,再让学生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画.在数学课上,老师更强调学生在数学问题上的理解过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

此次赴美,笔者对于包班教学有了新的看法.刚入职时,笔者曾经尝试语文、数学包班教学,那个时候觉得忙碌不堪,要处理很多事情.这次到美国再次体验全科教学,笔者发现,美国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不是以知识为导向,而是重视能力培养及动手操作.课堂上,教师授课适可而止,大部分时间学生们都在进行课堂活动,如依据课堂所学内容做做手工、画画思维导图等.学生学习比较轻松,教师也没有国内教师那么明显的今日事今日毕、一课一得的意识.

辩证来看,美国的全科教学也存在局限性,如在音乐和美术技能的教学上与我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体育课也存在着“放羊现象”.

在我国,进行科研活动的基本单位是教师个人、年级组和学校.我们就此也作了咨询.在美国,教师进行科研的现象是不多见的,多数科研活动都是科研机构在做.美国有很多专门的科研机构和教育公司,上到教材,下到课堂的学习方式,这些科研机构和教育公司都能为学校提供相应的怎么写作和产品.学校要做的,就是等待州委员会认定哪个公司的产品更好,然后选择使用.与之相比,中国的教育科研在方法上多是教师经验归纳法和行动研究法.在这种“鱼龙混杂”的情况下,虽然某些教师的科研成果有一定可取之处,但是,由于主观性强,每个人各有一套体系,其科学性很难保证,即使有好的科研成果也很难推广.而且,在教师忙碌的情况下,科研时间也很难得到保障.

此次赴美之旅让笔者深刻地感受到中美教育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经济基础、制度、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由于国情不同,照搬美国的教育模式是不可行、不明智的.但取其所长,做我能及,或许能帮助我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责编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