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的声乐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818 浏览:154937

【摘 要】嗓音功能本身是每个人生来固有的,但是唱得动听的能力却主要是后天训练的结果.文章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教师如何教好初中声乐课的经验与体会.

【关 键 词】音乐课声乐教学姿势呼吁吐字

歌唱是通过用特殊的方法―多方法的语言来训练嗓音功能而获得的.这是因为人体的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其运动状态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主要依靠声乐教师将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体验、歌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通俗的、精炼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挥他们运用发声器官协调配合来歌唱,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歌声进行判断、评价、提示,进而应用教学语言引导学生逐步调节、校正发声机体,使之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

歌唱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唱歌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可是学生们唱歌音调不准的普遍现象却使许多家长和学校对此大伤脑筋.许多人认为唱不准音是由于大脑的发育不健全所致,还有的人把这种现象与“色盲”、“音弱”相提并论,说它是生理缺陷.

其实,人的歌唱能力来自于实践,是从模仿中发展而来的.在模唱时,耳朵不仅要向大脑传导听觉信息,还要不断地把嗓音效应的结果反馈给大脑.大脑根据反馈的效应情况,及时修正对嗓子的操作指令,并对发声器宫的正确操作感形成运动记忆.唱歌的时候就是凭着这种运动记忆支配发声器官操作唱准音调.为了提高学生的表现歌唱的能力,进行唱歌的基本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唱歌技能训练应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循序渐近,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一唱歌的姿势要正确

良好的歌唱姿势对于歌唱者来说很重要,如同战士射击、运动员赛跑一样都需要正确的姿势,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歌唱姿势给予正确的指导.

首先,要结合歌唱教学实践活动给学生做好示范,使学生能够区分正确和不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要求是站立垂直,两脚略微分开站稳,头正、目平视、两肩稍向后移、胸自然挺起张开,腹部顺其自然收缩,下端收回,感觉到仿佛由小腹到两肩之间形成一条直线.另外,精神要饱满,有从容之感.坐式唱歌,要求上身自然垂直,端正,弯曲分开,两手平放在大腿上,看课本唱歌时,要求两手拿课本视唱,划拍时,左手持书,右手用小动作轻轻划拍.总之,指导原则是姿势正确自然美观,有利于歌唱和身心正常发育.同时还应注意,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一些不正确的姿势,主要是仰头、挺胸过高、腹部过于凹进,肌肉和精神过于紧张,既影响呼吸、发声器官的正常活动和声音的流畅,又不美观,不利于歌唱和学生的正常发育.

二歌唱的呼吸要得法

第一,要让学生明白呼吸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应掌握好缓吸缓呼、缓吸快呼、快吸缓呼、快吸快呼的基本歌唱呼吸练习法.通常教师可以在课堂训练中这样提示学生: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下巴掉、笑肌提、牙关开、咽腔张、前胸松、后背紧、气息通、双肩落.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大讲特讲,面面俱到,有的教师则是空谈声乐理论,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学无重点,演唱中自然会感到无所适从.


第二,教师在教学时用正确的呼吸方法示范,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指当今广为采用的胸腹联合呼吸法,即吸气时空气由口鼻、气管吸入肺中,胸腔随之自然挺起,有向上伸展的感觉.这是由于隔肌下降,加压于腹部器官,所以腰腹部也相应地扩张,但不要过于突起腹部,而要自然适当,颈部肌肉要自然放松,不要紧张,也不要抬肩,吸气要根据需要来决定气量大小,从而控制和运用气息.

第三,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歌唱呼吸功能的训练.例如,教唱内蒙古民歌《牧歌》时,教师应当按歌曲乐句要求指导学生练习和掌握比较平稳深沉的缓吸缓呼的歌唱呼吸方法.又如,教唱《游击队歌》就可以按歌曲的要求指导学生练习快吸缓呼的歌唱呼吸方法.

第四,注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理特点.对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的青少年,不应按成人或专业训练要求进行训练,要注意教室内的卫生和身体保健教育,保护好少年呼吸系统诸器官.

除上述要点之外,教师还应注意学生唱歌中经常发生的毛病.比如,常有些学生发音时总是唱不够拍,唱高音时吃力,唱不准,喉头负担也比较重等,这些都是因为气息不足,缺少气息的支持,不会控制和运用歌唱呼吸方法的缘故,因此,必须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的呼吸方法.

三歌唱的发声、吐字,咬字要准确

歌唱和说话的重要工具是人的发声器官,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发声和掌握歌唱的技能与技巧.应了解发声器官的构成、少年的音域声区、变声特点和嗓子保健、发声练习法等.

1.发声器官组成及其功能

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腹肌及横隔膜.发声器官包括喉头、声带等.声音调节器官包括咽喉、口腔、鼻腔等共鸣腔.咬字、吐字器官:唇、齿、舌、上愕、下胯等.上述所说的各发声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而且又是互相联系的,它们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有机发声器官系统.在歌唱时,如能正确地控制和运用这些发声器官,声音就会清晰、动听、悦耳.

2.歌唱练习的要求和方法.

发声练习是获得最佳声音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唱一些必要的练习曲.

初一学生的发声练习一般都排在每节课的开头时间,不宜过长,而且要注意科学性和系统性,要少而精,要唱得正确、熟练.每支练声曲应注意难易程度,一般应由浅入深.每支练声曲都有自己的要求,必须按要求去做,同时要纠正学生经常发生的喉音、鼻音、颤抖音、漏气、白声等毛病,不断给予引导及纠正,还要加以说明讲解.

例如,在教学中,由于有些难唱准的音程都与“4”或“7”音有关,因此,不少学生见到“4、7”这两个音就有些怕.笔者此时会耐心地告诉学生们,并不是凡出现“4、7”音的地方都难唱准,在很多情况下“4、7”音是不难唱准的,只是在“3―4―3”,“7―1―7”和“4―7”,“7―4”这种进行时才不易唱准.虽然“4、7”音在儿童歌曲中用得不太多,但它们却是很重要的两个音,有了它们可以丰富曲调的表现力.通过这样分析讲解来鼓励学生们一定要唱准这两个音.遇到较难唱准的音程时,本人就用比较法或过渡法来教唱.例如,要唱准“2―#4”就把“2―#”4与“2―4”作多次比较,使学生在听觉上能迅速地、清楚地辩认出是大三度还是小三度,还可以通过1―3唱准2―#4,通过3―5唱准2―4,如此经过多次反复,学生即能将2―#4的音高记忆在脑中,以后一唱就准了.又如,练唱“25b7”,可以先唱成“257”,再把“7”唱低半音成为“b7”,将“b7”的音高记在脑子里,立即再唱“25b7”就容易唱准.准确的音高概念的形成对于学习音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学习视唱的目的之一.如果音唱不准,旋律就被破坏,表现力就完全丧失了.

咬字就是按规范化的发音方法找准声母的发音部位,吐字就是找准韵母的主要母音,按照“小声”的口形加以延长并注意归韵.总之,要按字的字头、字腹、字尾的发音方法去咬字、吐字,这样才能把歌词唱得清清楚楚,一点不能含混.

除此之外,要注意那些常有的地方口音,教师应给于纠正,加强标准话的练习及推广.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个别示范和集体训练相结合的方法练习.

3.初中学生唱歌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发声和歌唱时,要在学生能够自然唱出的实际音域范围之内,最好用轻声进行短时间的练唱,暂不要求扩展音域和增大音量训练.不要大喊大叫,乱用嗓子.

第二,对于声带嘶哑、充血、水肿、发炎甚至失声的学生,教师要特别注意并给予关照,指导他们听唱或欣赏,严重者要请医生及时检查医治.

四结语

总之,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学生只能通过聆听教师的演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去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教学语言起到信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对声乐教学的语言研究探索,对促进声乐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学生特点和上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能力表现出来,这样才算完成教学的全过程.同时,正确认识音乐课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是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多年来,音乐课在人们的观念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娱乐和消遣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功能是陶冶情操,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另外,还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美育功能.人们所认识到的这些音乐教育的功能,实际上只是音乐教育的“副产品”,人们把音乐教育只是作为“其他学科”,是德育教育的辅助手段,纯属认识上的误区.音乐有其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音乐教育同样有其自身的目的和价值.音乐作为一门学科进入基础教育的课堂应当属于智育的范畴,而不应当用美育来淡化它,更不能用德育来统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