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在山水画中的美学地位

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99 浏览:8170

摘 要:在我国漫长的文化发展历史上,一直盛行着“书画同源”的美学观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两块瑰宝,书法与山水画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本文拟从“书画同源”这一美学观点的基本内涵谈起,通过解读书法与山水画的共生现象,来分析书法艺术在我国传统山水画中的美学地位,同时对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创作做出一定意义上的反思和探索.

关 键 词:书法用笔山水画美学书画同源

一、引言

众所周知,“书画同源”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非常鲜明的区别之一.自古以来,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中,书法与画作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特别是在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创作中,书法笔法的广泛应用成为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一大特色.独特的书法用笔及其营造出来的情境和意趣,在中国山水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审美价值和美学地位.

二、“书画同源”美学观点的基本内涵

“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美学观点之一.“书画同源”的基本内涵是指我国传统的书法与绘画的产生、形成以及发展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有着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在中国书画发展历史上,先秦时期的“河图洛书”为“书画同源”这一美学观点的形成提供了最原始的依据.唐代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阐述了“书画同源”的基本观点,这是我国文化史上最早的关于“书画同源”的理论学说.后来,历代画家、画论家以自身的绘画实践或绘画理论对“书画同源”的观点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补充和完善.

“书画同源”这一美学理论发展至今,人们对它的认识越来越完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通过翻阅相关资料不难发现,时至今日,我们所理解的“书画同源”这一美学观点,包含了以下三层基本内涵:一是相同的“起源”,指的是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在人类历史上有着相似的起源.这是因为,在远古时期人们常常用文字和图画,它们同样都是人类最早的记录工具,并且都在人们的劳动生活不断发展变化.由此可见,分别在文字和图画基础上形成的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也就有了非常相似的起源以及发展历程;二是相同的“形源”,指的是书法艺术的用笔与绘画艺术的笔墨、线条、造型等表现形式等之间有着非常强烈的相似性.这是因为,书法艺术十分注重对点、线、条、划以及笔、墨、纸的运用,而同样是绘画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点、线、条、划是其外在的表现形态,而笔、墨、纸是其得以完成的物质条件;三是相同的“神源”,指的是书法艺术与绘画艺术有着相似的审美意蕴以及美学追求.这是因为,我国传统绘画与书法具有相似的审美价值,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绘画艺术作品包含了浓郁的书法韵味,即安静、中和以及和谐之美.由此可以得出,人们平常所接触到的“书画同源”这一美学观点,不仅仅是指书法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产生、发展以及表现形式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而是更加突出强调了传统书法和绘画艺术在所蕴含的独特韵味、艺术意境以及审美价值等方面的相似性.因此,我们要想深入探讨书法用笔在山水画创作中的审美价值以及美学地位,必须首先深入掌握“书画同源”这一美学观点的基本内涵.

三、书法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广泛应用

古往今来,我国绘画历史上许多优秀的画家们都十分爱好书法,他们有的精通书法,兼能书画;有的善于将书法用笔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过程中.因此,娴熟而巧妙地将书法艺术的笔法技巧融入到绘画创作中,成为我国传统绘画艺术最为鲜明的特色之一,中国绘画史上历来不乏运用书法笔法创作绘画作品的经典之作.例如,张僧繇的代表作品《笔阵图》将“点、曳、斫、拂”等传统书法技法,十分恰当地运用在了创作过程中.

四、书法在山水画中的美学地位

(一)我国传统山水画中的书法用笔

1.山水画的基本内涵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的山水画主要是指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创作对象的中国绘画艺术作品.我国的山水画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后经隋唐、五代、南北宋历代画家的辛勤耕耘而日发展成熟.成熟的山水画作以高超的绘画技艺、浓郁的古典气息以及深厚的审美韵味而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最为璀璨的艺术珍品.在中国山水画艺术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风格鲜明的流派以及卓有成就的画家画作,其中中国传统山水画中颇具代表性的画家顾恺之、董源、李成、范宽、王希孟、赵伯驹以及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等等.

2.山水画中的书法用笔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优秀的山水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都十分注重对书法艺术的运用,这种运用不仅表现在对点线等书法语言的借鉴,用表现在对绘画中融入了书法艺术的用墨、造型以及韵味和意境.

例如,被称为“中国传统山水画之祖”的东晋知名画家顾恺之的作品《云台山图》、《雪霎望五老峰图》等山水题材代表作中,画家运用点、线、条、划等书法笔法对山、石、云、水、树木等自然景物恰到好处的合理表现.顾恺之不但以实际创作实践了书法用笔,更在理论上提出了书法艺术在山水绘画中重要地位,这是因为顾恺之提出了行云流水的线性形状以及鸟瞰呼应的山水画构图形式,这些不得不说上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汲取了一定的理论与创作的灵感.


在中国画史中有“山水画北宗之祖”之称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称道的优秀山水画作.他们的山水画创作中的书法用笔也有痕迹可寻.例如,时任武卫大将军的李思训创作的经典之作《江帆楼阁图》,其用笔着墨遒劲有力,达到了“夜闻水声”的通神境地.李昭道继承了父亲的山水画创作风格,被称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他的青绿山水代表作品《明皇幸蜀图》,点线得当流畅,着墨均匀,韵味无穷.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对后世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之称的五代南唐画家董源以其登峰造极的笔墨技法、纯熟的创作风格以及对后世文人画的巨大影响,而成为我国传统绘画史上不可或缺山水画家.董源的代表性作品有《图》、《夏景山口待渡图》、《夏山图》等.这些作品都以对“点子皴”技法的运用著称.而这些董源所擅长的长短披麻皴,山顶多矾头,以及近树多曲、远树皆直,淡皴浓苔、破笔焦墨等创作技法都与我国传统书法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书法用笔在山水画中的美学地位

1.书法用笔是山水画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特别讲究对线、条、点、划的充分理解和灵活运用.特别是书法艺术中的笔、墨、纸这种元素的相互依存、渗透和融入,成为书法作品完成乃至成功的重要标志.纵观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作品,处处可见书法用笔.这是因为,山水画是造型艺术,与书法艺术一样,山水画的创作同样离不开对线、条、点、划的运用,也离不开对笔、墨、纸这三种物质材料的依赖.因此,书法用笔成为山水画艺术最为重要的造型语言和表现形式,正是由于在山水画中渗透了书法用笔,才创造出了山水画独特的艺术韵味和文化内涵.

2.书法艺术加深了山水画的审美意蕴

创造出独特而深厚的审美意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非常重要艺术追求之一,而山水画中对书法艺术游刃有余的灵活运用在一定程度了加深了山水画作品自身的审美意蕴.这是因为,我国传统书法艺术讲究的是风、神、气、韵,历来优秀的书法作品都能营造出一种和谐安静的艺术境界,都传达出一种令人神往的艺术神韵.而在山水画的创作传统中,创作主体往往能够通过巧妙地运用书法用笔中的流畅的线条之美、醇厚的笔墨之韵来展现山水的纯净之美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从而使山水画作品渗透出深厚的审美意蕴.

3.书法艺术有助于实现山水画的美学理想

古往今来,我国传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都追求着崇高的美学理想.特别是绘画艺术中的山水画与书法艺术一样,追求中和、天人合一的美学理想.自古以来,我国传统书法提倡“冲和之气”,要求“心正气和”,追求“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绘画艺术中的山水画同样崇尚“中和之美”.这是因为,在我国历史上无论是卓有成就的大书法家还是造诣极高的山水画家都受到以儒家、道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和浸润,其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在外在形式、内在韵律以及创作心理等方面始终追求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与“中和之美”.他们的作品强调状物与抒情、再现与表现结合,注重形与神、意与法、天资与功夫素朴和谐统一的审美意识系统.因此,将书法用笔的形式运用与山水画的创作,书法用笔的“势和体均”以及“平正安稳”必然能够突出绘画作品中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以及创作主体与作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有助于实现山水画的审美理想.

结语

自古以来,书法与绘画这两种艺术形式就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我国向来就有“书画同源”以及“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美学观点.书法艺术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美学地位,书法用笔不仅是传统山水画的重要表现形式,还加深了传统山水画的审美意蕴,并且有助于实现山水画的审美理想.一直以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两块瑰宝,书法与山水画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因此,通过书法与山水画的共生现象,来解读书法艺术在我国传统山水画中的美学地位,同时对中国现代山水画创作做出一定意义上的反思和探索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发展中国现代山水画的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山水画创作的优秀传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传统书法艺术,使得现代山水画在彰显当今时代特色的同时,融入更多的传统山水画的审美价值与美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