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钧:大学生就业难是政策失当

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623 浏览:9458

唐钧下楼时,把身上全部零钱都给了那个自称是“找不到工作、一天没吃饭的女大学生”,如果她不是骗子,那今年和她一起找工作的,还有611万人

《新世纪周刊》VS唐钧

今年611万毕业生,成了2009年的一根敏感的神经.

采访结束后,记者与唐钧一同出门,被一名20出头的女孩拦住.她腼腆又准确地表达了一点希望:能为她写些吃的,“一天没吃饭了,明天我家人来北京接我”,她说自己是个从安徽刚来北京找工作的大学生,花光了积蓄.

唐钧把身上的零钱全部掏出,转身和记者分析这位女孩子说话的真实性.如果是真话,那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是检测话,说明该女孩认识到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怎么写作社会的路全被堵死”

新世纪周刊:大学生与其他群体相比,其就业有什么不同

唐钧:对大学生就业,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慌,这种恐慌是人为的.对大学生就业难,目前存在很多说法,但有的说法值得商榷.比如说“他们就是普通的劳动者”.从人格上说,对的,大家都是劳动者.比如说让大学生去农村,下基层,应该为三农做贡献,没错.但从社会分工上来讲,大学生与没上过学的劳动者还有所区别,因为这个群体应该将所学知识用于怎么写作社会,但现在我们总回避这个问题.

新世纪周刊:就业难问题究竟出在哪

唐钧:主要问题出在政策.按理讲,大学生的怎么写作岗位应该是事业单位,用专业知识为社会怎么写作,因为他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但目前,事业单位的大门被堵死,基本处于封闭状态不进人.在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时,政府有一大批人进了事业单位,所以现在的事业单位用人是饱和的.这第一条路被堵住了.

第二条路,社会对于专业怎么写作是有需求的,国家应该对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的大门打开.事业单位以前是让国家包的,现在应该打开让社会来办,但现在出于对这一领域有这样那样的担心,又把它封闭了.

第三条路,很多学工科,学理的大学生,本来是该去搞研发,但目前大部分的大企业不搞研发,所以又没有地方可去了.

第四条路,把大学生培养成了硕士、博士,本应回到大学里教书,但是,与大学扩招20%相反的是,教师的人数并没有明显增多.甚至目前有很多高校把教师当劳动力,当纯粹的教书匠来使,一个顶几个用,拼命地给他们压课,打分.

于是,能用所学知识来怎么写作社会的路子几乎都被堵死,大学生就业才成难题,这是由政策导致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新世纪周刊:与前些年相比较,当下的大学生就业有怎样的特殊性

唐钧:计划经济下,因为统一分配,大学生就业不是难题.但现在已变成市场经济,就业变成了双向选择,大学生找单位,单位找大学生.在这种市场背景下,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几年之内不能定下来工作,这是正常的.但媒体一轰,政府害怕了.

越是强调恐慌,越使大学生就业更难.尤其是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企业都觉得大学生就业很难,它们可挑选的余地就更大,于是便抬高用人门槛.

新世纪周刊:现在的一些缓和就业压力的措施是否有效

唐钧一些缓解措施也有问题,比如说,让企业给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我很怀疑,这些岗位有多少是新创出来的,它是不是本来就应该有的就业岗位而且你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要工作经验,这本来就很扯淡.

大学生根本就没有工作过,他上哪去有工作经验.况且,你的教育体制不允许大学生有工作经验,而政府又去迎合这种东西,它本来就是错的.

现在推行100万个实习岗位,在将来,如果体制不改变,就会变成用人都需有一两年工作经验以上,你实习一年根本不管用,因为你本来就是个借口,中国的大学生是体制造成的没有工作经验.

政策上对创业限制太多

新世纪周刊:这个时候,政府应该怎么做怎么去解决问题,该迎合怎样的政策

唐钧:中国社会有很多的需求还处于冷角,比如对老年人,残疾人怎么写作,政府应尽快把第三部门社会怎么写作的大门打开.尤其是把有实际的怎么写作对象,怎么写作机构的大门给打开.这一领域会给大学生新创造出来很多岗位,让他们也可以去自主创业.

曾有一个调查,说大学生在制造业领域的创业,成功率非常低,只有0.61%,但如果大学生选择这种怎么写作型创业,或者发展新型的怎么写作机构,我觉得成功率会提高很多,大有改观.

新世纪周刊:大学生就业难,是不是与经济结构有关

唐钧:第三产业没有充分发展.一个国家越往前走,它的第三产业要配套发展起来.比如一个大学教授,如果工资很高,他也可以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可以雇佣司机、保姆,甚至还需要一个管家.

第三产业本身就有一种再分配的性能,会让怎么写作性能变多.当个人和家庭有能力去写这种怎么写作时,这实际上就产生了很多的工作岗位,而不一定是要你政府去安排就业.社会是有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只要你别那么多限制就可以了.

可以想象,政策放开后,很多大学生也会很快改变思维,就不会再是越赚钱的地方越是哄抢,他们会选择做有意义的工作,比如公益和环保,这对社会发展有长远好处.

很多难题,应该由社会自己来解决,自下而上地去解决,产生创造力,不是说你几个专家关起门来讨论一下,就解决真正问题了.

新世纪周刊:那为什么第三部门的政策迟迟不放宽

唐钧: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担心.似乎第三部门发展了,然后就会怎样怎样了.可以这么讲,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实际上是因为有着私营企业的力量支持.

4万亿解决不了多少大学生就业

新世纪周刊:政府提出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这对大学生就业会带来多大的缓解

唐钧:解决不了多少.4万亿会投向哪些领域,这是首要问题,比如修铁路,主要还是用农民工.修地铁,机械化程度非常高,造就不了多少针对大学生的岗位.

在4万亿中,拿出来的只是1.8万亿,1.8这个数字不知道有多少是原本计划就要花的呢.真正新拿出来的钱,并不多.而在1.8之外的2万多亿,是要靠地方配套出,1.8万亿能像钓鱼一样钓到4万亿.

新世纪周刊:大学生就业难,跟学生心态有关系吗

唐钧:心态是被吓出来的.你应该让大学生们从容地,平心静气地找工作,这个事没必要大肆宣扬.这几年稍微有所改观,前几年,当你7月份毕业,9月份以前你要找到单位,然后不管专业和单位是否适合自己,要先把档案在单位里落实下来,并把档案从学校迁走.这是不对的,也是舆论造成的.


按大学的设施设备,替学生们的档案再多保管个五年十年,又能怎么样呢7为什么追着逼着他们转移呢何必人为地制造一些社会恐慌呢此外,每一年应届高校学生的就业数据,真不得了啊,今年是610万,加上去年的100万没有找到工作的,一共710万,不得了!但是再回头看去年的100万数字,可能只有30万,20万了,这就像一个过渡期,有的是当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而不代表没有找到工作,找不到工作.

一些农村出身的比较贫困的学生,毕业后先找一份工作有饭吃.你问他,他可能会说没有找到工作,但这不是说大学生没有工作到已经饿死人的程度,所以人为恐慌占有很大成分.

新世纪周刊:在发达国家,它们在这些方面有哪些可以镜鉴的成熟经验

唐钧:在国外,学生的检测期特别长,比如美国,从5月放检测一直到10月,大学生就利用这个时间找地方实习.美国有法律规定,所有大公司都必须有实习岗位.于是等他毕业后,与实习单位彼此都知根知底,就业就变的方便.这种模式可以引入中国,不一定是要到毕业前,才让他们去找实习岗位,而应该利用好检测期时间.

不能逼大学生和农民工抢活

新世纪周刊:郎成平在两年前提到,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经济结构产业链的问题,因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我们在做低端市场,使用的也只是廉价劳动力.

唐钧:是的,现在的政策,就是通着大学生跟农民工抢工作.几年前提出村官政策,目前又让大学生参军入伍,可以说,在没有新创出岗位之前,其他都是缓兵之计,大学生参军等于把以前农民参军的一个路子给取代.

这等于变相地按照大学生的成本来培养人才,就业时他们又被当成农民工来用.最后的直接结果就是:“读书无用论”的观念抬头.重庆市今年有一万多学生不参加高考.这种现象在浙江一带很普遍,不读大学直接做生意去.

新世纪周刊:就业难应不应怨扩招

唐钧:确实不怪扩招.现在的大学生还是太少,在台湾的农村,随便走进一个家庭,很可能主人就是大学生.家庭主妇就是大学生.

新世纪周刊:教育制度方面有什么值得反思的吗

唐钧:要改革.基础教育,不能总围绕着高考来培养大学生.一流高校,可以理解为,是用最好的老师来教最会考试的学生,但培养出来的人还仅仅在考试上占有优势.

老师少有机会与外面打交道,而且老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再到学校,尤其是文科老师,接触社会更少.所以照本宣科的教师,教出的学生也缺乏实际能力,也在照本宜科.这是问题之一,第二,很多高校的学科安排,是根据有什么老师,然后开设什么专业和课程,而很少关注社会的需求.

中国要发展民办大学,现在是把民办大学都当成小老婆生的孩子来看待,这是不对的.

国外的人才培养,虽然也有问题,尤其是遇到经济危机,人才就业也成难题,但人家不逼迫就业.逼学校,逼老师,逼学生,效果适得其反.说实话,为什么叫博士后,因为博士找不到工作,所以大学就办一个博士后的点,让学生返回到学校.其实在国外,博士后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