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词为艳科”观念的一点

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352 浏览:131847

【摘 要】宋代“国家平靖,人民自趋于享乐.词为艳科,故遭时尚”.但是,纵观宋词发展进程,从宋词题材构成及词与音乐的关系两个方面来分析,“词为艳科”这一观点并不能涵盖整个历史时期,掩盖了宋词发展的真面目.

【关 键 词 】词为艳科;宋词题材;词与音乐

1926年,现代词学家胡云翼先生首次在词学史上明确提出“词为艳科”这一观点.他在《宋词研究》一书中说:“我们看宋朝的时代背景,是不是适宜于词的发达呢?等既是国家平靖,人民自趋于享乐.词为艳科,故遭时尚.”接着,他说:“宋词的描写对象,不过是‘别愁’、‘闺情’、‘恋爱’的几个方面而已等这更可证明词只是艳科.” [1]后之学者,也相继或隐或显地认同“词为艳科”这一观点.如叶嘉莹先生认为:“诗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可以发议论,可以抒情,可以纪事,什么都可以包括.词一般只是写景抒情.” [2]或如谢桃坊先生明言:“词以艳丽为本色,或以婉约为正宗,这是词史已经表明的事实.” [3]但是,纵观宋词发展进程,“词为艳科”这一观点并不能涵盖整个历史时期.也就是说,“词为艳科”以偏概全,掩盖了宋词发展的真面目.本文拟从宋词题材构成及词与音乐的关系两个方面来论证这一观点.

一﹑宋词题材构成

“词为艳科”中的“艳”字, 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指爱情,(二)指女子容貌之美,(三)指趣味低下乃至的词,(四)指词的风格.“虽然古人在填词或论词时对‘艳‘字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对艳意义的根本意义是情爱的这一层面上,不会有大的差异.因此以上所论及的第(二)(三)(四)种意义,虽然有审美层面、情趣高下之分,但都是从第一种意义生发出来的.” [4] “科”即为“类别”之意.那么,“词为艳科”即是指词是描写男女爱情,风格旖旎的一种文体类别.然而,徐伯卿先生曾作出数据统计, [5]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很明显可以看出:(一)全宋词题材多达36种,宋词的描写对象,不仅是“‘别愁’、‘闺情’、‘恋爱’的几个方面而已”,而是几乎涵盖了宋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宋诗一样,可以使人们对宋人社会生活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考察.(二)在宋词的36类题材中,词并没有高居榜首,居第一位的是祝颂词,比居第三位的词数量多出将近一千首.

为了更清晰更详细地从题材方面认识“词为艳科”这一观点的片面性,接下来拟从宋词发展的各个时期的题材构成情况加以分析.许伯卿先生根据社会政治和国家政权的变更情况,将两宋历史分为以下七期:(一)创业守成期或北宋前期(960—1046),有词作969首;(二)变法图强期或北宋中期(1041—1085),有词作2226首;(三)倾轧衰败期或北宋后期(1086—1124),有词作1124首;(四)政权南渡期或南宋前期(1125—1164),有词作3044首;(五)南北对峙时期或南宋中期(1165—1206),有词作6913首;(六)偷安颓靡期或南宋后期(1207—1276),有词作2346首;(七)覆亡巨变期或宋元易代期(1276—1310),有词作2410首.兹将各阶段的排名前十的题材构成,依次列表统计 [6].从表中的统计可以看出,北宋前期和中期由于国泰民安,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词以绝对优势高居榜首.然而,词的题材构成正悄悄发生变化.咏物词、写景词数量逐渐增多,与词所占比例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到了北宋后期,词数量退居第二,写景词跃为第一.政权南渡时期,“记忆中民族昌盛景象与眼前耻辱地位的对比,昔日享乐生活与眼前窘迫情状的对比,全社会收复失地的与朝廷的孱弱懦怯的对比,无不使他们感到悲愤.悲愤成了这一时代文人的最强烈心态,也造就了时代文学的主旋律.” [7]所以,此期,词题材所占百分比不断下降,而祝颂词则高居榜首,并且词作数量不断上升.到宋元易代时期,词地位虽然有所回升,但仍屈居第五,再也回不到北宋前中期的辉煌时代了.

二、词与音乐的关系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词与音乐的关系对“词为艳科”观念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宋前期和中期,词是“一个以歌妓为相似度检测的,具有双重主体的音乐文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作为燕乐主体的歌妓,在按曲唱词的同时,需要词人的合作,为之提供歌词;作为文学主体的词人,在应歌填词时,已失去了做诗时的那种独立性与自由度,既要按曲择调,受制于音乐,又要‘用助妖娆之态’,受制于歌妓.” [8]在词作中,也常见歌妓向文人索词的景象.如:“曾为梅花醉不归,佳人挽袖乞新词.”(晁补之《行香子》)“珊瑚席上,亲持犀管,旋叠香笺,要索新词.(柳永《玉蝴蝶》)而且此期宋人对歌者的身份已经定位于女性身上.李方叔《品令》云:“唱歌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肤.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老翁虽是解歌,无奈雪鬓霜须.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总而言之,北宋前期和中期,词与音乐关系密切.词人多为歌妓作词,表达她们的“谢娘心曲”,同时,词也要借朱唇皓齿,雪儿春莺辈歌之,“词为艳科”故遭时尚.


然而,在北宋中期,已开始出现词与音乐相分离的现象.彭乘说:“唱子瞻之词,虽不失体,而多不入腔.”南渡以后,词体诗化的进程加快,词开始脱离歌筵舞席,步入言志大道.宋词的音乐性逐渐丧失,开始慢慢褪去艳丽的色彩.夏承焘先生在《唐宋词字声之演变》中说:“大抵自民间词入士大夫手中之后,飞卿已分平仄,晏、柳渐辨去声,三变偶谨入声,清真遂臻精密.惟其守四声者,犹限于警句及结拍.自南宋方、吴已还,拘墟过情,乃滋丛弊.逮乎宋季,守斋、寄闲之徒,高谈律吕,细剖阴阳,则守之者愈难,知之者亦鲜矣.”从中可以看出,词的音乐性要求给词作带来了额外限制.南宋词作家的注意力从词的入律可歌性转移到文字本身的节奏韵律上来,最终“词人的身份气质完全失却了以往由文人与优伶合一的‘倡优’或‘歌者’之特性,将以往出入于‘歌场舞榭之生涯’的小词全面推向了纯由文人出入其间而又雅正精美的塔.” [9]

综上所述,“词为艳科”这一观点只是精准地描述了北宋前期和中期词的面貌,但其他时期词的特征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由于宋词作为音乐文学,不仅题材丰富多彩,而且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故而只有综合考证宋词流变,才能对词的特征作出全面精准的概括.

【参考文献】

[1] 胡云翼.宋词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1989.

[2]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长沙:岳麓书社,1989.

[3] 谢桃坊.宋词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4] 黎烈南.对“词为艳科”观念的一点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5).

[5] 徐伯卿.宋词题材研究[M].上海:中华书局,2003.

[6] 徐伯卿.宋词题材研究[M].上海:中华书局,2003.

[7]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8] 沈松勤.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9] 沈松勤.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