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方式的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94 浏览:10783

摘 要:提问是教师授课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良好的提问艺术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那么究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以怎样的提问方式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六个方面并结合书上的实例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 键 词 :提问;教学手段;物理课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往往效果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开启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笔者结合自己十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总结出几种常用的提问方式.


一、新颖的探究性提问

探究性提问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新教材鼓励学生多进行探究性活动.

例如,在《熔化和凝固》一节中,为了探究熔化和凝固的规律,首先通过冰和松香的熔化实验由学生画出熔化和凝固图像.

问: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温度不变)

问:请同学们观察冰的熔化实验记录,大家可以发现温度有哪些特点?(当冰全部是固体或液体时温度要上升)

问: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松香的熔化曲线,温度有哪些特点?(熔化过程中温度要上升)

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做熔化实验时,有没有加热?(不断地加热)

问:熔化时要不断地加热,也就是说熔化时要不断地吸热.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这两种物质的熔化曲线有什么不同?(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而松香在熔化的时候温度不断地上升)

这样通过不断的探究性提问总结出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及其区别.

通过这种探究性的提问方式,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积极思考、讨论、探究等生机盎然的学习情境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是有益的,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适度的发散性提问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课堂上适时、适度地向学生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地去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的知识,寻找多种解答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例如,在《光的直线传播》中可提问:“你知道生活现象中哪些实例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三、巧妙的激疑性提问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真理、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能在学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之处及时地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弄清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从学生熟悉的例子问起:“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水面,而铁块却会沉入水底?”学生常会回答:“铁比木头重.”于是我再进一步问:“把重10牛的铁块和重10牛的木块都放进水里,为什么木块会浮上来,铁块会沉下去?”这个问题使学生对“因铁重而下沉”的结论产生了怀疑,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探求和求知.

四、必要的铺垫性提问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要么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经过思考均能回答,结果导致课堂气氛表面上热闹;要么难度过大,学生思而不答或答而不全,使绝大多数学生处于旁听的角色.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结合思维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特点编制不同坡度的问题,为要解决的最后的稍难问题作铺垫,逐步引导学生接近目标,直至顿然醒悟.

如,《滑动变阻器》一节的教学难点多,讲授滑动变阻器如何改变电阻,可设计如下一些问题逐层铺垫:

(1)根据影响电阻的大小因素如何改变电阻?

(2)在三个因素中改变哪个因素较方便?

(3)怎样增大电阻的变化范围?

(4)电阻线太长,实验不方便,如何改进?

通过铺垫性提问,教学坡度减小了,学生得出规律水到渠成,并且对这样得出的规律学生易理解,好掌握.

五、及时的观察性提问

新课程由于突出了科学探究,每节课都安排了多个实验和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探究的心情去积极思维.教师通过对学生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例如,在讲沸腾时,引导学生观察水沸腾的过程,并及时问“你看到的气泡生成上升过程中有什么特点?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你观察到水的温度有什么变化?”此时的提问,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在主动的状态中进入探究知识的新境界.

当然,课堂提问的方式远不止这些,教师应不断地总结,争取在课堂上能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地采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总之,物理课堂的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一定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