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中职学障生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

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494 浏览:95936

摘 要:造成学生学习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认知结构不良是一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科学、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通过归纳、总结,促进学障生认知结构的建构.优化认知结构是学障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

关 键 词 :认知结构;教学策略;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01

近些年来,任教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多有这样的体会:相当一部分学生学无动力、得过且过、松松垮垮,教师教得费劲、管理难度大.我们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职学校学生学习障碍及对策研究》(GSGXG073)课题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在甘肃省抽取了762名中职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造成中职学生学习障碍、影响他们学习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学习动力、认知结构、学习策略等等,其中认知结构不良是造成中职生学习障碍的重要因素.当代最有影响的认知心理学派的知识智力观认为学生的学习障碍,是知识的缺乏造成的,而不是先天智商差.知识的缺乏可以通过优化认知结构改善.所谓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里内化了的知识结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总是要借助于过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所要认识的新事物,并把所学的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实验研究表明:采取一定手段有意地优化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提高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程度和稳定性等,对于有效地学习和解决问题是有作用的.针对以上分析,要优化中职学障生的认知结构,应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了解学生原有认知结构,重视新课导入

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件过程.没有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背景知识,或者学生头脑中缺少与新知识发生联系的知识,就难以有效地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地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哪些是已具备的清晰的背景知识,哪些是模糊的、有待增强的.在课堂上授新课之初教师都会有导入和过渡,多数时是简单用几分钟复习、提问“旧知识”,没有充分认识到缺乏良好的导入,再好的讲解也只是无本之木.新课的导入应不但能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理已有的认知结构,使之处于准备接受、处理新知识的状态.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教师不能提供具有生动性、丰富性的实际情境,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联想,学生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如果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能多思考,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能多利用身边的实例、实物、实景,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增强视觉冲击力度,便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情境设计得巧妙,必然能引起学生跃跃欲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求知.

三、设置程序式问题,激发学生认知冲突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应该是被动地接受“填鸭式”教学的对象,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重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起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积极性.认知冲突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学习难点让学生陷入“难熬”的困境,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标,多寻找与新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引起学生关注的材料,并能分层次、步步递进地设计一些问题,将其很好地穿插在整堂课中,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问题,从而突破困境.可以说,引发知识冲突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构件新的认知结构的重要环节.


四、开展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应以多样化活动为平台,比如:分小组讨论、模拟角色、现身说法、榜样示范等,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动起来、参与进来,教师做好课堂的安排和引导工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比较、分析、概括等方法,通过观察、合作、谈论、实验等探究性学习,去逐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建构优化的认知结构.多种活动的开展打破了以往课堂上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障生觉得学习生活有趣,学习有意义,学习有目标、有方法,努力做到“不怕学”、“愿意学”.学生在课堂的各种活动中进行自我探索,所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生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这样的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分化程度高,因而记得牢、理解深、可辨别性强.

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结构

只有学懂了,才能记得牢.也就是说只有建立在对知识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是长久的.那种急促的、不深刻的、表面化的学习是不利于建立稳定的认知结构的.及时归纳是知识的梳理、加深阶段,也是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因此在课堂上重点、难点突破以后,要想让学生掌握得扎实、稳定,还必须给学生消化、吸收和整理的时间,教师应布置一定的巩固新知识练习题和适量的课后作业.在课堂结束时应进行简单的总结,对学生进一步点拨,并提出有一定高度且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作铺垫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认真思考.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步到位的做法往往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失败者.教师应立足于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地促进学障生认知结构的良好构建.这样的教学才会真正回归到以学生为本,以发展能力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