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388 浏览:68240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国内外各个国家都是这么强调的.我们都知道学校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职业院校的教育目的也是如此.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德育是相辅相成的,在职业院校中,体育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特殊性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品德教育,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关 键 词】中职体育;教学;德育;渗透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社会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学生毕业后要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技能素质,更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抓好德育教育是学校和老师们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呢?以下是笔者对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1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自身修养、业务能力、言谈举止和对待工作的态度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道德观.“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工作者信奉的至理名言,“以身立教”是体育教师所遵循的基本工作原则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教师只有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和热爱,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风端正,行为高尚,爱护学生,严于律己,处处都成为学生的楷模,才能称得上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也将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体育教师的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达到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过程中,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冬天在室外上体育课时,寒风刺骨,学生有畏难情绪,而体育教师笔挺的身姿、洪亮的声音,将无时无刻地感召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教师的榜样作用下完成课堂学习;夏天的操场上,烈日炎炎,体育教师认真讲解动作要领,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帮助学生进行练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也会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师要以良好的师德、真诚的情感、精湛的教法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这种严谨、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2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教育

2.1在耐久跑教学中渗透坚强的毅力、勇于拼搏的精神.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尤其是女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教师要认真地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的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如在耐久跑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讲述奥运健儿在运动场上为祖国荣誉顽强拼搏的事迹.接着按学生的体能分组,每组推荐一个体能较好的学生作为队长,取一个学生既了解又崇拜的体育明星的名字,在他的带领下按照不同的方式练习.此时各组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自觉、主动、积极的练习起来,其坚强的毅力、勇于拼搏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

2.2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渗透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实践中实例很多,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等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所以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2.3在球类项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在球场上一定要强调全局观点,强调集体力量,强调互相配合,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要及时给予纠正.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技术好的学生更要热情帮助技术较差的同伴.要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对手的犯规动作,不应计较,更不能采取报复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与错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3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全面促进德育渗透

3.1体态暗示法.

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3.2实践体验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在篮球等集体性项目的练习中体验到相互配合、协作的团队精神.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

3.3激励竞争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3.4时机捕捉法.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田径场上的跨栏跑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向前跑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3.5情感感染法.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4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享受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在中职学校,很多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体育的了解片面和审美观念不正确.转变他们的体育态度,关键要树立他们终身体育价值观.终身体育锻炼能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是众所周知的,但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所处的家庭氛围往往不愿也不让孩子在体育锻炼中“吃苦头”.因此,我们不仅要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健康理念,还有义务促进形成学生家庭成员的终身体育价值观,要不遗余力地宣传:终身体育标志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的发展需要终身体育;身体锻炼应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标志,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一方面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展现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提倡终身体育的思想对加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职校是实施终身体育的中间环节,它在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衔接作用.学生毕业即就业,以后接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所以在职高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突出终身体育理念,充分利用学生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在教学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专业与爱好发展学生的专项技能,使他们走出校园之后能够掌握一两项科学的健身方法,并坚持开展下去,为终身体育锻炼与娱乐打下坚实基础.比如,我们可以以散打和羽毛球这两个特色项目为龙头,又根据女生需求开设了跆拳道、女子防身术、搏击操、嗒嗒球等独具特色的选修课程,还不定期聘请瑜伽教练来校辅导,极大地充实了学校体育的内涵,丰富了女生的课余体育活动.我们也欣喜地看到: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体育项目进入社交场合,除早期的保龄球、网球、飞镖等,近几年瑜伽、跳操、跆拳道等逐渐热起来了.其中有些的体育项目,学生兴趣比较高,学校也有条件开设的,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也不无裨益.

5在评价中进行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笔者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

5.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

5.2言行避免粗暴;

5.3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

总之,我们要针对中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