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下竞技体育优劣势

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99 浏览:5983

摘 要“制”在我国体育发展历程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也给我国的体育事业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竞技体育的崛起,全民健身的大势所趋,“制”是否仍该继续成为众多学者和民众议论的焦点.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制下的竞技体育优劣势、项目优劣势、年龄优劣势、地域优劣势等进行分析论述,意在让民众更加全面地认识“制”下的竞技体育.

关 键 词制竞技体育优劣势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

1制下竞技体育的优劣势分析

1.1优势

制下的竞技体育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通过统一规划、调配、布置来保证部分重点项目的形成优势,攻击尖端,带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使得中国体育在国际体坛上树立了正面的形象,增强了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制下的竞技体育使得中国的竞技体育在十几年时间里不但在亚洲称雄,更是奥运会的佼佼者,充分显示了我国竞技体育在制下发展的高速度,证明了制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作用.

1.2劣势

(1)由于政府包办一切,统得过死,严重地束缚了下级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束缚了下级的智慧和进取心,也极大地阻碍了社会办竞技体育的进程,不利于放手发动全社会办体育,抹杀了体育的竞技功能,与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道而驰.

(2)“制”严重挤压了群众体育生存空间.制下,将重点过分投入到竞技体育而忽视了群众体育的建设.

(3)“制”影响到学校体育的发展.国家对于体育经费的投入更多的是倾向于竞技运动,没有落实到全部青少年学生上.使得学校体育的资源配置方面处于劣势状态,从而导致了青少年体质的下滑,如肥胖率增加、近视率增加等.

(4)运动员的早期培养,成才年轻化,重心投入专业训练,导致运动员文化素质较低,退役后就业困难.

1.3制下的竞技体育还能走多远

1.3.1中国竞技体育“制”存在的基础日益弱化

(1)国际大环境的变迁动摇了“制”的存在根基.中国竞技体育“制”特定的政治背景已经消失.

(2)物质条件的丰富弱化了“制”存在的前提.“制”的产生与当时经济实力薄弱有着直接因果关系.如今,我过国经济实力在快速崛起,当然“制”存在的物质前提就不复存在了.①

(3)竞技体育价值回归的需要改变了“制”存在的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价值追求逐渐形成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当李娜在澳网半决赛胜出后颇具个性的发言与一味强调国家荣誉的部分奥运选手呈现鲜明对比时,我们体会到人性的回归,人文价值的回归消解了“制”以金牌为追求目的的合理性.

1.3.2竞技体育“制”还能坚持多久

(1)“制”从竞技体育向群众体育的转移.我国近年来颁布的一些促进全民健身的条例,这些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体育体制逐渐实现着由“竞技先行”到“群众为重”的转移.

(2)市场经济下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是“制”解体的社会原因.职业化、产业化是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同于“制”所追求的金牌效应的价值取向.因此中国体育的职业化将为“制”画上句号.

(3)多元化价值追求,必然消解“制”存在的精神文化理论依据.追求金牌是“制”最直接的目的所在,随着价值多元化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的要求已经不局限于对成绩的追求,更偏重于对健康、自身感受以及内在价值的实现等.这种多元价值追求必然淡化了竞技体育中金牌唯上的意识,消解了“制”存在的精神文化理论依据.

2项目优劣势分析

2.1优势

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射击等优势项目.因为这些项目都不是世界上的主流项目,更不是职业化项目.而在制下,我们可以专门培养和储备这些项目的人才,于是拿到世界上,我们优势就是国家打个人,专业打业余,并没有真正的职业对手,因此这些项目才能够长盛不衰.

2.2劣势

团队球类项目和田径、游泳这些项目,在世界上都是主流项目,而在制下发展的这些项目,在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战斗力.这些项目人才的成长周期、成长规律、成才概率,不是那些非主流项目能比的,不是国家砸钱圈养一群人苦练、傻练、不计成本拿钱堆,就能堆出天才和一个整齐的团队来的.需要的是参与这些运动的青少年的人群基数.由于制,国家将大量人力财力投入到竞技体育上,而忽略了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建设.而在欧美一些国家,他们重视学校体育,让那些主流项目在学校得到普及,在普及基础之上,去海量的青少年当中发现人才、再进行提高.这样人才储备面相对于我们这样的体制要大得多,于是对选拔出来的人才的要求也更高,也就是后备人才资源优于我们,当然最后的成绩也就优于我们了.

3运动员年龄结构优劣势分析

3.1优势

我们不难发现在制下,我国的运动健儿们出成绩的年龄要比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小.比如说跳水项目,一般我国一些十三四岁的年轻健儿们在世界上就成绩显著,甚至夺金的也不胜枚举.就是因为在这种特点的制度下,我们的健儿可以从很小就开始进行某项项目的专门培养,有的甚至从三四岁就开始.而在一些欧美国家,这么早就进行专业项目的苦练是不符合法律的.而我们就是秉着人才要从小培养的信念来培养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使得他们能够早出成绩,并在世界上为国家争得荣誉.

3.2劣势

在制下,我国的许多运动项目是有年龄限制的,许多项目可能运动员的年龄过了二十三四岁就要求运动员退役.另外在早期培养中,也有年龄限制.比如说进省队就有一定年龄限制,如果在与别人相同的年龄下你没有发展出优于别人的运动水平,那么你就很有可能被淘汰,进不了省队的大门,就意味着进不了国家队进不了世界.但是我们不排除这样被淘汰出来的运动员,也许只是潜力还没有被激发出来,如果继续进行专门的训练说不定会比之前较早发挥出潜力进入省队的运动员实力更强,可是在制的制度下,我们并没有为这些被早期淘汰的运动员提供这样的一个机会.因此,在改体制下,由于对于年龄的一些限制,我们很有可能会与更好的人才失之交臂.

4地域差异性分析

4.1优势

对于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省市,对其竞技体育的投入也会较多,更利于这些省市竞技体育的发展.而对于一些体育强省,社会关注度会明显较大,那么在该省发行的体育彩票和企业赞助会更加景气,资金来源渠道更多,加大了竞技经费的投入.


4.2劣势

(1)由于各省区地域的经济实力有差异,对体育的投入也有差异,而有关部门领导只看重该省的体育成绩而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来评估该省体育部门的进步显然是不合理的,也影响了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导致经济实力较弱的省市的竞技体育发展越来越艰难.

(2)体育之路艰苦且成才率低,这对于一些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发达城市的青少年缺乏吸引力,从而导致后备人才基础薄弱.

(3)由于后备人才的早期培养需要自掏腰包,如在少体校进行专业训练时,高额度的训练费、伙食费、住宿费对于一些经济实力较弱地域的家庭来讲是难以负担的.这导致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受到阻碍.

5结论

(1)制下的竞技体育使得中国成为体育强国,但其由于政府包办一切,严重地束缚了下级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同时严重挤压了群众体育的空间.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及竞技体育价值回归的需要,中国竞技体育“制”存在的基础日益弱化.“制”将从竞技体育逐渐向群众体育的转移,并随着多元化价值追求而被逐渐消解.

(2)由于制的优势,使得我们国家可以对世界上的非主流竞技项目培养职业选手,在非职业化的项目中长盛不衰,但对于世界主流的职业化竞技项目中取得的成绩却不尽如人意.

(3)在制下,中国运动员从小训练,使得其职业化年龄普遍低于其他国家.但存在运动员过早被要求退役的情况,不少有潜力可挖的运动员被埋没.

(4)在制下,一些经济实力比较强的省市对其竞技体育的投入会较多,有利于该市竞技体育的发展.但对于经济实力较差的省市,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关注程度较低,经济投入较少,后备人才的早期训练经费紧张,导致后备人才的储备受阻.

注释

①全海英,何敏学.竞技体育“制”还能坚持多久[J].文献资料,2011(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