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图书馆的藏书剔旧工作

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53 浏览:16815

【摘 要 】本文论述了改制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图书馆当前藏书剔旧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剔旧原则、方法和面临的问题,强调剔旧目的是为了提高藏书建设的合理性、实用性,优化藏书结构,更好地为科研人员和广大师生怎么写作.

【关 键 词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图书馆;藏书;剔旧工作

八年磨一剑的陕西教育学院改制成功,成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简称陕师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经过了56年的陕西教育学院时代的探索和培育,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主体,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贯通,怎么写作和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的办学特色.作为普通本科师范院校的新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坚持“立足陕西,面向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办学定位,建成一所以学前教育为重点、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贯通的高水平普通本科师范院校.

图书馆作为学院文献资源信息中心、学院信息化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承担为教学和科研怎么写作的繁重任务.其藏书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其怎么写作能力的强弱,一定程度代表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在改制成功后,学院的教育、中文、数学、生物、历史、外语等六个本科专业的文献保障水平急待加强,图书馆需要在内涵建设方面下大力气.重点工作是制定新的馆藏政策,整合资源,优化馆藏结构,加强重点专业的文献信息保障水平,提高为用户个性化怎么写作的能力,深入推进新技术的应用等.目前有契机并较为紧迫的是藏书剔旧工作.

一、陕师院图书馆剔旧工作的必要性

1.经历了评估前的馆藏激增阶段,馆舍空间不堪重负

2009-2011三年间陕师院图书馆新增纸质图书24.8万册,馆藏纸质图书总量达到72万册,电子图书32万余册,特藏古籍图书2万余册,外文图书不足5千,征订当年纸质报刊1000余种.全馆各类馆藏累计总量超过104万册,基本形成了以师范教育为突出特色,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藏书体系.生均图书拥有量由原来的73册提高到110册.随着藏书量的不断增加,现有的馆舍面积远跟不上藏书量的增长,许多重点专业的急需的已经加工完毕的新书无法上架流通,因此藏书剔旧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

2.部分图书资料老化陈旧,亟待剔旧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前身是原陕西教育学院图书馆,后者成立于1978年,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其图书资料有一些是原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原陕西省教师进修学校等学校先后并入时带过来的资料.这些纸质图书老化较为严重,种类庞杂,内容陈旧,许多信息也已经完全过时,严重不适应现在现在教学和研究的需求.过旧的图书占领了大量的空间,严重影响师生的利用效率.

3.当代知识的有效期逐渐缩短,使图书资料寿命缩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信息量猛增,知识的有效期逐渐缩短了.这意味着知识载体——图书信息资料老化的速度加快,使用寿命缩短了,这样馆藏资源就会被内容更新鲜、技术更高新、观点更成熟、方法更先进、阐述更准确的书刊资料所代替.

尤其是现在,老图书馆搬迁,并和新校区综合阅览室资料整合,有剔旧的契机.所以,陕师院图书馆馆藏剔旧正当其时.只有去除利用率低、没有保存价值的文献,节约空间,就能提高现有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也才能更有效率的采购上架新书.

二、剔旧范围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国内外学者对藏书剔除问题的研究集中于藏书剔除的概念、原则、标准、方法等多个方面,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剔除范围的确定和剔除方法的运用.

1.藏书剔除范围的确定标准

七条标准:(1)有关部门明文规定或通知的内容不健康、应停止流通的书刊;(2)不符合本馆方针、任务和不适应本馆需要的藏书;(3)经过长期借阅周转、残破不全且无法再修复的书刊;(4)陈旧过时、内容已被更新的书刊;(5)长期无人问津、很少有人借阅、流通率很低的书刊;(6)复本过多、造成积压的书刊;(7)内容重复的图书资料.这是1991 年中国学者吴慰慈、刘兹恒提出的,此后学者提出的观点都与此观点大同小异.这种观点基本建立在对书刊实际流通的统计的基础上,但缺少对未来书刊流通的预计;对不同资料类型应有不同的剔旧标准.

美国学者斯洛特提出了“核心藏书”和“非核心藏书”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推荐标准”: (1)剔除的目的在于保留核心藏书,因为核心藏书能够满足读者 95%~99% 的需求;(2)应考虑将剔除的图书转入辅助书库或地区中心书库;(3)图书馆应每年进行 1 次全面的剔除;(4)应以今后图书使用的可能性作为剔除标准;(5)各馆所定的滞架时限应满足上述4 条标准并不少于1 年,以达到“自(该日期)以来没流通过的全部图书应予剔除”的目标;(6)应对不同类型的资料建立和应用类似的标准.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于藏书剔除标准的表述不尽一致,但并无本质差别.归纳起来,藏书剔除的标准集中在三个方面:内容上不为读者所需;物质形态上已无法使用;数量上超过实际需要.

2.藏书剔旧是一项细致复杂的专业技术性工作,需要可行性的方法

在各国理论研究中,藏书剔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主观剔除法,即图书馆员或专门的图书剔除人员根据经验主观判断是否剔除;(2)书龄法,即根据图书的出版日期、版权日期或采购日期判断是否剔除;(3)滞架时限法,即根据藏书在两次流通之间滞留在书架上并未被利用的时间长度判断是否剔除;(4)数学方法,即利用数学统计、公式或模型来确定剔除图书;(5)组合标准法,即采用以上多种方法综合考虑,确定剔除藏书.


在这些方法中,主观剔除法需要配备有经验的专职图书剔除人员,而且整个剔除过程要花费2~3 年的时间,是一种费时、费力的方法.而且在新书出版量极大的今天,即使是资深图书馆员,也无法掌握所有图书的实际情况,所以此方法极不科学.其余的三种客观方法(即书龄法、滞架时限法、数学方法)中,数学方法较难理解和应用,加之较难将数据收集全面,容易被误用.

此外,国外图书馆界还有一些独特的方法.例如,日本的一些图书馆在藏书上架时就确定剔除年限或根据图书的标价来确定是否有入藏价值.美国的一些图书馆在即将剔除或送到贮存书库的图书里放置书条(时间1 年以上),根据读者的反馈来判断图书是否剔除.当然,在藏书上架时就确定剔除年限或根据图书的标价来确定是否有入藏价值的做法,虽然容易操作、效率较高,但是不够科学.因为藏书的实用价值只有通过使用才能被准确判断;同样,虽然根据读者的反馈来判断图书价值的做法体现了人文关怀,但是读者的意见会给图书剔除工作带来更多的顾虑,使操作标准变得不明确,很难排除部分读者因为对藏书剔除工作怀有抵制情绪而夸大图书价值的情况. 随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国家图书馆创新工作方式,将 RFID 技术应用于中文图书阅览区剔除工作,按照书龄法(5年)进行藏书剔除工作.其操作原则是:统计每本图书的流通次数,以此为基础,结合图书类别与内容制订剔除标准,对剔除藏书进行复查,不符合剔除标准的图书重新上架.这种的藏书剔除模式更加细致、方便,不仅能够延长图书在架时间,还保证了图书在架率,避免了因大范围整体剔除导致的大量空架,在文献管理和建设工作有了极大的创新.

三、陕师院图书馆的具体做法

1.确定藏书剔旧的宗旨和原则

陕师院图书馆藏书建设必须保障教学科研任务的需求,藏书剔旧原则也必须围绕将全国唯一的“学前教育本科师范院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质量较高的普通本科院校的终极目标,以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为主干学科进行重点保障,为“发展普通本科师范教育,做大做强教师职后培训”提供强有力支持.遵循在剔旧的同时不能影响教学科研人员查找资料的需求,以保障教学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

2.剔旧要全面考虑

(1)每个种类学科的图书发展都具有历史继承性,要保证藏书的系统完整性,必须保留各个时期具有经典性、代表性的著作,用以把社会进程和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并资后世借鉴;保证藏书有效地反映最新知识和科技成果,摒弃过时、陈旧的内容和学术观点,增强藏书活力和利用率,节约藏书空间,这就是现实科学性.

(2)剔旧不能只根据出版时间、版权日期和采购日期等来决定藏书的剔旧.文献老化的半衰期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学科的内容、性质、时代的变更、人类文化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等等.例如,比较稳定的基础理论学科的文献半衰期可能要比新兴学科长.对于书龄相同的书,其使用率可能相差很远.因此,在进行图书剔旧时绝对不可以只凭书龄做出剔旧决定,而是应该综合考虑其它因素,如内容、使用率等,认真、仔细地进行分类剔旧工作.对于一些早期出版有价值的珍本图书、文献等,则应该给予相应的珍藏和保护.

3.剔旧工作要事先制定好具体的剔旧标准、范围和方法,上报领导批准,使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遵循剔旧要保持系统完整性、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等标准,按照保留核心、剔册不剔种、存孤去复和凸显馆藏特色等原则.对复本过多、长期压架的书、书龄内容陈旧、内容重复过多、外观残缺严重、科技知识过于陈旧的图书一般都剔除.把各类学科的经典名著和基本藏书长期保留;各种参考式工具书,如字典、辞典、百科全书、书目索引,一般长期保留;年鉴、手册等工具书;具有本地、本馆特色的图书,如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教材类、园长培训教材、校长培训资料、就业培训类一般不剔旧;对于孤本、善本、原稿和昂贵的图书等,一般都请专业的人员进行专业化的修整翻新,并且妥善保管,使之得以长期保存.

图书剔旧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种因素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互相联系,互相牵制,需要资深馆员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能一概而论,生搬硬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藏书结构合理的科学藏书体系,把剔旧工作长期化、制度化,使得图书馆更好、更高效地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怎么写作.

四、面临的问题

首先馆藏发展政策缺失.馆藏发展政策是图书馆系统地确定本馆文献资源长期发展策略以及具体实施规范的纲领性文件,是图书馆根据自身的定位、任务和读者需求,制定相应的有关藏书的收集范围、采访原则、采访标准、采访级别、采访细则、采访计划等基本政策,是有计划地、科学地进行选择、收集、组织、保管、复选、剔除文献等全部的业务工作的基础依据.但国内高校图书馆界,制定馆藏发展政策的寥寥无几,本校图书馆也缺失.

其次,思想观念上的困难.很多人朴素地认为图书馆就是藏书的地方,图书越多越好.不管藏书质量,只求数量.藏书越多就感觉图书馆的地位就高.没有认识到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必须新陈代谢,有出有进,才能生命力旺盛.

被怎么写作的主体师生的想法不一致,思想不统一.尤其是各学部研究室的本位主义,一些科研人员总希望自己专业的书刊能保留不愿剔旧.对此我们要解释到位,强调有一定价值的资料都存放密集库,不会就此无法查找.另外,对部分剔旧书籍,有些师生和科室感兴趣可以赠送给他们,让自主,以利于其价值的发挥.

再次,各种评估导向存在问题,片面强调馆藏数量.按评估方案的C级标准(合格指标),图书馆藏书指标为综合、师范、民族、语文、财经、政法类院校要求生均图书100册,其他院校要求生均图书80册(体育院校为70册);年进新书量4册(工科、农林、医学和体育院校为3册),均不包含电子图书.合格指标是从定量的角度来考察的,它主要是看文献资源的配置是否达到了要求.但从客观上阻碍高校图书馆剔旧的积极性.还有,馆藏剔旧缺乏相应政策支持.馆藏是固定资产,剔除的书籍难以处理,仍然占用图书馆可贵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吴慰慈,刘兹恒.图书馆藏书[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198.

[2]阮冈纳赞著.夏云,杨起全,王先林等译.图书馆学五定律[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3]吴慰慈,董焱编著. 图书馆学概论[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

[4]孙莹莹.RFID 技术环境下的藏书剔除工作—以国家图书馆中文图书阅览区剔除工作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1(11)49-51.

[5]杨军,王峰爱.浅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图书馆剔旧工作[J].理论前沿,2011(7)296、298.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