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等教育近年来主要变化其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321 浏览:81411

摘 要:德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并且根据自身优秀的教育传统,形成了一整套学科体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德国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并且产生了新的变化.本文以2014年德国教育部网站公布的《2014德国教育报告》为依据,对德国高等教育的最新动态与改革趋势进行分析,为我国高等教育今后的改革和发展带来参考和启示.

关 键 词 :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启示

德国高等教育起步很早,一直都有其自身不同于美国式高等教育的方面.如今,我国各大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教学内容、学制等各方面的改革,德国高等教育也在最近几年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因此,参照我国高校自身的情况对德国高等教育最新情况增进了解,对高等教育工作者来说显得十分必要.

1.“精英大学”:德国高等教育的新思路

德国高等教育的悠久历史,不仅为德国提供了丰富的高等教育经验,也使得德国大学建设呈现出平均化的传统特点.教育的平均化指的是国内各州高校教育水平普遍保持在同一的高水准.从整个教育资源的分布情况上来看,尤其是高校教授均衡分布与教育经费的均衡分配来看,德国各州的高校并没有明显的强弱分别.然而,从2006年开始德国实行“精英大学”(Eliteuniversitt)制度,打破了一贯的大学均衡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格局.精英大学的理念是投入额外资金扶植德国排名前十名的高校,以增强这些高校的国际竞争力.这势必造成精英大学与普通大学之间不再是以往均衡发展的格局,而是一定程度的差异化发展.

“精英大学”的理念引起了德国高等教育界的大量争论,因为它强调全球竞争力的宗旨是与德国高等教育重视公平发展的传统理念有所冲突,也正因为此,这一理念是德国教育界的重大转变,表明德国不再只将教育当作国家内部的问题,同时也更加侧重自身教育在国际领域的领导力与竞争力.

2.德国高等教育若干发展新趋势

除了“精英大学”这样的大学教育的“顶层设计”之外,若干实际政策的调整也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格局.其中大学结构改革,新专业的引进和考核的新标准让德国高校版图有了明显的变化,德国高校可以提供给学生们的选择变得更加丰富多样,都对德国高校的改变起到重要作用.

大学结构改革是德国高等教育的一次重大调整.在2012-2013学年冬季学期,整个德国有将近400所被国家认可的高校.其中,成立于1996年冬季学期之后的高校大约有100所,也就是说,近20年来德国一共新成立了25%的新高校,尤其是私立专科学校的大幅激增.私立专科学校的职能与普通大学有较大区别,它们更侧重某些经济领域的专门需要而设的,近似于中国的职业技术学校.虽然这些专科学校增长的速度很快,但是在此类学校就读的学生比例依然相对较低,一方面是因为这类学校提供的专业较之普通高校显得特殊,另外一方面,高额的学费也是学生在选择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私立专科学校面向运用技能的培养也刺激了普通高校的改革,这一点可以在德国高校可供选择的学业数量上得以显现.根据HRK高校指南针的统计,在2014年1月份,全德国高校可提供的专业学科选择有接近16700种,其中有9350(56%)是基础学科.这个数字与2005年到2007年相比提高了45%.这种增长首先是收到了专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大量基础学科由以前的硕士(Magister)都被分开调整为学士(Bachlor)与硕士(Master).

当然,高等学校数量的不断增加与新兴学科数量的出现也都是德国国内在近些年专业数量激增的原因.近些年来,除了全日制学习之外,一些其他的学习形式也相继出现.时间上,现在出现了一些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的学业选择;空间上,也出现了一些远程教育的选择.这些新的方式同时出现在本科(Bachelor)、硕士(Master)中,同时专科学校也提供类似选择.私立高等学校相比国立高等学校更加重视这类教育模式,但是选择远程教育的学生数量依然是少数,只有4%的学生选择了这种教育形式,而国立的哈根大学是提供这类教育形式最多的学校.

此外还兴起了另外一种学习方式――双轨制修学体制(Duales Studium),此类修学体制需要学生不仅仅拿到最后的学业,而且需要学生通过工作培训拿到书,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学习形式过后最终得到的是本科书.双轨学习体质在2008年之前都是在职业学校(Berufsakademien)才有,在巴登符腾堡州的职业学校改革之后,2009年在巴登符腾堡州的高校中提供双轨学习体制的学科不断增加.迄今为止,专科学校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专业都是双轨学习体制,这种体制对传统意义上的专科学校只提供一个学期的实习期是一个巨大的改变.

这些变化都是为了应对德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的是一个比较尴尬的情况: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另外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由于拿到大学文凭的毕业生更有利于获得工作机会,因此学制结构改革希望能够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正常学习期就能毕业.

在本科毕业制度施行以来,延长修业期的概率有所下降.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拿到大学文凭的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但是不同学科之间在过去五年中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工程科学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比例从2007年到2012年有所增加,而数学专业、自然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比例却再次有所下降.法学专业、经济学专业和社会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依然占据了毕业生的最大比例.

当前,德国高校体制正经历着改革,这种变化过程在多方面都是值得关注的.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很显著的变化就是职业教育与高校高等教育之间的互动非常频繁,像双轨学习体质这种类型的学习选择增多.这种变化也是基于劳动力市场对于高校教育要求的变化而形成的.地区之间高校的发展也会变得不再单一,而是有各自的特点.

总体来看,德国高等教育领域现在有一种迅速扩张的趋势,这种趋势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当然,这也与劳动市场上的特殊需求有关系.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教育结构改革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3 德国高等教育的新趋势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自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极快的发展,我国高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孩子得到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与德国情况相同,我国各大高校也在不断增设新的专业,高中毕业生的选择越来越大,而这种不断的规模扩大同样面临着资源配置的问题,高校专业设置变多,招生人数增加,师资力量是否能跟上?配套硬件设施是否能与不断扩大的学生人数相匹配?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因此,在考虑德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变化对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启示时,我们要明确哪些问题是中德两国教育事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例如不断增加的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压力问题;面对着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问题等等都是中德两国所面临的教育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大学本科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问题就是共同的问题.

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将德国的大学体制照搬到中国的大学体制中,因为中国相比于德国有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国情.即便我们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也应该从中国近三十年高等教育的成果作为改革的起点和最宝贵的经验,进而再分析德国高等教育所提供的参考价值,这样才能将国外经验与我国的教育体制相结合.


举例来说,针对德国专科学校和普通高校的差别,对于我国的启示时不断扩大的高等教育平台也需要进行功能划分.针对当前不断增加的高校数量,政府可以考虑对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不同的引导:研究型大学与实践型大学应该有较清晰的划分.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各基础学科的研究型人才;而实践型大学应该在专业设置上就更偏向实践运用,以市场为导向,更注重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

再比如德国“精英大学”的理念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近似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德国“精英大学”强调科研学术在全球的竞争力和领导力,而这种领导力是代表着世界高等学术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对中国的顶尖高校而言,将自己的放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中来考核学科建设能够极大促进我国高校不断追近全球一流水平,以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形象参与到全球科研的竞争和发展中.在这个意义上,德国高等教育既是我们学习对象,也是未来的竞争对手.

德国人历来注重教育,在德国教育部网站的首页介绍中写道:我们促进教育和研究,是因为我们教育和研究是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带领我们走向未来的基础.教育是能拥有为自我负责的生活、独立、参与经济社会生活的基石.对处于高速发展的中国而言,教育关乎我国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源源动力,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教育不能止于一朝一夕的局部发展,更重要的是不断反思我们教育目的,明确教育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为了年轻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点比很多政策上的学习借鉴更重要,因为它能够不断提供中国自我学习、自我更正的动力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