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176 浏览:156091

摘 要 :从知识传播的五要素出发,遵循知识传播的过程规律,结合共享课知识内容传播者和受传者特征分析、媒介特征分析、沟通通道特征分析以及知识转化、创新机制分析,得出共享课建设的4个基本策略,并将其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共享课的设计开发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 键 词 :知识传播;精品资源共享课;共享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10181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宋慧玲(1979-),女,硕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资源设计开发;吕国斌(1965-),男,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远程教育;余必胜(1969-),男,硕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0 引言

2011年10月12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1],指出开放课程包括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在“十二五”期间将建设5 0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提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与公共怎么写作体系,为学习者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怎么写作,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终身教育体系.

由此可见,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对象是全体人民,共享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知识的共享,促进知识的广泛传播,提高全民素质.因此,本文从知识传播的五要素出发,分析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旨在扩大知识传播的受众面,提高精品资源共享的深度和广度,促进知识的交叉、融合和创新.

1.相关概念解析

1.1 知识传播内涵

知识传播是指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使不同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知识传播承担着知识从其拥有者传送到接受者,使接受者了解和分享到同样知识信息的任务.

从要素论的角度来看,知识传播活动[3]过程至少包含知识传播者、知识传播媒介、知识传播内容、知识受传者和知识传播行为.

知识传播过程是一个由多个环节组成并有序运行的社会活动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知识传播过程

一个具有良好传播效力的知识传播过程必须具备以下要素:①受传者易于接受的知识信息;②知识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双向交流通道;③受传者能从传播过程中接受特定知识,并通过思考、实践,产生新的知识成果.


1.2 精品资源共享课内涵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怎么写作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怎么写作学习型社会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基本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目标,通过共享系统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怎么写作,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

1.3 基于知识传播视角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特征分析

从知识传播的五要素角度分析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知识传播要素,结果如表1所示.

结合知识传播过程,在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①共享课知识内容的传播者、受传者的特征分析;②共享课知识传输的媒介特征分析;③共享课知识传播者与知识受传者之间沟通通道特征分析;④共享课知识转化、创新机制分析.

1.3.1 共享课知识内容传播者、受传者特征分析

精品资源的传播主体是高校教师,兼顾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的技术领军人员,他们将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工作积累凝炼后对外传播.知识受传者是高校师生及社会学习者,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能力不同,认知基础不同,因此知识传播者要有针对性地提供分层次的传播内容.

1.3.2 共享课知识传输媒介特征分析

共享课知识传播是以网络为传播媒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共享课程为载体对知识受传者进行知识传授的.因此,在制作共享课时应该分析当今主流网络技术的特征,利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选择合适的知识传播编码方式,开发受传者易于接受的共享课程.

1.3.3 共享课知识传播者与受传者沟通渠道特征分析

知识传播是一个双向过程,因此在建设共享课时,应该考虑知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双向沟通渠道,应该提供易于双方及时沟通反馈的信息通道,这样才能确保知识传播具有良好的效力.

1.3.4 共享课知识转化、创新机制分析

知识传播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实现知识的广泛传播,还需要用知识指导社会实践活动,最终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国民素质,推动国家发展.知识受传者在接收知识后,将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产生知识成果,将知识成果通过沟渠通道与知识传播者共享,最终,知识传播者再将其成果向社会传播.因此,知识传播者与知识受传者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相互转化的关系.

2.知识传播视角下的共享课建设策略分析

从以上知识传播的五要素以及传播过程分析,我们得出共享课的建设可以遵循以下策略:

2.1 内容体系完备,分层次、分梯度向大众提供知识内容

因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认知基础不一样,所以,可以利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4],依据《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5]对不同的知识受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目标及对应的学习资源类目. 2.2 提供多终端的共享课资源和怎么写作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6]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当前,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移动上网应用出现创新热潮,手机不断走低,为大众移动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因此,在设计共享课时,知识传播媒介是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知识传播终端是PC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应利用成熟的信息技术,为知识受传者提供多终端的学习资源和怎么写作,既可以扩大知识传播的范围,也可以为受传者提供便捷的知识怎么写作.

2.3 构建双向信息通道,建立对等交流环境

知识受传者的认知是一个从混沌到有序的过程[7].沟通过程充满着来自学习者认知复杂性、情感复杂性以及二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非线性的、动态的、复杂性的相互作用.知识传播者的职责在于:充分了解受传者的认知状态,用受传者已知的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唤醒并激活受传者的认知路径,帮助受传者建构正在传播的知识.受传者要积极在自己的长时记忆中提取有关新知识的基础性知识,并保持认知的积极同化状态.当原有的图式受到挑战时,首先向传播者提出自己的质疑,质疑被驳回时,要积极顺应新的认知图式,完成新知识图式的建构.因此,交互学习是传播隐形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设计共享课程时应该在知识传播者与知识受传者之间提供双向信息通道,帮助知识受传者构建完成自己的认知图式,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同时,受传者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如果形成了新的知识成果,应将其反馈给知识传播者,促进知识传播内容的开放共享.

2.4 利用有效策略激发受众兴趣

共享课程是知识的传播载体,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受传者对知识进行编码,即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表示知识点.因此需要对每一个传播的知识点选择受传者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来表现知识内容.可以选择富媒体技术,直观表述知识点.同时,也需要考虑受传者的情感因素,在知识表达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知识传播提供多维的表现形式,模仿真实社会的生活场景和生活内容,让受传者可以深度参与、无止境创造.在参与过程中,给受传者持续的激励和肯定,激发受传者对知识的持续关注力,提高知识传播效力[8].

3.实施案例分析及总结

3.1 共享课建设实施案例

基于以上策略,我们设计并完成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工作,如图2所示.该课程针对不同的受众对象分层次提供了共享知识;利用富媒体技术形象直观地表示知识点内容;利用unity3d设计并完成3个虚拟游戏,让受传者自己动手完成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架等3种典型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可视化,受传者能够参与其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利用课程论坛、教师微博、电子白板等交互平台为知识传播者和知识受传者提供对等交流的环境,提高两者的黏性;利用5+div+css等技术,采用图文混排的方式,完成包含各种富媒体资源的教学内容和测试题的ibook电子书,为受传者提供移动学习资源;采用Ja jsoup插件技术开发运行在安卓移动设备上的学习支持怎么写作平台,为受传者提供基于无线网的移动怎么写作通道.最终,完成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开放共享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图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共享课

3.2 应用效果分析

设计完成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共享课程已为笔者

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网络教育和全日制学生提供知识传播怎么写作,同时向全社会开放.课程在使用过程中,综合很多专业教师以及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反馈,不断完善课程建设内容.通过对共享课使用者的问卷调查,86%的使用者非常满意,觉得收获很大;78%的使用者认为多终端地共享资源和怎么写作对于扩大知识传播受众面、方便受传者学习很有帮助;92%的使用者认为及时交流平台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很有帮助;82%的使用者认为直观交互的动画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的持续性.

4.结语

在精品资源共享课设计过程中,从知识传播的五要素出发,遵循知识传播的过程规律,结合共享课知识内容传播者、受传者、媒介、沟通渠道特征分析以及知识转化、创新机制分析,得出共享课建设的4条基本策略,并将其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共享课的设计开发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实效.该课程能为其它共享课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最终为形成学习型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基本的资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