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与“门”的建构

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990 浏览:81990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7-0123-01

摘 要 :韩寒和郭敬明是80后作家中两个杰出的代表,但其作品的艺术风格却是迥然不同的.郭敬明善于写玄幻作品,而韩寒则偏重现实批判的写作,这就决定了其作品结构的不同.大场面才能给读者带来视听的新感觉,而小场景才能更容易把握批判的分寸,下面我就主要从郭敬明作品的大场景小故事和韩寒作品的小场景大故事的特点来论述四部作品的异同.

关 键 词 :艺术特色;构建

在艺术特色方面,我主要从叙事结构形式、语言特色、艺术风格的运用三个方面对每部作品进行分析.《幻城》和《临界·爵迹》同属于玄幻色彩的作品,但经过十年的发展,郭敬明对语言的运用和控制更加娴熟,在结构上将《幻城》的那种宏大的结构特色发展到极致,场景更加华丽,在时间关系中采用“目前”与“过去”两重时间的交叉,时间与场景的不断转换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更增添了作品的神秘色彩.我们在《幻城》的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还能看到稚嫩的笔触,但在《临界·爵迹》对手法的运用可谓是手到擒来.而近期陷入如何写事件的韩寒的两部作品《三重门》和《1988》除了具有共同的现实讽刺意味以外,也显示出韩寒十年的不断进步.如果说《三重门》中韩寒讽刺的笔触还是略显稚嫩的,那在《1988》中的对现实的批判就变成了一个成年人沉重且无奈的叹息了.

在叙事结构方面,郭敬明的两部作品是以极其宏大的场景来叙述一个小圈子内的故事,而韩寒的作品则是将场景限定在作品主人公所在的小镇或者是一条公路上,然而其叙述的故事则影射了同样的现实社会,综上所述:郭敬明的作品是小故事大场景,而韩寒是小场景大故事.郭敬明的作品都采用了宏大的意识场景、大幻想的场景、大笔墨的描绘.《幻城》的结构很简单,其明线是幻雪帝国和对岸火族的斗争,这条线索贯穿着一系列的斗争,以层层深入的艺术手段逐渐推出了第二条线索即弟弟樱空释为了给哥哥卡索想要的自由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在他构建的帝国里,以华丽到近乎奢侈的笔调描述了一个帝国里的生死爱恨.曹先生将其概括为“大幻想”、“大叙事”.“这是一本奇特的书.一边是火族, 一边是冰族, 一边是火焰之城, 一边是幻雪帝国.作品属于纯粹的虚构.”在曹文轩先生看来, 这种幻想是轻灵的、浪漫的、狂放不羁的,是一种“‘大幻想’的幻想”.《幻城》的叙事,而所谓“大叙事”,即指郭敬明“写梦幻城池,写神圣之战,写王,写大阴谋,写王朝更替,写冰清玉洁之境界等用了莎士比亚式的大腔圣调,并且还显出一副举重若轻的派头”.韩寒的两部作品在结构上都和《幻城》很相似,即结构很简单,以一个故事为主线揭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三重门》的结构是以小主人公林雨翔的求学之路为线索展开,其中解释了作品题目的来源,中国的教育制度的三重门,小学升初中、初中到高中、高中考大学,每一次升学都是一道门,讽刺中国的教育制度是“穿着棉袄洗澡”.在《三重门》中以林雨翔的上学经历、成长过程为主线对教育现状进行细致甚至是琐碎的描写,作品的人物关系清晰简单,作品场景一般是课堂、寝室里的对话、交往.这种简单的单线故事却以以小见大的方式折射出中学生群体的现状,在社会问题上留有很大的解读空间.同时,作品的视野并没有完全局限于小镇的学校生活,作者结合自我的生命体验与思考,对各种人生命题做出了独到的见解,进行了夸张辛辣的讽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揭示当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讽刺了像林父和老师马德保一样虽治学不精却喜欢卖弄的一些人.这俨然有着讲述社会“大故事”的野心.《1988》作为一部公路小说,在不考虑其蕴含的主题的情况下,其线索更加简洁、明显而且完整,1988的主人“我”与底层娜娜在318国道上流浪,安排了现实之旅和成长之旅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而以宏大场景著称的《临界·爵迹》的结构和另外三部大不一样,其结构不是线状的而是面状立体的,分为水火风地源的四维场景.作品采用目前与过去的两重时间的交叉,场景随着时间的变换而不断转换,更增加了作品的神秘色彩.


在艺术风格方面,四部作品也是不尽相同的.《幻城》开始的基调是明快俊爽的,但随着发展来看整体基调是沉郁的.这和《临界·爵迹》的艺术风格有点相似,作品读起来让人觉得很沉郁、压抑惊险.而《三重门》则是和青春有关的婉约、旷达和豪放,于此不同,《1988》的风格带有成年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悲慨,基调更加低沉.值得注意的是,《临界·爵迹》的艺术风格如此的惊险压抑是与其典型的艺术手段是分不开的.郭敬明最善于运用的艺术手段是渲染铺垫,让读者在猜测和疑问中带着兴趣继续完成文本的阅读,这样做的最大优点便是能使作品的每一步发展都能在前文找到依据.在《幻城》中就是在人间那几年卡索对樱空释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才使得樱空释不顾一切的要给哥哥以自由,所以后来樱空释的一切的叛逆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并且让人感动的.在《临界·爵迹》中这种手法的运用更加是炉火纯青,在开始的那一场争夺魂兽苍雪之牙的描写中,作者把后面所需要的人物场景一股脑的倒出来,造成了一个爆炸式的效果,然而在这场争夺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驿站的侍者一直贯穿始终,为以后的出场埋下了伏笔,在这一场争夺后消失的人物也在后面的描写中一一被提及,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每一个出场的人物都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在《临界·爵迹》中作者更加善于运用人物的心里描写,在作品中,作者更多的运用人物的心里活动来表现对当时所处环境的恐惧.例如作者用神音内心的独白来表现期内心的恐惧

“--不要怕,只要调动起全身的魂力,感应对方的速度,不会死的等

--每一根丝线都能替我精准捕捉对方魂力的流动和变化,只要静下心来感应,可以做到提前预知对方的攻击的等

--不想死等不要死等没有关系的等

--没有关系,实在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我还可以等

--明明提前感受到了,却躲避不了的速度等”

仍然是神音内心的一句独白展现了最后的结局,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神音的无能为力以及最后的放弃,紧接着作者用一句“天地恢复一片寂静”来说明一切都暂告一段,都暂时结束.

历经十年,韩寒的成长明显的反映在《三重门》和《1988》的不同中,《三重门》中稚嫩的青春笔触在《1988》中转变成对现实无力改变的无奈和消极对待.《三重门》整篇都以调侃的笔调为读者娓娓道来,每一句都好似轻描淡写,甚至有一点俏皮可爱;然而每一句都让人觉得余味袅袅、意味深长,因为它骨子里的话中有话,甚至有一点黑色幽默.而在《1988》中这种黑色幽默的意味更加的浓厚,作者通过“我”和娜娜的自我调侃,以无奈的语气讽刺自己更加影射社会的整体气候.

作品的语言特色是和作者本人的性格和创作风格息息相关.韩寒的作品主要以写实性为主而郭敬明的作品则是玄幻性质的,这就决定其语言是不可能一致的.韩寒的作品中的语言特点是始终如一的,韩寒式的冷峻的笔调和荒诞的讽刺始终贯穿在他的作品中,其语言全然不像郭敬明那样华美而是简洁明快却富有深意,郭敬明的作品语言的优美、辞藻的华丽也是韩寒作品不曾有的.在艺术特色方面,语言风格上韩寒以讽刺见长,郭敬明则擅长运用唯美灵气的语言,然而二者最大的不同则显示在其叙事结构方面,其区别便是“城”与“门”建构的区别,郭敬明的作品像是一座“城池”宏伟壮观,用大场面的描绘来构建作品,同时以深情浪漫的笔触描绘人与人的关系、描绘乌托邦式封闭的“城中“感情,按内心想象来编制一个虚构的情感世界;而韩寒的作品则像是“大宅门”一样,内部事务是很复杂的内涵是很深厚的,像是一个社会的缩影.通过写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故事,来展现现实生活的真实场景,以闲坐门槛、冷眼旁观的姿态尽讽“大宅门”门里门外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