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兼顾评改并重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88 浏览:7458

内容摘 要 :作文教学中要注重读、写、改、评的各个环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准备、实践、提高中发挥主体作用.作文备考指导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要有阶段性;当然,也离不开必要的技巧和方法的点拨.读、写、改是学生的实践,评是教师的捧场与鼓励.四者结合起来,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也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有声有色,效果理想.

关 键 词 :写作教学 读与写 评与改

走上语文教学工作岗位已近十年,连续六年的高三教学,使我对作文教学又多了一份认识、一份关注:60分的作文分值,竟占整张高考语文完卷的四分之一,这足足可见作文在语文高考中的地位之重.因此,也可以这么讲,教师在备考过程中,作文教学抓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能否再上台阶.有感于此,本人想借此简单地谈谈自己高三的作文观及作文备考中的一些举措,不当之处,还望同行批评指正.

一、读出好文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是作文的基础,是作文的动力.众所周知,写作素材的积累、信息源的扩大、知识领域和写作视野的扩开,对于充实学生知识素养、提高写作水平甚为重要.所以说,读,是作文的前提,是作文的准备.

多读,是历代成名作家的创作经验,古今作家的经验之谈也都证明了这一点.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欧阳修道:“作诗须多诵古今人诗”;鲁迅在谈自己的写作时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这些精辟的见解都道出了阅读实践的重要性.

所以说,读书是写作的第一要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文是靠读出来的.我的作文教学经验之一,就是一直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读书意识,让读书始终贯穿整个学期的作文教学并成为一个重点.

举措一:粗放型的个体阅读.就是把学生赶进阅览室,让学生进行自由的阅读.教师参与管理,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意义及推荐阅读报刊杂志的种类.《读者》《青年文摘》《世界博览》《八小时之外》《辽宁青年》《微型小说》《作文成功之路》《读写天地》《杂文报》等纯文学类刊物都是学生有目的阅读的首选.这些刊物上的文章或内容充实、观点新颖,或材料丰赡、论证透辟,或文体活泼、语言纯熟精美.多读这类文章,对学业紧张、课业繁重,生活在“三点一线”中的高三学子而言,确实能起到“短、平、快”的功效.在具体阅读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举措二:咀嚼型的鉴赏品评.我们不妨把一些优秀的报刊杂志看作学生阅读时间的“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投入一定的经历来“开源”,搜集、整理、摘寻充足的文质兼美的课外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我主动的给学生下载印发一些精美的时文,每周3至4篇,作为定律坚持.有时在早自修供学生阅读,有时辟出专门的阅读课,本着“读一读、议一议、品一品、谈一谈”的形式展开,适时必要的点评能引领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精要.《驴子与枯井》《我很重要》《怀着感恩之心生活》《宽待人性》《重拾信仰》等文章更是学生百读不厌的美文.

作文靠读,当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二、写出好文章

作文靠写,这是大实话,谁都懂,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事实上,学生对这一点认识不够.进入高三,多数学生认为与其花一两个小时写上一篇大作文,不如实实在在做几道数学习题,背几个英语单词,学生的练笔习惯大不如前.怕作文,不能坚持经常写;疏于动笔,导致文笔晦涩、文思不畅,写作成了制约学生语文总分再上台阶的瓶颈.解决这个瓶颈最有效的办法,我认为就是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继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古人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陆游也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至理名言都强调了写的重要性.各种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反复练习,写作这种表达能力的提高,尤其需要反复练习.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坚持多写多练.因此,在高三作文教学中也应重视学生的多练、多写.重视在各种情况下的学生用笔表达,这不仅可以是句子的仿写,语言的锤炼;也可以是短文的训练,提纲的拟写.因此,我不仅让学生坚持每两周必做一篇大作文,还坚持天天做摘抄、周周写随笔,利用课上课下练词练句练段练篇,随时随地地练习,各式各样地写作,加强反复练习,让学生形成习惯.同时,又把学生的自由创作与模拟考场规范文的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可以说,不间断的练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发现了作文备考中的缺陷;重塑了博取作文高分的信心.也只有写,高考作文时才不致出现肚里无物、无从着笔、文思真空的问题.


三、改出好文章

改,是提高作文的必经之路.中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更是较快提高作文水平的捷径.多写是必要的,但多改更有必要.清人唐彪说:“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一检点.气有不顺处,须疏之使顺;机有不圆处,须炼之使圆;血脉有不贯处,须融之使贯;音节有不叶处,须调之使叶:如此仔细推敲,自然疵病稀少.”这段话强调了修改的作用和方法.尤其是我们学生的考场作文,明显的错别字,多处的表达语病,不规范的标点符号等等都是阅卷老师的心头大忌.而良好的修改习惯尚需从平时养成.平时练笔的文章草稿成篇后,我鼓励学生自己首先做第一个读者,从字词句的书写表述入手,然后及篇章的立意选材,反复地用红笔修改,直至自我满意为止;在此基础上我还让学生互批作文,同学间的作文互批可以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并引以为鉴.这是好事,也让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古人之言,真是金玉良言.

改,能出好文,也能出妙文.文不厌改,也要成为学生作文的习惯.反复地改,可以扭转学生草率成文的坏毛病.我们中学生应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尤其在动笔前腹稿的修改后,才能够“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自工”.

四、评出好文章

现实生活中的人,没有一个人不乐意接受表扬的.当你听了一番表扬,心里就沾沾自喜,就有一种动力,就有一种再表现的.即便高三学子也是如此.在作文教学方法上,我抓住学生写作上的每一点成绩,给以及时肯定、鼓励和表扬.这种举措,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批改时,评语侧重肯定为主;讲评时,评讲以亮点为主;范读时,朗读优秀作文为主;交流时,推荐特色作文为主.

总之,每篇习作后,总让学生处在一种被肯定、被赏识的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作文有优点,有可取之处,这样,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感和成功感,作文表现欲就会更加强烈,对以后的作文就会更努力而且期望更高.

在作文教学中注重读、写、改、评的各个环节,强调的是学生为作文的主体,让学生在准备、实践、提高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起促进、引导作用.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同时,我认为作文备考指导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要有阶段性;当然,也离不开必要的技巧和方法的点拨.但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的实践写作,作文,作文,非作不能成文.所以,读、写、改是学生的实践,评是教师的捧场与鼓励.四者结合起来,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也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有声有色,效果理想.

以上,是我对高三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和认识,很不全面和成熟,难免有偏颇和不妥,望不吝批评指正,共同探讨,以提高、促进高三作文教学.

孙杏君,教师,现居浙江上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