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系列之一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57 浏览:8795

解海龙:三十年前初学摄影时,每天接触的都是米(米吐尔)、硫(亚硫酸钠)、海(海得尔)、碳(碳酸钠)、钾(溴化钾).

那是一个“传统”的年代,摄影人的常态是白天在外辛苦拍摄,晚上回家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耐心冲洗、制作.从慎重地按下快门,到精心地调配显影、定影液,在这一系列与胶片发生“反应”的过程中,手中呵护着胶片,防止磨损和漏光,而心中无时不饱含着期望―想象着作品最后的模样.那些年,在“希望工程”系列作品拍摄过程中,每一个构图都很慎重,对拍摄的内容有着精心的考量,不会随便浪费一张胶片.那些年,每年仅使用不到70个胶卷,但现在看来,每一张胶片都凝固了或珍贵或震撼的场景与事件.

毫无疑问,数字影像的到来是一场革命,它解放了摄影人曾经繁复的劳动,提高了获取影像的效率.极低的成本和极高的性能基本可确保拍摄的万无一失.而回到家,更是可以从便捷的浏览中找到那个已不再有悬念的精品.这个过程中,我们享受着按动快门的刺激,但是却丢失了从前那份期盼等与你发生关系的不再是器械中的银盐颗粒,只剩下充满电子信号的相机.这些年,我用数码相机拍摄了一些作品,也还算精心地把它们挑选储存到硬盘中,可是,我却没时间再一一阅读.突然某一天冰冷的屏幕显示硬盘已格式化完成时,除了一丝无奈却再也没对那里面作品的印象了.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