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T人才战略构筑的公共政策

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09 浏览:7878

[摘 要]面对激烈竞争,中国IT人才严重短缺和流失并存,教育体系和人才结构不合理.必须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IT教育体系,建立强有力的财税支撑体系,形成良好的IT人才成长、创业环境,加强国际IT合作等的公共政策体系.

[关 键 词]IT人才成长环境公共政策

IT产业包括软件、集成电路、互联网、电子商务、通信、电子等行业.信息技术不仅形成了新兴IT产业,由于其非凡渗透力,使许多产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信息技术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但在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改革教育制度和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如果没有政府的积极介入,信息社会就无法实现,其中作为第一资源的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已被视为发展信息经济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IT人才的短缺和激烈竞争更突出了构筑IT人才公共政策体系的重要性.

一、我国IT人才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是世界IT产业大国,但我国IT产业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竞争力水平低、基础研究能力差、缺乏核心技术,出口能力的获利年能力低等差距,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发展IT产业所急需的,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人才极度匮乏.

1.IT人才严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

全球IT产业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IT人才严重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IT产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根据2006年IDC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12个国家的1000多名中高级主管的调查显示,中国代表大规模的快速增长市场,对信息技术网络人才的需求最高.中国的局域网覆盖率仅为28%,大量企业急需网络技术人才.而且中国IT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大量的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人员.而根据国际经验,软件人才高、中、初之比为1∶4∶7.

2.在国际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IT人才流失严重

IT人才面临全球范围的短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IT人才更趋严峻.首先,发达国家利用其综合优势对我国IT人才争夺激烈.二战后,美国从世界各国吸纳高级专门人才超过50万人,硅谷20万名工程技术人员中,有6万名是中国人.2000年,美国从海外引进11595名持有H-1B签证的高科技人才中,中国就占到10%.近年来美国又提出在未来10年至少需要从国外招揽100万高科技人才,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推出各种优厚的移民、留学政策等,以吸引别国人才.其次,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设立研发机构、成立学院和培训机构,出现“零距离”人才竞争,加剧了IT人才在本土的流失.

3.现有教育体系难以满足IT产业发展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已培养了大批IT人才.但高层次的IT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开发的程度上,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其次,多年来,高校成为培养IT人才的单一主渠道.据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面对大规模的培训需求,国内IT认证市场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远高于全球12%的增长速度.但具有先进硬件条件,优秀师资力量和完善管理的机构为数不多.第三,IT高等教育,没有作为“应用型”教育而作为“研究型”教育来实施,培养的学生存在着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外语能力欠缺;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等问题.

4.良好的人才成长、创业环境还没有形成

首先,IT人才已成为各国得动用国家力量来竞争的焦点,而我国仍没有形成一个完整IT人才政策体系,实施能力和效能将受到影响,同时还存在阻碍人才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极不利于技术的流动和IT人才的发展.其次,没有深入研究IT人才的成长规律,难以制定出能发挥效能的政策.第三,IT革命带来的全球化、可持续化的新的经济模式对IT人才需求模式称影响.比如,那些适合IT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复合型的人才会受到欢迎,大规模IT人才的批量成长成为必要,人才群体间的成长变得重要,IT企业或组织对IT人才的成长的作用将加强.如何在这一新的经济模式下,制定更具实效的产业、财政、税收、教育和人事政策层面,将是对政府引导、怎么写作IT经济能力的考量.最后,国际IT人才对于到中国来还会有较大的文化障碍.

二、实施IT人才战略的公共政策选择

针对我国IT人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以正确的IT人才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人才国际化观念;为人才怎么写作观念,营造良好环境观念;精英人才集聚和辐射的观念来制定IT人才战略规划,构筑IT人才的立体式政策体系.

1.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IT教育体系

首先,根据合理的“金字塔”型人才结构,对中国IT教育体系进行改造,满足社会需求,降低企业的再培养成本.第二,坚持“三结合”培养原则:结合IT企业成长的规律,IT人才成长的规律,和IT有关学科的特点.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沟通,科学合理地规划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要使学生不仅熟练地掌握IT基础理论和操作,也要了解应用领域的知识和规律.第三,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要塑造良好互动的IT人才培养、培训供应链,即高校、专业IT人才培养机构和IT企业的互动链条:高校教育相对稳定,偏重理论基础的教学,培养的人才根基扎实;专业IT职业教育机构的培训内容则更加灵活,能紧跟市场需求;而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的专业化高标准的职业技能培训,也是完善人才教育体系极为重要的一环.如云南财贸学院利用印度教学资源组织学生通过实习等形式参与中、印IT公司的研究、开发、集成、产品设计及生产等.

2.建立强有力的财税支撑体系

首先,政府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政府提供税收激励或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增加人力资本投资.这主要包括,直接增加IT教育投资,增加招生数量、增强师资力量,改善办学条件,办好软件学院,开设新的社会急需的IT专业,对于企业兴办的IT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税收激励或财政补贴,鼓励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其次,政府可增加IT及相关研究与开发投资和激励企业增加IT及相关研究与开发投资,改善科研人员待遇和研究环境.在待遇上应考虑将薪金、福利等纳入研发成本,实行年薪制,按照贡献大小,能力水平,拉开档次,并逐步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第三,政府可增加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和激励企业增加信息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加大对IT人才科技创新活动的税收优惠力度,包括对IT人才科技收入减免个人所得税,以促进个人多接受教育、培训、增加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

3.营造良好的IT人才成长、创业环境

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在全社会营造鼓励人才辈出的宽松环境,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能让其在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中实现自我价值不仅要重视高学历人才的成长,还要重视高技能人才特别是企业家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其次,建立完善的人才市场机制,要促进IT人才的有序流动就要对我国目前的一些不利于人力资源流动的户籍、就业管理、社会保障制度等做出变革.第三,在IT研究环境上应保障研究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和条件,资源信息共享,创造自由、和谐的学术空间,保护知识产权,加快科研成果的向生产力的转化.应大力加强研究开发的基础设施建没,有计划地逐步加以更新.要完善技术入股或转让和产业化激励政策设计.

4.吸引IT高技术人才回国工作,加强国际IT合作

海外留学人员是我国重要的人才资源,已成为中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贯彻人事部制定的《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的意见》,做好吸引海外IT留学人才回国工作.同时可以考虑更为积极灵活的用人制度,并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同时要有计划地选拔和培养一批有国际竞争力、年富力强的IT科学家竞选国际科技组织的领导职务,扩大对外影响.大力支持有实力的科研院所与发达国家进行IT合作.创造良好环境,多出优秀成果、促进顶尖人才的成长,培养、造就和吸引一批IT领域的领衔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