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005 浏览:141860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传承性、时代性、地域性等特点.管理是一项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管理思想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对管理活动的经验总结.中国历经了古代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孕育除了以儒家、道家思想为主的内容极为丰富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历经了秦的大一统、汉朝的声名远播、唐朝的顶峰发展,古代的中国有了四大发明,形成和发展了著名的科举制的等,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可见在古代中国管理思想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放眼现在,我们正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引入西方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同时不断丰富中国式的企业管理理论.这一切的完成,都离不开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借鉴.本文,就从现代管理理论的视角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核心思想进行归纳分析,并借鉴其现代的价值,予以运用,为在中华民族复兴时期,传播中华文化作一份研究.

【关 键 词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现代管理理论视角,解读

古代的管理思想中,以中国的儒家管理思想盛名.现代意义上的管理理论源于西方,它是伴随着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方式而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国古代的优秀管理思想和西方现代管理理论都是人类共同劳动中产生的管理思想的积淀.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流派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根源于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奴隶制开始瓦解.在这一时期,代表着社会各个阶层的管理思想发展活跃,一时间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也在此时开始走向成熟.随着秦的天下一统,中国开始了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两千年封建制度,为了维护统治秩序,管理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儒家、道家、法家为主,其中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的发展流派.下面就主要介绍一下这三种管理思想的流派.

1.1 儒家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儒家管理思想带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它始于孔子,在历代的封建王朝都被奉为显学,是古代管理思想研究的重点.因此,儒家管理思想的发展在历代都得到了丰富和完善,也出过不少研究大家与著作,例如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明代的朱熹等等.

儒家学说最开始是以为中心,政治一体化的管理思想,其管理思维有一个修己安人的过程,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同时在国家层面的管理还涉及到中国管理特色的终极目标-“大同”社会构想.因此,儒家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就是主张以同情、忠告、宽恕来追求至善、体悟天地生万物的仁心,发挥主观的能动性,通过自身生生不息的创造来完成和达到与外界的统一.

1.2 道家的管理思想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道家是由历代的哲学家建立起来的学派,因而与正统儒学强调入世不同的是,道家与其正好相反,强调出世和管理上的“无为而不为”的思想.这种无为并不是要求管理者在组织的管理中无所作为,而是将有为化作无为,将人的社会性减少到最低限度,而把人的自然属性的作用更大程度发挥出来,从而达到管理的效果.

1.3 法家的管理思想

法家管理思想的代表任务是韩非子.法家的将人检测设为“恶”,对于“恶人”:必须要通过罚来驯化,而不能光依靠礼法上的克己,否则会影响到管理的秩序.古代法家思想的立场是封建最高统治者,以君主的利益为最高,因此它也是君王的治国思想之一.强调依靠“法”、“势”、“术”来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利益.“势”是为管理者的地位和力量,它可以随着职位高低的变化为变化.因为,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贤而屈于不肖者,权轻也,不肖而服于贤者,位尊也”.“术”是统治者管理下级、民众的方法、策略.因此,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以刑去刑.

从以上对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几个主要流派的分析概要,可以看出这三者是是基于不同的阶层立场提出来的管理思想,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这也是三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能够持续发展下去的原因.当然,因为管理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和历史的范畴,在当今看来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其优秀的精华进行借鉴,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的管理思想.

2.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的现代研究价值

古为今用使我国管理现代化所面临的课题.探索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是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研究重要方面.并未创建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至今对于古代管理思想的哪些内容在今天仍有可借鉴的意义,目前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可借鉴的主要内容有一下几个方面: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各种群体关系,包括家庭邻里、社会国家乃至自然界,它倡导的不是个人主义而是对更大实体的承诺和责任感,这种文化井绳不仅先打社会精神并行不悖,而且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对我国企业管理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是关于人的行为规律,第二是关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第三是人的本性,第四是关于人的和人的需要问题的研究,第五是关于惩罚与奖励,第六是关于人和,第七是关于群体行为与组织行为,第八是关于用人的问题,第九是关于领导行为,第十是关于怎样运用权力.

修己安人的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非常强调领导者的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冲上“道德教化”和“正己正人”的管理方式,这对于今天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企业家不乏借鉴的意义.

在儒家看来,由于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见闻,尤其是具备崇高的道德修养,从事管理职能并被人当做偶像和效仿的“圣人”,通过自身修养和自我管理能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而为了实现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业,还有一个从修己安人的过程.实现社会管理,儒家的思想家们认为,人心本来是善良无邪的,因此管理者所采取管理手段,主要应该是“感应”和“教化”,就是说借助正面的教育和规范启发引导,使得管理者在良好的道德环境中,通过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服从于统一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这样天下便可趋于大同,这是儒家所要达到的管理目的,总之,儒家“修己安人”的管理思路就是,通过“修己”、“正己”、“示己”,达到教之、化之、齐之的目的. 中国古代的经权观.经与权相对,经是常,权是变,朱熹说“权是经之变”,也就是说“权”是作为原则性的“经”的基础上的灵活性,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的“经权”观蕴藏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权变理论中的重要思想渊源,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中国古代经权观的理论依据就是《易经》的三义:变易、不易和易简.“变易”指的是万物和人世的不断变化,这就是“权”、“不易”说的是各种规律和原则的确定和不易,即变中的不变,这就是“经”作为判断的准绳,以“变易”的“权”来达成最优的决策,并以最简要明确的原则让群众易知易行,变成共同的管理行动.

3.现写作技巧论视角下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价值研究

3.1 管理目标观

目标管理是由管理大师德鲁克所提出的重要概念,是现代管理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鲁克认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是管理中的最基本的原则.他认为,每个职务的设定与责任完成都必须以企业的整体目标为目标,因此每个管理人员都必须做到将个人的工作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相结合.其次,目标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自我控制,能让追求共同复制成为每位管理者的目标,以更加严格、精确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取代外部控制.目标管理的中心思想是引导管理者从重视流程、管理制度等细节问题转为重视组织的目标.目标管理达到的目的的手段是过程激励、德鲁克注重管理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对行为的监控.它将管理的重点从工作的输入转移到上产率的输出上,只有这样的目标考核才能检测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他们付出行动并不是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认为这份工作必须做.目标管理强调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职责的不同,目标管理的核心是每一个经理人的工作目标应该由他们对自己所属的上级单位的成功应做的贡献来定,上级管理人员必须保留是否批准下级制定的目标的权力.目标管理还意味着每一位经理人都应该认真参与他们所属的上一级单位的目标制定工作.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目标设计上,每家思想都有不同的见解.道家的个人管理的目标是“内圣外王”,社会管理的理想状态是“小国寡民”,儒家的目标管理就是上文中提到的,试图通过“修己-安人”的过程,进而达到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大同”的状态.“修己”与“安人”体现的是个人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统一的辩证关系,个人管理逐步实现自律到自觉的飞跃:“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样,就可以推己及人实现社会管理的目标-“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对家庭及家庭成员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其次,国是家的扩大和延展,国与家之间不过是低于面积和人口数量上存在着不同,二者的管理原则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差别,最后,在全世界范围内使得大同的社会构想变成现实的社会制度.

因而,我们发现儒家思想的这一观点与当代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的要点有某些相似的地方,都是强调要通过自我的管理来达到为组织不同目标的完成.

3.2 管理的组织观

组织是管理的五大职能之一.管理的组织职能或者组织活动是由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过程活动.正如一个大厦是由钢筋、水泥各种硬件构成的一样,组织是由职位构成,组织结构是一种职位结构.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组织问题的分析集中在《荀子》一书中,荀子认为合群是人类的本性之一,人类结成社会群体,没有等级划分的限制,就会发生争夺.首先,“群分”是社会分工和职业差别所必然导致的,因为用来供养一个产品是由各行各业的人所提供的.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可能精通所有技艺,也不可能从事所有职业,其次,“分”是为组织手段,是人类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础.把划分为各人的等级地位作为人类社会组织的根本原则,没有名分,是人类的大灾难,有了分,人类社会组织就可以良性运转.

中国古典管理思想已经涉及现代组织理论的结构、形态等问题.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管理迫切需要解决以下组织问题:首先,建立一个合理而富于弹性的组织结构,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其次,明确企业管理者和每个员工的责、权、利,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并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一个温和的组织环境.

3.3 管理的人性观

对人性的认识是管理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依据,任何一种管理思想形成的重要依据.任何一种管理理论都以人性检测设为出发点,中国管理思想中的人,既不是经济人,也不是社会人,而是人,.

中国传统的人涵义主要是指:第一,性善.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之有也.”从孔孟之道到宋明理学,基本上都是以此为来阐释人性的.既然人天生具有为善即履行道德义务的本性,因而在管理中就特别强调人之善端,强调与人为善,强调人与人特别是上级和上级的沟通.第二,关系本位.人的自我的确立不是由自己自己张扬出来的,而是在特定的关系中、在同他人的关系中被规定的.第三,道德修养.代表性的语言是孔子的“修己安人”.管理者具有为善的义务,如果通过道德修养提高行善的能力,就能增强被管理者受教化受感化的能动性,增强他们为善的能动性.

在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很少讲抽象的人际关系,而是讲具体的人伦关系,其特征就是:具有特定的结构性,在人伦关系网络里,有亲疏之分,远近之分,熟人与生人之别,有血缘关系的称天伦,非血缘关系称为人伦.人伦关系具有自己人的情感和交往方式,它遵循的是情感法则,它往往对理性、权威、外部意志具有抗拒力.所以,在人伦团体里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安分守己,安伦尽份.由于长期的历史积淀,这种人伦关系已经成为中国管理中的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的管理中,人们不喜欢冷冰冰的、只依照调理规定而缺乏情感因素的管理方式.

以情感来调控人的行为,是中国人管理的重要特征,在中国管理思想看来,情感需要的满足、人情的浓郁,都是组织向心力的来源,所以管理之道正所谓“人情者,圣王之母也”.因此,管理过程中的是否充满人情味,对管理的效应往往产生直接的影响,人情味的有无和多少,与管理者的威信和管理的成效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只通规则不通人情或是只通人情不通规则都不会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几千年来,人情管理还是中国传统的政治形态-政治的重要内涵. 3.4 理论控制观

控制是保证各项管理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基本手段,法国古典管理学家法约尔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明确地控制列为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之一,他还之处控制的对象包括人、事、物、行为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侧重于对人的控制.在这一点上,儒家管理思想强调礼治,道家讲“无为”,法家则依靠“法治”.由于道法两派在具体管理实践中都走向极端,所以强调以礼为核心,兼用德与刑两手的儒家则成为中国传统的社会管理控制的主流,在儒家那里,“礼”是用来规范以等级为中心的社会秩序,社会结构及人们行为的基本手段,是治国的根本,“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这些论述都集中体现了“礼”在国家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用政令来督导,用刑法来整治,对于治民虽然有效,但并不理想.以道德教化贯穿管理过程的始终,才能达到控制民众思想、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

4.结语

随着管理环境的变化,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也必然会进行变革和调整,生产的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也会也会促使不同国度管理思想相互整合,尤其是要注重集体取向和整体思维的中国管理思想与注重个体取向和系统思维的西方管理思想的相互整合.在新世纪的管理实践中,我们一方面要从西方管理理论中不断学习最先进的管理理论,另一方面,要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汲取丰富的智慧,获得睿智,从而为建立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和理论做准备.

【参考文献】

[1]曾仕强.中国管理哲学[M].(台湾)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81.

[2]彼得德鲁克.管理-使命、责任、实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4]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周三多.管理学原理[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6]易乾[M].

[7]老子二十二章[M].

[8]礼记礼运[M].


[9]尚书尧典[M].

[10]孟子离娄上[M].

[11]孟子告子下[M].

[12]孟子梁惠王上[M].

[责任编辑:周娜]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