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管理过程中做好质量成本管理的

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85 浏览:19091

摘 要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企业要根据技术规范及业主要求以合理的质量成本取得较高的质量水平.既不能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使用劣质材料甚至偷工减料,也不能一味追求超设计的“过剩质量”.质量不足,会导致企业有形无形损失,在满足技术规范的条件下,质量的过剩,则意味着成本的上升,经济效益的降低.如何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是本文探讨的关键.

关 键 词 :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市场上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和怎么写作质量已经成为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顾客、消费者成为决定一切的真正上帝,在工业生产中如此,在建筑业中也不例外,无数的事例表明,业主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施工企业乃至项目所完成的工程质量好坏,将会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日后发展.在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施工阶段无疑是成本支出的主要阶段,同时也是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阶段.因此在施工中,如何最大限度地运用质量成本这一手段,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和有效,并尽可能地减少成本支出就成为质量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的构成及分析

工程施工质量成本是指为了将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要的费用以及因未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费用的总和,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四部分组成.一般质量水平较低时,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也较低,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这两项质量管理费用就会逐渐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再需提高,这两项质量管理费用将急剧上升.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的情况正好相反,当质量成本较低时,内、外故障损失较大,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质量故障损失的费用会逐步下降,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尽管大幅度地增加质量保证费用,但质量故障损失成本下降的速度却逐渐减慢.由于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及质量管理上存在着不完善之处,要完全避免损失是做不到的.然而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若能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是可以做到使质量损失成本大大下降的,为达此目的,就必须加强预防措施和质量鉴定活动.把握质量成本各子目之间相关性变动趋势,就能够自主调控质量成本的费用分布及其各成本子目之间的比率关系,进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降低其中某些子目的质量成本,从而优化质量成本结构、降低质量成本总额提供可能.

2.施工管理过程中做好质量成本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质量成本管理模式

责、权、利相结合的质量成本管理模式,应在集中制的原则和规范化、统一化、标准化的原则指导下建立.施工项目是以项目经理部为核心的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主体和核心是项目经理部.因此,在项目部内部要层层分解责任,层层分解责任成本,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项目内部的每个成员的责任,谁负责、谁承担.提高项目内部成员的责任意识,可将责任书上墙,时刻提醒项目部内部成员.具体考核措施可以在项目内部成立一个考核小组,在每道工序完成后,根据项目内部成员责任成本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在各自责任成本范围内,具体可以有这样的做法:成本节约了则所节约成本的2%~5%作为奖金奖励给相关人员:如果成本超出且是人为超出,则按超出成本的1%扣除奖金.形成一个完整的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必须从细节抓起加强执行力度.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是越高越好.超过了合理水平,属于质量过剩或浪费.无论是质量不高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需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因此,应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应采用科学合理、先进适用的技术措施和分析方法,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和满足了业主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项目经理部也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项目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而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这对企业来说无疑不是一件好事.

2.2 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是施工技术质量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现场质量控制的重点.工序质量控制的对象从直观来看是按工序控制的目的来控制工序形成的质量特征值(几何尺寸、粗糙度、公差等)的波动范围,即控制其分散程度同时还要控制特性值波动的中心位置.由于工序形成的质量特征值的波动范围和中心值,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工序质量控制的对象是对工序因素的控制,特别是对主导因素的控制.实践证明控制住了主导因素,工序就能稳定,继而保证工程(产品)质量,所以工序质量控制的核心也就是管因素、管过程,并不单纯的是管结果.为此:严格遵守工艺规程.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将活动条件的主要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进来,使它们处于受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就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重点,或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2.3 加强材料检验、复试工作

必要的质量成本的投入是保证合格工程的前提,也是工程验收备案的依据.特别要加强钢材、水泥、砖、砂石等材料的进厂复试工作,复试合格后方能用于工程.质量体系是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抓项目质量必须注重质量保证体系覆盖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同时必须实行目标管理和质量预控,把质量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定出每个分部、分项、检验批的质量目标,在施工管理中要坚持“样板间”,即在各分项工程全面施工前,首先组织技术熟练的操作工人做出样板墙、样板层或样板间,作到确定目标,明确责任,详细交底,针对难点组织攻关,加强对质量通病的治理,例如屋面、卫生间漏水,抹灰层开裂、脱落,地面起砂、空鼓等.质量成本是一个变动成本,随着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在施工企业中,企业管理者可以从分析和控制其变化的趋势中探求企业最适宜的质量目标和最佳质量水平.以“顾客满意”为重心,加大预防成本的投入,使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

2.4 加强对工程质量事故和不良品的处理与管理

及时统计分析有关资料数据,定期召开技术管理人员工作会议,建立工程事故档案等.积极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并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对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要谨慎,在经济的范围内寻求最佳结局,防止事故处理中又引发新的事故.

3.结束语

总之,工程项目参建各方要想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达到预期的目标,则质量成本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笔者认为建筑企业应该重视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成本管理,研究质量的经济性,探索工程施工最适宜的质量水平和最佳的质量成本,实现质量与经济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