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危机管理概述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966 浏览:92437

作者简介:姜宁(1989―),女,汉族,山东烟台市人,研究生,管理学学硕士,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法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学校管理心理研究.

摘 要:在人类社会中,冲突无处不在,危机无时不有.大到国家,小到组织和个人,时刻都面临着危机一次又一次的不断挑战.处于“会转型”、“经济转轨”、“教育改革”关键期的中小学也在切身体验着不安全感的增加.中小学人口高度密集、学生自身防护能力差、社会关注密切等特点决定了中小学危机除具有隐蔽性、突发性、急迫性、破坏性、复杂性等一般危机的特点外,还呈现出一些诸如多元性、持续性、扩散性、社会敏感性及教育性等自身的特性.近年来,受自然灾害、流行疾病、突发事故、校园意外、教育伤害、师生冲突、生源缩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小学危机频繁发生.为了保证中小学的正常运行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小学危机管理受到学校管理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关 键 词 :危机;危机管理;学校危机管理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危机

《英文韦伯辞典》将危机定义为:可能变好或变坏的专折点或关键时刻.

《美国传统词典》给出了五个基本含义:(1)关键时刻,决定性时刻,转折点.(2)政治、社会或经济等方面即将来临的突然变化或决定性变化的不稳定状态.(3)病情急转,在疾病或发烧过程中病情好转或恶化的一种突然性转变.(4)人生的转折点,剧变,在一个人生活中使其有感情重压的事件或使其受创伤的转变.(5)紧要关头小说或戏剧中冲突达到最紧张状态以及必须得以解决的转折点.

(二)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对于危机管理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

组织或个人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控、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达到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就是危机管理.

具有控制和制约的含义,即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和制冲突行为的发展,改变冲突各方不断相互刺激和冲突逐步升级的趋势,使冲突得到隔离和抑制,减少由危机引发战争或大规模暴力对抗的危险.

(三)学校危机管理

目前学术界对学校危机的概念界定还是比较统一的,一般认为,学校危机主要是指严重威胁学校或学校师生的自身利益和正常发展状态,并可能带来破坏性后果的不确定性情境或事件.学校危机管理是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危机管理制度和计划对学校危机进行预防、处理和复原的策略应对过程.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20世纪60-80年代初,西方危机管理理论在政治学和国际关系领域有了新的突破,形成了一个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格尔、赫尔曼、H.艾斯克斯坦、C蒂利、E齐默尔曼等.研究的主要领域主要有:国际危机,灾难,冲突,危机中的个人,团体与组织关系等,与此同时出版了大量的专著.具代表性的有:格尔的《人们造反时》、赫尔曼的《国际危机》等.

20世纪80年以来,对核危机的关注日益降低,但是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新的危机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席卷东南亚、俄罗斯、拉美的金融危机、非洲大湖地区的人道主义危机,危机的种类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企业竞争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危机研究跨学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些学者将危机管理理论扩展到研究经济及企业管理问题,探讨企业在遭遇危机后如何实施紧急对策,危机管理开始在企业中日益受到重视.危机研究的第二次出现了.1986年,史蒂文芬克著《为不可预见危机做计划》一书,对危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危机管理分析框架.

(二)国内研究综述

关于我国学者对危机管理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萌芽阶段: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

改革开放之后,西方学者的著作源源不断地传入我国,中国学者开始接受西方学者的思想和观点.他们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也意识到危机事件在学习领域内的存在.1985年,我国中山大学学者何傅传在《未来与发展》杂志上发表了《中国未来教育的十大危机》.文章首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在人口数量和质量、教育投入与产出、师资质量等方面存在的十大危机,然后指出我国要正视这些危机.

第二,起步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2003年“非典”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学者对学校危机管理研究开始起步,但是只是一些学者较为零散的研究.1994年,周贝隆在《从“危机”禁忌谈到中国的教育》一文中指出“危机不解,前景难测”,要求人们认识危机,以求良策,免蹈覆辙.

第三,发展阶段:从“非典”发生前至今.

在这一阶段,我国学者在继承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危机管理研究,初步要求建立学校危机管理体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很多文章见解独到.

三、学校危机管理的特点

(一)多元性


学校危机的多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危机诱因的多元性.例如教师队伍危机,其诱因可能是来自校内的教师管理漏洞,也可能是校际恶性竞争或者是社会商业化浪潮对教师队伍中冲击的结果.其次是学校危机表现形式的多元性.同一种诱因可能导致不同的危机事件或情景的产生.最后是学校危机影响的多元性.学校特殊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其利益涉及者的多元性,危机损害的不仅是学校内部的人、财、物、形象、声誉等,还涉及学生家庭、社会教育团体与组织,以及与学校相关的其他社会机构等.

(二)持续性

学校危机的持续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危机事件和危机状态从形成到爆发再到应急处理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虽然危机常常表现为突发事件,但对于危机的整个过程而言它不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缓慢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学校危机造成的影响具有持续性,即使危机已被消除,但危机所带来的一些危害却会继续影响学校的正常运作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如学校的社会声誉和校风、学风的负面影响以及学生的身体损害和心理创伤等.

(三)扩散性

学校危机的扩散性指一个危机事件的发生会导致另一个危机事件的发生,甚至还可能从一个学校传递和扩散到其他学校.一方面,由于学校是一个有机的教育组织,一旦学校内部某一部门、某一环节爆发危机,它可能迅速的影响到其他相关的部门与环节,一石激起千层浪,局部危机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影响学校全局的危机.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特殊社会地位,单个学校发生的危机会可能会随着舆论导向不断向外蔓延,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

(四)敏感性

学校承担着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使命,其办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学校始终受到政府、公众和媒体的重视与关注,这种特殊的关注使的学校危机更容易引起社会反响.如学校食物中毒、重大交通意外、校园暴力、领导组织腐败等危机事件和危机情景在大众传媒的追踪报道下,会立即成为社会的焦点和热点,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公众心理健康和公民信心,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