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管理是社会和谐的推动力

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41 浏览:7956

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产生的历史可能已经超过6000年,只要有共同活动,就离不开管理,甚至在动物世界里,如猴群、狮群等,同样存在着管理.如果没有管理,金字塔、万里长城不可能得以兴建,人类社会就不会有不断的进步.在人类管理中,人是决定的因素.人本管理,简言之,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本管理的核心就是要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思想基础与理论依据

第一,民本思想强调了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动力.

在中国古代,从西周以来,诸多古代思想家都强调“民本”思想,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信仰.如孔子所说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天地之性人为贵”,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西方,马克思也曾明确提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并直接把“现实的个人”作为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在中国现代,在著名的《论联合政府》中也明确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一切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从根本来说,都是来自人民、治于人民、为了人民;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动力.

第二,人本管理理论深刻揭示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所谓人本管理,区别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几层涵义:

一是把依靠人作为全新的管理理念.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只热衷于关注管理的最终目标,忽视了对实现目标的人的关注.在社会生产经营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发展能力的,主要并不在于机器设备,而在于人们拥有的知识、智慧、才能和技巧.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归根到底,一切社会、经济行为,都是由人来进行的;人没有活力,企业就没有活力和竞争力,社会就不会有进步.因而必须树立依靠人的理念,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去创造组织的辉煌业绩.

二是把开发人的潜能作为最主要的管理任务.生命有限,智慧无穷,人们通常都潜藏着大量的才智和能力.管理的任务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释放其潜藏的能量,让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事业之中.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解放生产力,首先就是“人”的解放.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正是为亿万人民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制.

三是把尊重每一个人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的最高宗旨.每一个人,无论是领导人,还是普通员工,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都有做人的尊严和做人的应有权利.人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一切管理活动,应当使人受到最大的尊重,使人的权利得到更好的保护;不应有任何侮辱人格、损害人权的现象发生.有尊严的人,会更严格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反之,就会出现对立,员工与领导有对立情绪会对工作形成“梗阻”、管理者与怎么写作对象的对立会造成不和谐因素.

四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终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做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提高人的幸福感,会带动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全人类的终极理想.


五是把凝聚人的合力作为组织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组织本身是一个生命体,组织中的每一个人不过是这有机生命体中的一分子,所以,管理不仅要研究每一成员的积极性、创造力和素质,还要研究整个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整体的强大合力.从这一本质要求出发,一个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或其它社会经济组织,就应当是齐心合力、配合默契、协同作战的团队.

第三,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必须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将其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我们的各项工作之中;必须摒弃陈旧的发展观念,绝不能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化为增长是硬道理,绝不能只顾眼前不看将来;必须把人的素质提高、人际关系的升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当作发展的目的,把人的需求当作发展的动力,把人的变化当作发展的标志,以人为中心开展经济与社会活动.

共创繁荣和幸福

实现社会和谐的途径

第一,点亮人性的光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人类文明史,是人的本性不断升华的过程.人有光辉的一面,也有懒散、消极、阴暗的一面.正确引导,去点亮人性的光辉,激发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做一个真实的人、真诚的人、真正的人,做到真实地对待自己,说真话、办真事、追求真理,真诚待人;保有一颗善良之心、仁爱之心,做到自尊自爱,且爱别人、爱集体、爱国家;追求远大理想、崇尚事业.每一个都极力做到真善美的统一,摒弃检测恶丑行为,消除懒散、消极、阴暗现象,社会就会从源头上实现和谐.

第二,加强人际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转变管理观念,抛弃封建家长式的作风,理解员工或怎么写作对象的具体需求;增加管理的透明度,理解员工或怎么写作对象的不满和看法,倾听员工或怎么写作对象的意见和建议,解答有关政策和面临的困难,争取倾听员工或怎么写作对象的理解.同时增强对员工和怎么写作对象的信任.信任他,意味着他和你同时在承担责任;当一个人被信任的时候,就会迸发出员工的工作、促进怎么写作对象的认同.

第三,以教育、制度、监督规范行为,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让人们清晰地知道自已的责、权、利.建立合理的规范,人们就会在其规定的范围内行事.环境,包括物质利益、文化设施和自然环境、政治环境,展示着每一个单位的岁月,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情绪,更制约着每一项建设的发展.良好的环境可以使一个人精神振奋,可以使一个群体士气高昂,可以使一个单位蒸蒸日上.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