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源开发与物理课堂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902 浏览:32023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作为一个在农村默默耕耘了数十载的物理教师,我对这两句话体会颇深.初中物理改革的脚步带领我们走进一个物理教与学的全新天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等新课标的要求都告诉我们生活化资源的开发对物理课堂起着异常关键的作用.农村中学的学生对信息的了解与理解远不如对生活的观察和探知,如何开发好生活资源对我们的物理课堂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物理教师,应当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世界作为宝贵的资源来开发和利用,应当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既面向生活世界,又面向科学世界.

一、物理课堂是生活化资源开发的场地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日常生活用品都是利用物理知识生产制造出来的,倘若善于将物理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那我们的课堂随之精彩许多.初二开学的第一节物理课,课堂上我带给孩子们的不是一堂理论上要如何学好物理知识,以及物理知识如何重要,而是展示一系列的生活用品:一根筷子、一把汤勺、一个废旧牙膏皮、一个空矿泉水瓶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并用它们演示一些常见的小实验,当孩子们用惊奇的眼光看着我时,在“为什么”中告知孩子们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自己可以用慧眼在生活中去发现物理,再用我们学习的科学知识去解释“为什么”.第一堂物理课的好坏往往能对整个初二的物理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着这样的好奇心,学生岂会不去探讨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又怎能学不好物理呢.


二、物理课堂是生活化资源利用的场地

1.用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新课标强调物理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所以,教授新课时,一般都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新的内容.例如:我在教学《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一课时,经常会提出这样两个问题:“如何使一块冰融化?”、“如何使一根铁丝发热?”就这样两个问题学生展开讨论.由于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学生有话可说,课堂的探讨也颇为热烈.有的说可以用热水使冰块融化、有的说可以使用锤砸、有的说可以使用摩擦的方法等,如何使铁丝发热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同学精彩纷呈的讨论中自然而然的总结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新课进行的水到渠成.

2.用生活实例强调物理原理及过程的形成例如,在教学《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一课时,呈现两副眼镜,分别请学生上讲台试戴后谈自己戴后的感觉.学生带着疑惑的眼神告诉我,他们迫切的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时导入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以及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它们的矫正作用,学生恍然大悟,在不知不觉中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3.用生活日常用品设计实验,学会时时探讨物理例如用易拉罐、一张纸能托住一杯水来探究大气压的存在,用乒乓球和饮料瓶探究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用塑料直尺和纸屑来探究摩擦起电等,很多实验告诉学生要善于观察周围的生活,能发现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对于物理的学习有时候就是这么的唾手可得,学生的学习油然而生,也更加热爱学习物理.

4.用形象的生活经验来总结强化物理知识例如,在导入比热容时,我常用多媒体播放情景:烈日炎炎之下,两个小朋友一个站在沙滩上直呼啊“好烫啊”,另一个站在海水中满足的说“好凉爽啊”,为什么?如此的生活经验学生都有,但从未思索过为什么?这就揪出了他们那种“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探知,再引导学生用手边的器材进行探究,加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生活中学生们都用过热水壶,并且知道这样一个现象:当灌了大半壶热水后盖上瓶塞,过不多长时间,常会听到“噗”的一声,瓶塞被顶开了,到底是为什么呢?诸如此类的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生活现象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和理解等,在学生的探究和分析归纳中得出结论,学生既掌握了物理概念和规律,又从中体会到科学探索的精髓,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用生活实例进行习题的编辑,及时巩固学过的知识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社会发生联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作为习题编进物理学习中.例如:初二物理的《速度》这一节就可以用编进的内容相当多.借助于现在公路的拓宽,车速的加快,如何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速度问题不是迎面而解了吗,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一举两得.

总之,物理教学中要落实新课标,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培养学生见物思理的学习意识,教师要把课堂放开,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上选取生活中的常见实例和器材,真正体现身边物理、见物思理.把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生活资源尽情的开发出来,让学生的物理学习从感性到理性有一个质的飞越.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