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002 浏览:81063

摘 要:德育教育是针对人的社会属性,心理健康教育则是针对人的自然属性,需要心育工作的支持;德育要提升效率,需要按照德育对象的心理规律来实施.德育与心育二者极为密切又互为补充.掌握较全面的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对提升德育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关 键 词:心育;德育;联系与支持;整合

我们现今的教育模式和架构,都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归到德育(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而且把心育的教学内容穿插进德育的课程之内,由此导致许多人,包括教育界内部的不少人,都以为心育是德育的一个分支.其实,这样一种体制安排,只是因为德育与心育关系极其密切,而且心育尚处于初创起步阶段,体制安排、教材设置不到位,对专门人才又比较匮乏的现实情况下,将心育教育“挂靠”到德育身上也只是权宜之计.事实上,心育与德育原本不存在隶属关系,而且心育的重要性不亚于德育.

一、心育与德育的特性

1.目标不同决定了教学任务不同

心育的目标是:学生的人格健全、心理素质达到良好的状态,实现学习、生活和个体发展的高质量.而德育的目标则是:学生的道德水平达到一定的标准,能够自觉承担各种按照社会准则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为了达到不同的目标,心育的任务是对学生传授心理卫生知识和技能,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干预.而德育的任务则是:用先进思想影响学生,用道德规范教育学生,用模范人物的高尚品德、行为感染学生,简言之就是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2.教育的内容不同

心育的内容是关于心理卫生、心理素质的知识和相关训练;德育的内容是先进思想、道德规范的相关活动.

3.工作的重点对象不同

心育的重点对象是心理不够健康的群体;德育的重点对象是思想道德方面存在明显问题的群体.

4.是理论基础方式方法不同

心育的理论基础是心理科学;德育的理论基础是学和教育科学.心育运用的是心理学的方式方法,不能也不必进行价值判断;而德育不但不能避开价值判断,而且要以价值判断作为基础、方向和核心.

由此可见,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是决不能把心育与德育混为一谈的.

二、德育要具有针对性,离不开心育的支持

当前,我们所在地区的学校,尚没有一个正规化的架构,师资薄弱的学校,心育与德育工作同时存在着不够科学、效率较低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心理缺乏科学的把握,基本上都是教育者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固有的思维模式,想当然地实施教育,导致学校德育工作陷入了经验主义的泥潭.而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正是实施德育的障碍,反之则是实施德育的有利条件.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一个心理健康水平低的人,他的心理防卫机制是很敏感、很牢固的,这就导致他对别人的信任度低、对别人的建议和帮助很自然地采取抗拒态度.而一个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则更容易感受和接受别人的善意,更容易沟通,更容易合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心育工作对于德育是相当有价值的.所以,心育工作对于德育工作提高针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心育和德育需要科学合理的整合

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来源于精神分析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的态度转变理论,对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离开个体心理特点谈德育或离开社会规则谈心理健康都是片面的.二者整合的目的在于实现“教育关心人”.

(1)扩充内容使其内涵范围更丰富.(2)在教育形式上,使之与内容相适应.可以开设专门的心育课程,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等.心育重在开导、引导、疏导,重在防治.心理咨询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患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咨询,辅导老师要满腔热情,拨雾点睛.(3)班级教学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学科,有它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架构,在班级中开设这门课程是必要的;而心理咨询是个别行为,应区别对待.对学生的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和心理水平档案,都应该是保密的.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态度,是搞不好心理健康教育的.(4)教育的双边活动.开展心育,一定要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使其乐于接受.正如开展体育活动一样,不是有了病才进行体育锻炼,也不是有了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社会学习论角度看,很多学生的不良行为是盲目模仿的结果,特别是心理方面的原因,搞清楚问题的症结才有可能对症下药,否则只一味地强调德育最多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所以,心育和德育的有机整合刻不容缓,又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甘肃省山丹县东乐乡西屯小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