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的优化改进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493 浏览:118315

摘 要:本文的“优化课堂”是指通过把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化、生活化、综合化、活动化和实践化,摆脱以往语文课枯燥乏味、“教师讲得头昏脑胀,学生听得昏昏欲唾”的被动局面,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能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这既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也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走出低谷、实现优化的必然选择.

关 键 词:初中语文;课堂改进;优化;综合性

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特别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学实效低下、不受学生欢迎的弊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过于强调初中语文的独立性.把初中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割裂开来,从而形成封闭化、程序化、死板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实际上.在初中各学科中,初中语文学科的感彩最强烈,教学的艺术因素最丰富,我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性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艺术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依赖特定的教学情景而形成,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情境艺术.要创设初中语文良好的课堂情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1.1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语文教学中的艺术因素,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和感染力.

语文教师要努力探究教材本身的艺术因素.做到美文美教.传统的课文分析模式会把课文讲解得支离破碎,毫无乐趣可言,尽管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四射,但学生的反映却极其冷淡.记得在讲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串讲了一遍,结果学生一个个毫无反应.后来我深刻分析了讲课失败的原因,这篇文章文质兼美,语言优美,有动听的节奏和优美的韵律,因此高质量的诵读至关重要.我按照这样的教学设想重新讲了一遍.在整节课的教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我满怀深情地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春》时,整个教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所有学生都沉浸在我的朗读之中.我的朗读,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朱自清所描述的那个美丽的艺术世界,使他们真正品味到了散文的艺术之美.

要注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美态.课堂教学是一项示范性非常强的活动,语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给初学者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才有可能在一言一行之间自然流露出教师的优雅和情趣,流露出教师的慈爱和睿智,使每一名初中生都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学会语文,学好语文.

1.2营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良好的心理环境.

一堂成功的初中语文课,学生的思维应该是有效地朝着课堂教学目标流动的.要使课堂教学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营造使学生思维朝着这一既定目标流动的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以具有的特定的心理特征而表现出来的一个共同的心理表象.因为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一般都能反映社会生活.它们都有较强的思想性、生动性和情感性,对这些抽象内容的理解,最好的方式是多联想、多想象和多感悟.诸多教学实践证明:求知欲、学习兴趣、学习情感等心理现象,是配合这一思维有效流动的良好因子.


一堂语文课能否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取决于教学方法.因为初中生学习的动机源于他们自身内部的力量,而自身内部的力量往往决定于需求的满足.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前应对学生的需求有所了解.

2让课堂综合化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边有广告牌;写东西,有附带的说明书等9Y语文无处不在,元时不有.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以研究提升教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因此,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做一些专项研究活动,如针对我们沈家门地处海岛的特点,我们曾经组织学生进行了“渔文化”的研究活动,走出家门,走上社会,用自己的眼,用自己的心去体察、了解.学生采访渔民,走访海鲜夜排档,收集跟“鱼”有关的资料、摄影、制作,撰写调查报告等汇报课上,有小组专门介绍鱼的外形,出示了各种鱼的照片;有的小组收集了很多跟鱼的形状有关的物品,如发卡、七巧板“鱼”、“鱼”书法作品,展示鱼的邮票;有的小组讲述了鱼的故事,演唱渔民谣;还有的小组介绍了鱼的价值,甚至还有小组写出了《东海海洋文化城》的投资方案等学生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收获的是多方面的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此外,还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灌输所不能达到的.之后我们又进行了“保护母亲港”的系列专题实践活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检验的机会.卢梭在《爱弥尔》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让语文课堂情境化、生活化、综合化、活动化和实践化以研究、提升并优化教学,引起学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用全人类文化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人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让语文成为学生人生成长的心灵鸡汤.

在宏观上不局限于语文课的内容,而还从心理、品德、法律等方面进行扩展,注重相关学科的综合;在微观上就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还从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不同的角度去探讨.如教学鲁迅先生的《风筝》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挖掘,结合现实生活,谈对游戏的看法,对责任感的看法;教学黄蓓佳的《心声》时,引导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教师的角度及整个教育现状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语文课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得出结论.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社会、学生的实际有着广泛联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要注意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结语:

课堂是不断变化的,它充满创造性.教学是一门艺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为有效,需要所有的语文老师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为培养学生不同的语文能力,教师应采用相应的教法,灵活巧妙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有趣,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