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

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33 浏览:12519

[摘 要]课题组选取了山西省10所高校和其部分学生、一线授课教师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 键 词]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3)06-0071-04

0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因而,如何不断提升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促使其顺利就业成了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则是高校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一直以来,国外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就业指导课的建设.美国是最先设立就业指导课的国家,它的就业指导课最主要的特点是层次类型多样、针对性强.学校根据学生需要,从大一到毕业,每学年开设相应的就业指导课,为众多学生提供就业怎么写作和指导.英国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除了课堂讲授外,还有讲座、求职就业咨询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训课程.日本的就业指导课程更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怎么写作.我国不断加强就业指导课的建设,特别是从2003年起先后下发一系列文件规范、督导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2003年4月,教育部教学〔2003〕6号文件提出高校要“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1].2007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切实把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纳入人才培养的工作”,并列出了课程的具体教学要求.在这些文件的指导下,高校纷纷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相继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就业指导课程在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课题组在山西省选择10所高校开展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以下简称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课题组综合高校的科类、性质等因素,从山西25所本科院校(除军事院校)中选择了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大学、大同大学等10所高校进行调查.10所高校的科类、性质详见表1、表2.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上述10所高校部分就业指导课一线授课老师、本科学生和招生就业处领导.

1.2研究方法

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调查问卷分为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试卷围绕着山西省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情况、师资队伍、教学效果、教学管理、教学形式、教学条件等展开调查.

课题组采用类型抽样法在山西10所高校中发放教师问卷150份,回收有效试卷146份,回收率为97.3%;学生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试卷1435份,回收率为95.7%.回收后,问卷中各题目数据用Excel录入、描述统计和分析完成.

2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上述10所高校已基本开设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基本步入正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2.1教学呈良性发展状态

1)课程普遍开设且授课对象范围扩大.据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截至到目前,上述10所学校最早的于2004年就已经开设就业指导课,最晚的也在2010年成功开设.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的年级”的问题调查上,48%的一线教师选择了“只有在大四开设就业指导课”,43%的老师选择“在全部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这表明,在山西省绝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针对的对象已不仅限于毕业生群体,而是逐步扩展至大一至大三的学生.

2)课程建设基本步入正轨.调查山西省10所高校发现,有8所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本科教学计划,并全部制订了就业指导课教学大纲和计划.而且部分高校已经加强了在就业指导课硬件条件方面的投入.比如7所高校成立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6所高校设有相应的教学设备(如职业生涯测评系统、计算机化的生涯辅导工具)等.已有6所高校开展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方面的研究,并申报了有关的课题(含省教育科学规划、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改项目等);6所高校教务或就业工作部门对本课程进行了授课质量与水平的检查,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由此表明,绝大部分高校都重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基本步入正轨.

3)课程教学初现成效.在教学效果方面的调查发现,78%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对自己是有帮助的,有助于明确未来的择业方向,73%的学生认为通过对就业指导课的学习基本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因而92%的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基本满意(见表3),75%的学生认为在大学开设就业指导课有必要(35%的学生感觉很有必要,40%的学生感觉比较有必要).可以看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探索,学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已经初现成效,对学生在择业、人生规划等方面都有帮助.

2.2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1)授课教师数量较少,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低.在被调查的10所高校中,每所高校均拥有就业指导机构,也有一定的师资力量.但从数量上看,学校就业指导课教师数量不足.授课教师最多的学校有40多名,最少的仅有2、3名,平均在10人左右.而且就业指导课授课教师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73%的就业指导课的授课教师是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或从事就业工作的辅导员担当,不一定具备从事就业指导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知识背景,且大多数没有职场工作经验.而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几乎为零.拥有专业职能资格证的授课教师人数也不多,目前最好的也只是少数拿有培训结业证的教师.同时受过培训的授课教师较少,仅有19%的人参加了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不高,这成为了该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2)教学内容深度不够,与学生需求有些脱节.表4充分描述了高校学生所接受的就业指导课内容,从中不难看出,学校的就业指导内容相对过浅,缺少了一些求职技巧、职业能力测试及面试技巧等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内容.在调查中,40%以上的学生对确定职业方向、面试技巧以及自我推销的技巧等三方面有较大的需求;而针对毕业生的问题调查中,70%以上的毕业生都希望能从就业的总体安排计划、市场上的人才需求信息以及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析和开拓这三方面获取知识,从而满足自身在求职市场的需求,增加在职场中的求职筹码.在“本校的就业指导课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一题的选择中,“课程内容”这一项在所有选项中位列第一,这也充分说明了就业指导课程内容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注重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际性,以便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


3)教学方式单一,操作性较低.33%的一线授课教师认为就业指导课授课形式是单纯教授,62%的一线授课教师认为授课形式以讲授为主,辅以职业生涯训练等,仅有5%的老师认为就业指导课形式多样.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授课的形式上,课程讲座的百分比达到了57%,专题讲座达到了38%,而学生喜欢的模拟招聘、面对面咨询以及互动沟通经验分享等形式则低于10%;在学生喜欢的就业指导课形式调查中,51%的学生喜欢用人单位的招聘宣讲会和专业就业指导公司的培训;而从方式来看,45%以上学生都愿意接受经验分享和案例分析.以上结果表明,山西10所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形式单一,绝大部分局限于理论授课和辅以职业生涯规划训练,操作性较低,使学生无法正确获得结合专业的实用性信息,不利于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

4)课程设置存在“一刀切”问题,针对性不强.在学生问卷调查中,当问及“你认为是否要针对不同专业来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以及“应该如何实施开设”时,75%的同学选择有必要,64%的同学选择应该根据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分年级开设.但是在问到“你所在的院系是否应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时,选择结合专业开展的只有26%,而选择开展了但专业针对性不强的同学却占到47%.这表明,10所高校基本没有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步骤开设学生所需的指导课,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刀切”和“大四突击进行就业指导课教学”的情况.这样使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只能是泛泛进行,而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专业性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5)教学考评和教研活动组织力度不够,评估体系不健全.被调查的10所高校中有3所学校组织学校教务或就业工作部门对就业指导课程进行了授课质量与水平的检查,有4所学校对就业指导课程进行了教学基本功比赛或者组织了教学示范活动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研究,并有少数学校的个别授课教师申报了有关就业指导与学生职业规划的课题.但是从总体来说,广大授课教师参与率较低,学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考评和教研活动组织力度不够,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不健全,没有良好的反馈机制,这导致了绝大多数授课教师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组织教学,互相之间没有交流、探讨、研究,授课水平无法真正得到提高,授课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主管部门也不能及时发现就业指导课程授课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从而难以提高整体授课质量.

3不断提高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水平的思考

从调查结果的分析来看,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还处于课程建设的初级阶段.仍存在一些有待于解决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因此,结合学生的需要,从以下五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帮助其顺利就业.

3.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2].因此,要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水平,首先就要解决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授课教师师资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的问题.这就需要组建一支主辅结合的立体化师资队伍.主体师资力量是相对固定的教师队伍,它应该由知识水平全面、实践能力较强、对就业指导工作比较熟悉的老师组成.辅助师资力量由各学院部分专业老师和企业老总、人力资源部经理、成功人士及专业的职业咨询顾问等校外力量组成.同时,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组织教学基本功比赛,通过比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鼓励任课教师开展针对就业、创业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高校就业指导课建设整体水平提高”[3].

3.2不断创新、完善教学内容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要“从多方位入手,融合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体系”[4],使以心理健康指导、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和升学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指导内容贯穿到就业指导课程全过程,渗透到个学习生涯.同时,还应注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素质的培养.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应丰富多彩,不应局限于常规的就业指导,还应涵盖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礼仪等知识,只有这样全方位培养出的高校人才才能满足社会需求.

3.3坚持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特色化和针对化,是吸引学生兴趣的最直接的因素.各校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时应不断丰富教学方式,把学生需要的、喜欢的内容融入到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

1)采用探讨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使课堂成为会议室,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况拿出一套适合自身目标的方案,并制定出自己的职业规划.

2)采用模拟招聘的形式进行教学.把求职过程的实际环节融入到课堂中,通过“理论-实践-反省”的授课模式让学生们知道自身所欠缺的东西,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去改进,以提高学生毕业时的整体素质.

3)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搭建学习“第二课堂”.将企业“体验式”培训模式合理移植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去[5].通过与用人单位的联合教学,把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内容引入到用人单位的实际招聘环节中,来搭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3.4不断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高校就业指导课开设中针对性不强给学生吃“大锅饭”的现状,各高校应根据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结合社会和学生需求,优化就业指导课课程设置.

1)对不同年级展开就业指导课教学.一、二年级为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基本技能培训阶段;三年级着重就业技能培训及自主创业等就业方式指导;四年级测重就业政策及形势、求职准备、择业技巧、心理调适等具体问题的指导和实用战术的训练.

2)对不同专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把基于专业背景、凸显职业特性的内容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必将引起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从而促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了教学效果.

3.5努力健全评估机制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和其他课程一样,必须接受教育管理部门的评估检查.通过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进一步做出对就业指导课的改进和更新,最终实现这门课程的规范性、可操作性、灵活性和针对性.

1)确定就业指导课的考评、监督部门.调查发现,有50%的就业专家选择了把该课程交给就业指导中心来主管.就业指导中心作为一个专事学生就业工作的部门,拥有自己完善的机构和分工.让其管理评估体系既能把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各个授课老师的授课效果做出对比,又能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来对不健全的评估条例做出调整,使整个评估机制最终向适合自己学校发展、有效帮助学生就业的方向发展.

2)制定教师教学质量考评标准和方法.一方面让学生参与评价,从而不断完善教学课程体系,增强课程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依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就业工作的反馈意见改进就业指导课教学.同时还要组织任课教师进行内部自评,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以便今后更加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指导[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

[5]谢珊,马强,陈丽冰.“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就业指导课中的运用[J].高教探索,2007,(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