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班建设的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464 浏览:71344

教育部于2007年启动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其中,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课题.高校实验班建设是贯彻本科人才分层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尝试.最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等教育相关部分)》中第三部分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实验班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分层培养的良好体现,还更好的满足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黑龙江大学是省属地方性综合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每年高考招生中,涵盖了一表、二表学生,如何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因材施教是本专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因此,我校于2004年在数学、物理等学科成立“基础学科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实验班”基础上,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始了实验班教学改革的尝试,并于2009年正式设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验班”.2012年,在多年实验班建设实际工作基础上,经过严格的申请,审核,论证程序,我校以正式立项方式批准设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于2012年9月在12级学生中选拔组建了新一轮实验班.正式将实验班定位为进行高精尖的拔尖型人才培养.本文将对我校多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班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对其他院校相关专业实验班建设有所帮益.

一、明确实验班培养目标,设立专有培养方案

确立准确的实验班学生培养目标,将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校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班学生的目标要求是:具备黑龙江大学特色的厚基础、强实践、专门化的高层次计算机学科研究型人才.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扎实深厚的外语和数学基础,较强的专业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为此,经过几轮摸索实践,我校在该实验班培养方案上进行了较大调整.

首先,在原有公共数学课之上,我们加开了数学分析课程,强化数学功底,为实验班学生今后在计算机学科的更高层次专研,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公共英语课之上,加开了英语口语和英语写作课程,强化学生英语沟通能力.这些课程学时的增加同时会加大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为此,经过论证,我们缩减了公共物理课等部分公共课的学时,使学生在有侧重的同时保持课程任务的整体平衡.在专业课程设计上,我们适当缩减了部分课程的理论课时,加大了课程设计和大作业类课程的比例;并对选修类课程群进行了调整,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前沿类课程中增加了学科前沿导论课程的设置,同时该课程讲授打破原有授课方式,聘请各学科带头人进行分段授课,强化了学科理论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为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培养探索精神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我们在课程讲授中引入了项目驱动方案,将不同阶段课程的知识点融入到课题项目之中,在指定的时段内由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项目的设计由各课程梯队负责人与各学科负责人共同完成.另外,为解决学生在项目研制中的各种困难,在教学计划之中,适当安排周期性的辅导及答疑时间,同时加强学生课题组之间的学习交流,促进各团队的协作.

二、改进实验班选拨机制,健全和完善实验班动态调整制度

目前各高校实验班选拔模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高考录取单独招生和入校后择优选拔两种.高考录取单独招生模式直接考虑到学生自身意愿,被录取学生在入学前就已做好了各方面的充分准备,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择优选拔方式则是在入校后通过自主报名和选拨考试以及加强面试等手段,按照一定名额择优选取学生组建实验班,这种方式有利于选拔出综合素质好的学生.我校目前计算机专业的选拔方式主要是后者,即在学生高考入校后进行选拔组建实验班.在几年来的实践中,我们分别将实验班学生的选拔确定在学生高考后入校和学生学习一年后的大二开学前.经过几轮的实际操作,我们发现,在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后进行选拔组建的实验班,学生素质普遍较强,平均专业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优于高考入学后的直接选拔的班级.因此,经过比较分析后,我们将在今后的实验班选拔中更多的倾向于让学生在大学适应一段学习后进行.另外,在学校逐渐取得自主招生权后,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的预科教育制度,尝试实行预科制,从高中选拔的学生在校一年预科结束后再正式入班学习.

实验班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方面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另一方面将真正不适合的学生调整到普通班,从普通班再择优选入好的学生.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确立了实验班学生的预警机制和滚动机制,较好的保持了实验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验班教授委员会是实验班学生考核的仲裁组织,负责对学生的考核和滚动.每半学期,教授委员会汇总所有实验班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学科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并进行末位预警;一学期后,教授委员会将根据实验班学生情况,将不适合继续学习的学生淘汰到普通班,同时接受普通班转入实验班学生的申请,进行考核后,确立是否准入.三年级下学期将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全面的科研能力考核,本次考核不进行淘汰,只是以考核结果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科研指导.

在实验班的考核中,我们引入了多元评价指标体系,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力求将适合的学生保留在实验班中,以培养出真正的高精尖计算机学科人才.

三、加强实验班导师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导师积极作用

实验班导师能够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培养、科研能力培养等提供良好的指导,在指引学生成长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年导师制的实施,我们健全和完善了导师制度建设,推行了科研导师制.科研导师能够在与学生的接触了解过程中,根据各自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搭建科研平台,引导学生参加学术报告、科技竞赛活动、国内外学术会议,同时引导学生进入导师实验室,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科研导师着重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科研导师配备上,我们选择学科业务水平高、学生培养经验丰富的教授组成实验班导师组,科研导师每人最多指导3名学生.在基础课程学习阶段,科研导师通过定期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科研潜力.经过一年指导后,指导关系进行重新确定,由学生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差额部分由学院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调配.在专业学习阶段,科研导师组织学生参与不同学科背景的讨论班和最新学术进展报告,同时让学生参加导师的科研活动,依托导师的科研团队、实验平台等资源,实现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利用导师言传身教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专研.

作为最初意义上的学业导师工作职责部分,我们通过配备的班主任老师来完成.实验班组建后,根据学生情况,我们选聘组织沟通能力强,具有博士学位的一线教师担任班主任.作为对科研导师工作的补充,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加强与学生的日常沟通,改进学生学习方法,舒缓学生心理压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根据各学生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积极向上.

经过几轮的实践,我们还开拓性的引入了“学生导师制”,利用研究生或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为学生提供最直接、最基础的指导.学生之间沟通容易,交流障碍少,有时会起到导师所达不到的效果,从而弥补了导师制的不足.但这种方式有时会给高年级学生带来额外压力,因此我们将继续探索,努力寻求一种能够达到各级同学共赢的途径.

四、加强实验班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确保拥有良好的教学团队

高水平的教学队伍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因此,培育一支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在实验班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队伍主要以专职教师、客座教授、外聘人员组成,通过选聘方式将优秀教师组成实验班教学团队.

在教师选聘上,我们通过广泛宣传,公开答辩方式,将急需的、优秀的专业人才引进或招聘入教学团队.同时为鼓励教师积极教学,我们也加大了对实验班任课教师的讲课费用投入.在最后的专家委员会评估中,考核优秀和合格的教师将继续聘用并予以奖励,最高讲课费可达到同样授课普通班讲课费的两倍.对不合格的教师予以淘汰,重新选聘.

另外,为拓宽学生学术视野,我们也开展了邀请活动,一方面将一些国内外知名教授作为邀请对象,把他们聘为客座教授,参与讲授实验班部分课程,并进行学术科研讲座,使学生了解学术前沿,体会科学的魅力;另一方面,我们把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请入校园,作为班级的企业导师,培养学生计算机工程思维和独立动手解决工程问题能力.

在引进的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对内部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重视他们的教学基础能力训练,加强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等系统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并选聘优秀中青年教师为现任实验班授课教师进行助课.对于助课教师我们制订了激励政策,给予优厚的津贴补助同时,优先派出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访学、进修,从而为实验班课程梯队建设做好优秀师资储备.

五、积极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注重课堂教学,从课堂要效果

课堂教学是实验班人才培养环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对于大学生来讲,课堂不仅仅是接收知识的地方,他们更需要在课堂上培养探索、质疑、批判的科学精神.因此,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任课教师通过精心准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启发式等教学方式,把抽象、枯燥的内容用比较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更易接受.积极组织课堂,通过分组讨论和协作方式构建参与性与探索性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为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适当鼓励教师采样用多媒体课件、视频、模拟仿真平台、课程网站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二)建立课程梯队,做好课程规划

课程梯队负责人由学术造诣深厚,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每个课程梯队负责相应课程体系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强化课程梯队在各门课程内容选择与优化、知识衔接、教学组织与研讨方面的责任.通过课程梯队的沟通机制,打破以往阻碍课程之间相互融通的壁垒,更加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优化,使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更为清晰,课程组内的知识体系更加整合,避免课程教学内容分割过细、简单拼凑、相互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

(三)加强课下辅导答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相比于课上教学,实验班学生更多的是课下的自主学习.为此,我们建立了以主讲教师和助教为主的学习指导团队,通过课程网络平台、、固定答疑时间等手段,及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排疑解惑.

(四)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在实习实训中,我们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工程实践中心,同时协助企业制订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方案,按照企业过程标准实际完成一个产品或系统由构思、分析、设计、实现到交付的完整构建过程训练.通过该实践环节的教学,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积累工程实践经验.

(五)加强第二课堂的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专业技能竞赛,我们将实践教学环节延伸到课外,以课外科技活动为契机,启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动手能力、研究和创新能力.在不同学习阶段,学院通过提供场地、设备、资金、指导教师等支持,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ACM程序设计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并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软件与硬件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在课外时间,我们还积极举办各类学术报告,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按照每学期的进度安排,我们分阶段,有针对性地邀请计算机学科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给学生做研究进展报告或科技讲座,营造学术氛围,以学术环境影响学生,促进实验班教育与国际接轨,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学术视野.

六、建立学生心理压力疏导机制,保持学生健康心理

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比较多,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大学生行为偏差的个案也不断增多.实验班的学生肩负着比一般学生更多更难的课程,再加上严格的滚动机制,压力比较大,因此一些心理问题凸显,为培养健康、高质量的学生我们必须重视实验班学生的心理问题.

为此,通过与学生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我们建立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并建立了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定期汇报机制,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尽早疏导,在班主任和导师的日常工作中渗透心理辅导.

在多年的实验班教学建设中,我们对实验班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分层教学模式,推进实验班教学改革,丰富实验班教学内涵和手段,完善实验班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