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341 浏览:119790

〔关 键 词〕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笔者在过去一年视导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对二十余位一线班主任进行过访谈,发现很多班主任在工作中存在诸多困惑,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学习与指导,基于此,本文对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策略进行研究.

一、目前班主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班主任缺乏专业的心理学理论素养

在学校中,大多数班主任为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这些教师在进入教师行业时并未参加系统的心理学理论学习,只是粗浅地学过相关的公共课,参加工作后,很少再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而目前大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存在很大的问题与障碍.笔者在教研视导一线学校的过程中,调查访谈了一些中小学班主任,据他们口述,他们大多对心理学理论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在工作中缺乏相关理论指导,有很多困惑无法解决.据调查,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班主任,自身的心理素养要好得多.

(二)大多数学校不太了解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不属于考试学科,所以大多数学校领导并未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对班主任作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学习要求,很多领导和教师甚至并不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

(三)学生问题的多样化严重影响了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实施

受地域特点限制,很多班级存在大班化现象,同时,社会和家庭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单亲、离异、隔代教育的家庭越来越多,在成长过程中学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嫉妒、自责、任性、孤僻、焦虑、逆反等各种心理问题,解决不及时的话,可能会造成逃学、打架、离家出走、等社会性问题,给大多数不太专业的班主任带来了诸多困扰.

(四)学校管理机构不专业,不能给班主任有效指导

通常班主任在解决学生问题遇到障碍时,都会汇报学校德育处,而德育处的相关领导和班主任大多是非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一是依据学校相关规定,二是依据工作经验处理.事实上,在对很多学生问题的处理方面,由于对德育问题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界限认识不清,处理结果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策略

(一)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心理健康教育对人的发展、对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实现人格健全.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必须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二)提升自身的心理素养

班主任工作通常都是繁杂的,团队活动、班级管理等,长期处于这些繁杂的事务中,时间久了,很容易身心疲劳,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就会纷至沓来.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和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都要求班主任必须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做高明的自我心理调节者、开发者、优化者.优秀的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力量对学生的心灵世界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示范、感召、渗透等作用.班主任个人的心理素养是启迪学生自主育心,调节自我、塑造自我的外部环境.如果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那么,要让学生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在动力,达到心理健全、人格完善的境界将是极其困难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学会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学生是班主任的工作对象.对学生的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指导得法,教育有效.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首先是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社会属性的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同时,学生也是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因此,我们在看待学生问题时要用看待人的眼光与态度,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充分尊重学生,而不是一味地批评与指责,以偏概全,不给学生留有改善与修正的余地.


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背景和整体情况,包括:家庭背景、体质健康情况、个人卫生习惯、思想品德状况、集体观念、个人意志、劳动态度、人际关系、日常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特点、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等等,对于问题学生更是要了解其与家庭、父母的关系,与同学、朋友的关系,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对学生成长造成影响的重大事件等.

最后,要掌握了解学生的方法.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定是一个高效的观察员,从观察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可以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与家长的沟通、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包括谈话、问卷、座谈等,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在自然条件下,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学过心理学的班主任还可以拓宽对学生的认识视野,比如可以从学生的作文、周记、美术作品等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发展趋势.

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创设良好教育氛围

1.主动与学校领导部门建立预防和联动机制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面十分广泛,班主任要主动与学校德育处、心理咨询室、医务室、保安室等建立预防和联动机制,预防为先,及时把班级的整体发展情况汇报给学校,使学校掌握第一手资料,特别是一些问题严重学生的处理情况,应及时提早汇报,善加预防,避免重大伤害或事故的发生.

2.与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协调合作

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是专门对学生进行个别与团体心理辅导的专业教师,班主任要及时与心理教师取得联系,通过对学生的定期测查、个别与团体辅导等,有效解决班级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对个别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及时转介到专业心理咨询所或医院精神科,避免问题的延误对学生造成更大的伤害.3.与其他任课教师有效沟通

班主任在工作中经常会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讨论班级的发展情况或者学生情况,这些信息有时会影响班主任对班级的整体管理决策,因此,与任课教师的有效沟通可以为班主任工作提供大量的可用资源.由于每位教师对看到的现象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班主任必须学会从获得的资源中学会辨别,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才能综合评估班级的整体动向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班主任也要注意与任课教师达成一致的教育思想与行为,这样有助于给学生营造和谐的班级心理环境.

4.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和调动家庭的力量,与家庭形成合力.在对家长的指导与合作中,班主任必须事先备案,制定面对不同类型家长的应对和指导策略,利用家长会,采用讲座法、个案研讨法、座谈讨论法、个别指导法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为学生的心理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5.班级文化环境的整体创设

班级文化的氛围和情境对学生心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必须重视隐性教育资源的巨大作用,要特别重视有形与无形教育力量的融合,构建班级文化环境,创设积极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环境中建构自己的积极人格.如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组织环境、行为环境、人际环境以及班风、学风的建设,通过开展有利于学生正向发展的主题班会、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训练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教育,精心设计、巧于安排,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的、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中陶冶心理素质.

(五)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辅导策略

班主任要通过调查、座谈等形式,善于发现班级的整体心理动向,小群体的特点与发展趋势,问题学生的特殊心理状态等.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中倡导的真诚、尊重、接纳和倾听等理念和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艺术性和实效性.班主任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与特长,有效借助学校和社会中的各项有利资源,以构建学生和谐人格为目标,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的科学辅导策略.

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教育和管理工作中,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潜能,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全发展,同时也能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区教师进修学校,重庆,401120)

编辑/黄才玲终校/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