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届大学生考研动机的理性

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969 浏览:144233

【摘 要】通过调查,发现可以把应届大学生考研动机分成四种类型:就业压力型;兴趣爱好型;改变命运型;恐惧社会型.对于这几种考研动机,我们都可以给予理解和尊重,但是,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一定要做好职业规划再考研,这样才能使考研变得理性而又有意义.

【关键字】应届大学生;考研动机;理性;思考

近年来,随着大学扩招的深入,金融危机的影响,让大学生本来就不乐观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加之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学历人才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应届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了考研.为了能够了解应届大学生考研的真实动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考研动机,让他们走出考与不考的迷茫之地,特此对大学生的考研动机进行分析讨论.

一、应届大学生考研动机类型

对于每个大学毕业生来说,考研是一次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拷问.大部分学生的考研动机都不是单一的,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贵州都市报记者报道,现在考研的人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就业压力型;恐惧社会型;兴趣转换型;改变命运型四种类型.


(一)就业压力型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业难是摆在广大毕业生面前最棘手,最现实的问题,而大学生考研也深受这一问题的影响.

1.为就业失败留条后路

面对即将来临的毕业,不考研的学生,大部分选择就业或创业,而对于考研的学生,大部分选择边准备考研边找工作.如果找到理想的工作,已经选择考研的学生大部分会放弃考研.在就业和考研问题上,其一,学生更关注的是就业问题,更想要在毕业时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其二,学生之所以选择考研,只是担心毕业后找不到满意工作,所以,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2.为了将来更好的就业

很多应届大学生认为本科就业已经不具有竞争优势,考研有利于将来更好的就业,考研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以便将来更好的就业.无论是为就业失败留条后路,还是为将来更好的就业,都内含着逃避现实的就业压力的动机,故称其为就业压力型的考研动机.

(二)兴趣爱好型

大学毕业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站在这个十字路口上,大学生也更加理性地在思考自己的兴趣问题,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成为他们做选择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很多大学生选择考研也出于这样的原因.

1.喜欢所学专业而考研

有些大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对所学的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自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觉得在所学领域大有发展的空间,很有必要继续深造,所以选择考研.希望通过读研,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建树.

2.不喜欢所学专业而考研

出于对专业的爱好考研,是比较完美的考研动机,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出于不喜欢所学专业才去考研的.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而考研的,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发现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是高考时本来就是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来的,他们希望通过考研考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去.

以上两种情况看似正好相反,实则不然.因为无论是出于喜欢本科所学专业而考研,还是由于不喜欢本科所学专业而考研,其最终落脚点都是兴趣,都是因为兴趣爱好而考研的,所以称之为兴趣爱好型的考研动机.

(三)改变命运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对自身的命运越来越关注,但对于本科毕业能改变自身的命运却越来越持怀疑的态度,于是考研成为他们非常注重的改变命运的桥梁.

1.为了能够留在城市而考研

对于大学里的农村大学生,他们好不容易才走出农门,进入城市,毕业时,他们大多希望留在城市工作,而不是回到农村.但他们对于本科毕业待遇并不看好,认为本科毕业留在城市的希望不大,或者就算能留在城市,待遇也较低,在城市的生活难以得到保障,于是他们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考研.而对于从城乡出来的大学生,更是害怕农村艰苦的环境,不愿去农村工作,而对于能否留在城市工作他们也带着深深的忧虑,而考研能增加他们留在城市工作的筹码和待遇.所以,多数大学生不仅想留在城市生活,而且还希望在城市的生活能够有所保障,于是他们把考研作为留在城市的上上之策.

2.为了改变自己的教育出身

就业时的名校效应使得很多应届大学生选择考研来改变自己的教育出身.根据我自己的求职经历和了解到的很多招聘信息,现在很多单位和企业在招聘条件中就明文规定只有重点大学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应聘.尤其云南省很多县市在进行紧缺性人才引进时,就明文规定只招省外重点大学的学生,有些甚至规定必须是“211”和“985”的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才有资格参加招聘.面对这样的一种局面很多应届大学生只有通过考研,考进重点大学或者名牌大学,通过改变自己的教育出身,以求改变将来自己的命运.

在与一些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大学生交流时,我得知,他们本来不想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但是,他们担心自己的成绩不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话,很难考上“211”或“985”工程的重点大学,于是他们选择了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无论是为了能够留在城市,还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教育出身,从本质上都有要改变自己将来命运的内在动机,所以称其为改变命运型的考研动机.

(四)恐惧社会型

大学虽然说是半个社会,不像在中学那样,各方面都受着学校和老师的保护,但大学始终还是充满梦想,很不现实的塔.大学生没有过多的社会经验,但对于社会上的纷乱复杂却早有耳闻.校园里有书读、有梦想、有朋友,他们都不愿意过早的步入社会,过早为生计操心.“社会太复杂,我们太单纯,肯定适应不了,还是在学校多呆几年吧”,喊出了许多考研学生的心声.还有一部分应届大学生对社会充满恐惧,不愿步入社会,想继续在大学这座塔里面生活,他们希望这座塔把他们锻炼的足够强大后再让他们走出社会,以求步入社会时不用再遭受挫折或少遭受挫折.于是他们他们选择考研,选择继续过学校生活.二、应届大学生考研动机的理性思考

当前,大学生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是一个不容质疑的问题,但是,他们对于就业的期望并没有因此而减退,对自己兴趣的认知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对自己命运的关注并没有因此而退却,对于人生的选择,他们还是那样的慎重.因此,对于上文提到的各种考研动机,我们都应该给予理解.

为了更好的就业而考研情非得已

随着大学的扩招,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不乐观.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压力之下,不管学生是出于躲避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还是为了给自己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留一条后路,都是可以理解的.

现在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在扩招,将来研究生和本科生同台竞争那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在一些地方的人事制度中,对于高学历的要求越来越普遍,本科生在就业和职位的升迁中越来越处于被动的地位.出于这样的考虑,学生选择考研,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对于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就业而选择考研的学生,他们的动机的确不是那么“纯”,但是,只要他们在读研期间努力学习,使自己的投入将来能得到回报,是可以为我们理解,也是应该支持的,毕竟就业难是摆在他们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二)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考研值得提倡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使学习成为变成一种乐趣,使人能够集中精神去获取知识,激发人的创造性才能,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基于兴趣而去读研的学生,与基于其他动机的学生更能够专心的做研究,获取更全面的知识,也更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结果.所以,基于兴趣爱好考研是最理想的考研动机.

(三)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考研无可厚非

一个农村的孩子,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孩子要能来读大学,他所要付出的努力远远要大于城市里的孩子.一方面,从小家庭就无法给他提供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往往使农村的孩子在童年时就落后于城市的孩子;另一方面,当农村的孩子初次进入城市读书时,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他们对于城市的生活都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好,会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产生影响.尤其是城市里无处不在的网吧对农村孩子的影响尤为严重.从小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的孩子与从未接触过城市生活的孩子同时进入城市里的同一所学校学习,谁的起点更高,不言而喻.而对于经历了重重困难之后终于本科毕业了的农村学生,对于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更加强烈,而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往往使他们的愿望成为泡影,而考研在他们看来则可以改变这样一种状况.

所以,对于改变命运型的考研动机,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对于他们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诉求,应该给予肯定.无论他们是想留在城市工作,还是想改变自己的教育出身,也不管他们的考研动机是否带着功利的色彩,我们就看他们在面临种种的困难中仍然可以抛开一切,毅然决然的选择考研,就应该为他们的精神感动.改变命运,无论用什么方式,都无可厚非,更何况考研.

因为恐惧社会而考研需要谨慎

计划经济时代,在“计划分配”的就业制度之下,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就业不用愁.但是,市场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制度实行的“自主择业”,毕业以后要自己去找工作,要单独去面对社会残酷的竞争,这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难免有些力不从心.他们害怕在求职的路上遭到冷遇,遭受挫折.

我国的高等教育过多的注重理论的教育,而对于实践的教育却很缺乏,教育和实践相脱节,使得大学毕业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十分欠缺.当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时,发现自己学了这么多年的理论知识没法应用到实践中去,因而产生恐惧社会的心理.

由于对社会的不了解和对自身的不自信,应届大学生会产生恐惧社会的心理,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自身的不自信.对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没法去改变,但是,逃避不等于改变.如果考研只是为了逃避社会,那么就算考上了,也不等于你就有一个美好前途了.社会竞争是很激烈的,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都同样要面临残酷的竞争,你不可能永远逃避下去.相反,如果你直面恐惧,敢于战胜恐惧,就算不考研,你也会成功.

对于恐惧社会的心理,我们可以给予理解,但绝对不支持这样的考研动机.希望我们广大的应届毕业生要树立起信心来,敢于直面社会的竞争和挑战.

(五)做好职业规划再考研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我们面临着很多选择,就业,创业,或是继续求学,每一个选择都将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产生影响,我们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做出最有利于自己职业发展的选择.如果自己的职业规划需要走读研这条路的,坚决考研;如果可走可不走的,可以把考研作为候选;如果完全不需要的,坚决不考.一句话,考研要与自己的职业发展需要相吻合.所以,决定考研之前,一定要做好职业规划.

最后要指出一点,考研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职业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要使自己在将来的职场上求得发展获得成功,而考研只是获得能力取得成功的一种途径,它不仅不是唯一途径,而且,如果不与你的职业发展需要相吻合,它甚至会是最糟糕的途径.比如说你将来想去做生意,那么读研所能带给你的能力,还不如你在一个很一般的企业做一个很低级的业务员所能给你的能力多.决定考研之前,一定要对自己以后的职业有一个全面的规划,要问自己喜欢什么工作,适合干什么工作,有哪些途径能让自己达到那个工作的能力要求,这些途径包不包含考研这条路.

考研一定要了解自己的需要,看看自己适不适合考研,考研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没有意义,意义多大.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有能力,有发展的潜力,不读研也会发展得很好,就算磕磕碰碰,也终会获得成功.要始终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王沛主编.大学生职业决策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王晓艳,邹丹杰.大学生考研动机分析及心理调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1.

[3]潘佳雁.当代青年考研动机因素结果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4).

[4]薛深,周媛媛.应届毕业生就业期望与考研的关系调查分析[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5]吕洁.高校学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

[6]薛深.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考研动机调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4,(30).

[7]张永.师范类本科生考研意向调查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8]李树爱.大学生考研的原因、问题及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6).

【作者简介】

王贵龙(1986—),男,云南个旧人,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