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教学的尝试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90 浏览:13693

通过几十年学前教育工作的沉淀、积累.我认为要教好学前儿童,必须把幼儿放在第一位,把开拓幼儿的思维、发展想象力、培养创造力、培养合作意识、加强团结协作的精神作为重中之重.时刻关注幼儿的课上、课下、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等诸多方面.一、如何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知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1、师长联合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幼师的引导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娇生惯养,一家几代一根独苗更是溺爱到一定程度,有的父母想管上一辈子老人横加干涉,只要幼儿要求便马上满足.即使要求过分也不加约束.况且在平常与他人的玩耍中稍加不如意,就一哭二闹三打滚.结果很让我们教师头疼.为此,我们必须和家长做好沟通,师长联合,发现不正确行为立刻纠正.使幼儿养成阳光向上、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关心他人、讲究卫生、不乱吃垃圾食品,会自已整理自已的日常用品.另外家庭的环境也很重要,父母要和睦互敬互爱,幼儿在这样环境中情绪良好,会激发起探究知识的.家庭整洁干净,家长习惯良好,爱读书、爱看报、爱清洁,幼儿也爱护公物,生活有规律.2、加强典型形象的作用树立正确的良好身边典型,帮助幼儿辨别是非.我们作为成人,一个鼓励赞赏的眼神,一个肯定手势,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表扬鼓励的话语.无不使幼儿欣然接受.在众多小朋友前的及时肯定,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定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为培养幼儿的自我怎么写作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意洗手的坏毛病.教师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一只干净的,又有很多簇拥着他和她一起玩耍,另一张为一只脏脏的,没有人和她玩.让幼儿讨论:你喜欢哪只呢?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认识到讲卫生的重要性,图示的鲜明更是使孩子们受到启示.从而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3、及时引导学前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和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的家长自已平时大手大脚,对父母言语不敬,对爱子却吃最好的穿品牌,从小使孩子养成攀比的习惯,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面对这种现象,师与家长要及时引导,把不良行为纠正在萌芽阶段.利用精彩的动画片美妙动听的童话故事为载体,对幼儿进行思想上的熏陶,从而改变自已的不良行为.我曾经遇到这样的一个实例:一位妈妈带着自已的孩子出去散步,走到半路时,孩子看见一只流浪的小猫喵喵的叫着,肚子瘪瘪的.孩子要带回家,妈妈说“离它远点,它太脏了”,孩子依依不舍地被妈妈拉走了.同样的一件事发生在另一对母子的身上,那位妈妈却说:“儿子,你瞧它多可怜啊,我们把他带回去洗个澡好和你作伴.”孩子高高兴兴地带着猫回家了,从此他有了一个好的玩伴,而且也知道了关心他人是快乐的.二、上好家庭的第一课幼儿的思想很单纯,所以他对于第一个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作为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已,做孩子的表率,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平时能够很好的注意自已的言谈举止,就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妈妈主动捡丢到地上的废纸,并扔到垃圾桶.并说,讲卫生的好习惯是每一个小朋友都应该做到的.以后有这种情况出现孩子都能自已把垃圾扔到垃圾桶.三、加强联系巩固效果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从一个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渐强化.如:有个别幼儿在玩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柜子里.我们就要有意识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意识,并每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的将玩具放回去的习惯.同时为达到一定的效果,要时刻进行抽查,及时约束幼儿,巩固效果,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用各种各样的小活动,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激励幼儿,对做的好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并给予物质奖励.对差的及时帮助,从而使其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四、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发幼儿的智力我们都清楚,幼儿因素无外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种,智力后天因素开发至关重要,尤其是幼儿阶段,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而合作探究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最好方法.如:合作游戏既协调了动作又使幼儿锻炼了思维能力,丰富了语言的概念,增强了记忆力,而探究学习更是一门综合开发智力的一套大餐.在新的世纪里,我们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来塑造今天的孩子.为了让学前儿童能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热爱生活,幼儿教师要养成爱观察幼儿,爱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全心全意的关心学前儿童,热爱学前儿童.那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