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02 浏览:21659

摘 要: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网络文化的普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上网的现状和心理,继而研究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直以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困扰高校提高培养质量的难题.近年来,高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了.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既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关键还在于我们怎样去利用.


一、大学生上网的现状及心理分析

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冲击和影响?它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具体做法是采用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方法对南通高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1000名大学生的上网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最后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1.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态度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96.44%的学生认为网上的信息可靠实用,只有1.61%的学生认为不可信,剩余的1.95%则认为不实用.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网络的信任度还是很高的,认为网络和现实相差无几,没有清晰地认识到网络的虚拟性.

2.大学生喜欢的网络内容调查分析

在调查大学生喜欢的网络内容时,我们发现大学生的首要网络生活方式是电影、时尚娱乐节目和小说,最经久不衰的是查找学习资料,不断延展的是网络交友和聊天,持久性最好的是网络游戏,为数不多但值得警戒的是寻求网络信息.据数据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喜欢的网络活动有所不同,喜欢上网休闲娱乐和玩游戏的学生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直线上升.

3.大学生上网时间调查分析

衡量大学生是否过度上网和是否产生网络依赖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上网时间的多少.在西方发达国家,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就被称为染上网瘾.调查显示,我校54.1%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0~1小时,28.13%为1~2小时,13.35%为2~3小时,每天上网在4小时以上的有4.41%.每天上网时数超过4小时的学生当中,男生人数显然多于女生.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正面影响

(1)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发展.网络跨越国界和民族,全球联通,是一个多元化的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网络社会本身强调的就是个体,在这个世界里,人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可以张扬.大学生可以在网络聊天室畅所欲言,制作个性化的主页和网站,与所有来访者交流沟通.此外,网络可以不用真实姓名,可以虚化年龄、相貌、性别和档案,大学生可以毫不避讳地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张扬自己隐蔽的个性.

(2)提供心智潜能开发平台.理想和现实是隔在大学生心中的一堵墙,来到大学之后,他们往往发现自己的普通,就业压力却毫不留情面地迎面扑来.网络歌手、网络作家的走红,给大学生带来了新的希望,他们发现施展才华和实现自我的机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多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大学生与网络文化也将结下不解之缘,网络文化会带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完善其人格和个性.

(3)提供心理教育新途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一大步.目前,中文心理教育网站和专业栏目数量激增,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纷纷建立起相关网站和网页,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网上心理健康测试和心理咨询等丰富的栏目.网络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学生生活,使他们在出现心理问题时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2.负面影响

(1)价值观紊乱.在网络时代,由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高度自由化,世界各地的思想文化、道德理念和价值观传入国内,或多或少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大学生的价值观还远远达不到成熟的标准,极易受到网络不良思想的影响,如、暴力,造成自身价值观念的紊乱.

(2)人格缺失.过分迷恋网络交往会使学生逐渐脱离现实世界,从而导致人格的缺失.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和隐蔽性使网络行为难以被监管,而精神境界还不能与网络自身的自由、效率与公平相匹配的大学生很可能就此走上犯罪的道路.例如近年来,通过网络传播病毒的,进行窃密、诈骗和传播有害信息的多为14~21岁的高中生和大学生.网络的无中心特质虽然有利于大学生观念和平等意识,但也容易导致大学生集体观念的淡薄和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

(3)网络成瘾.网络成瘾主要表现为上网时异常兴奋,平时则情绪低落、缺乏兴趣、生物钟紊乱、思维迟钝、具有自闭自残的意念.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类型主要有网络交际、、游戏和聊天成瘾及网络强迫收集信息和制作成瘾.患有网瘾的大学生多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旷考,把主要精力都用在网络游戏、聊天和看电影,有的甚至把网吧当作“家”,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业都是极为有害的.

(4)性心理畸形.目前我国的性教育远落后于现实需要,学生从老师和家长身上获得的性教育很少,他们获取性知识主要通过互联网.而互联网的一些性知识缺乏科学性,会误导学生.加上互联网的超地域性特征,其中掺杂着大量的内容,这些不健康的性信息和性观念,很可能导致自控能力较弱而性知识缺乏的大学生性心理畸形发展.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书记曾在2007年的政治局第38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深入研究和探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对策,不仅有着广泛的理论意义,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相关大学生心理部门必须重视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网络文化的重要关系,由理念指导行动,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提高教师素养,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这里的教师素养主要指的是教师的信息素养,不仅包括教师运用网络信息工具获取、选择和识别信息,加工处理和传递信息并将其怎么写作于教学的能力,而且包括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能力.目前大学生上网已经是普遍现象,教师局限于学科教学整合的信息素养已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素养,正确引导学生上网,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3.加强校园网建设,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权

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的重要途径.我们将互联网上的战争形象地称之为“争夺眼球的战争”.现在的网站多如牛毛,都想通过吸引学生的眼球来培养自己的网民.如果我们不主动占领自己的网络阵地,各种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信息必将乘虚而入.因此我们要净化校园网的内容,完善校园网的建设,让校园网来引导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促进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

4.规范网络行为,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想要享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大学生必须严格自律和他律,把自我教育和外部教育结合起来.从心理健康教育来说,真正的动力来源于个体内部,涵盖个体自我教育、管理和完善的全过程.因此,以自我教育管理为主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防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和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为了培养学生自律的能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变“灌输”“说服”为“选择”“引导”,让学生学会自控.此外,高校还可大力开展扶持各种心理健康的自主组织,将自我教育的心理健康意识渗入到大学文化之中,最大限度开发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变网络“他律”为“自律”.

5.开展科研,把“网瘾”矫正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生活的负面影响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威胁大学生现实生活的一大难题.除了预防学生不正确的上网生活方式之外,我们还需要帮助那些沉迷于网络而难以自拔的学生,帮助他们矫正不良的网络生活.目前我国对于矫正网瘾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此外,还需要加大科研研究力度,将“网瘾”矫正纳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探索出适合我国本土的“网瘾”治疗方法.

四、结语

近几年来,以互联网为主导的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也让社会发展前进了一大步.然而在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网络文化也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一些冲击和影响.对此,心理健康相关人员要正确对待,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网络更好地为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怎么写作.此外,目前我国对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投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