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266 浏览:57210

摘 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教育部设置的必修公共课之一,在各大独立学院开设,大多数为每学期3学分,共开设2个学期,由于课时少,授课内容比较多,总是存在许多问题,使《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也面临很大的挑战.文中对当前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办法.

关键字: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独立学院,问题,办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高等院校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实践课程,目的是为了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素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应用到各自专业中.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型计算机普及程度的日益加深,以及我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工程的开展,对我们已有的计算机教育体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冲击.作为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我们认为计算机基础课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达到优化现有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根据蓝皮书精神,计算机教学的实质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重点,着眼信息素养培养”.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难以适应市场条件下人才的新需求.教学改革就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传统的考试制度等方面入手,把独立学院学生真正培养成具有实践性和应用型的人才,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教学改革的同时,还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大学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教师在讲课时还要把最新的科研成果、世界前沿的知识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尤其要重视传授学习方法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要以全新的课程观、教材观为主要路线.进行大胆的教育改革创新,无论是从教学方法及手段,考核与评价机制都要有所改变.所以,我们要先树立先进的课程改革思想理念,从课程内容设置、课程体系的实施方法、课程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入手,建立面向高等教育所要培养的创新人才需要的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首先,我们从改革必修课的内容设置入手,优化课程体系内容,坚持普及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必修课程要普及到各个专业领域,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面向现代大学生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改变课程体系结构,实现模块化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模块的教学方式,模块化应成为课程结构创新的基本趋势.

其次,采用模块化教学对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所帮助.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我们开设一些有利于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选修课程,还可以删减一些必修课的内容,增加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根据我们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开设学生感兴趣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如Flash、Photoshop、Dreamweer等).课程开设初见成效,这样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就有了更高层次的学习,把我院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优化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势在必行.这样就对我们改革必修课程内容,增设选修课程找到强而有力的立足点.


我从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达十年之久,现提出一些改进的具体方案.

一、教学模式的变革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均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老办法.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大多数学生在大学前已经对计算机有了较多的了解,动手能力也比较强.那么我们不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变成主角,教师变成配角,即学生授课,教师听课的模式.那么学生为了讲好这门课,必然会花心思去备课,准备素材,设置例题和练习题等.将单纯的讲练,变成学生的参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并在课后进行点评,既让学生掌握了本节的知识点,又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心和动力,提高学生对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时间的调整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时间为一学年即两个学期.时间长,间隔短.由于刚入学的新生,在入学前大多数已经学习过计算机多年,且操作能力比较强,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学生普遍认为教师讲的全会,没有学习兴趣,听不进去,其实知识点还未掌握.所以均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上述原因,可以采取间隔教学,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讲第一部分,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讲第二部分.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变得成熟了,认识到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强烈的求知欲驱动学生想学,爱学,且恰逢毕业前夕,许多自荐材料的制作也要求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这时再开设一个学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必将收到双赢的效果.

三、教材的更新

计算机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硬件更新快,软件也应随之更新.而计算机的教学却总是滞后于发展,且大部分教材也不适应独立学院的学生使用.独立学院的教师,可根据本院学生的特点,集思广义,编写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和习题集,并不断更新,充实内容,利于教学和对学生的考核.同时教与学之间有新鲜感,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师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四、教学设备的更新

若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备特别是学生机配置的更新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机是学生实践的工具,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出现许多问题,如速度慢,容易中毒,容易死机,容易运行程序出错.对教学有相当大的影响.单纯靠管理员来解决,并不是万能的,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学生机使用一定时间就应更新换代.

五、考试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试模式是期末一份笔试卷,仅能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序.能背的就能得高分,并不能体现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水平.最好的方法是通过上机考试.如采用每个主题一练习,每个重点章节一练习,上机练习与卷面练习相结合等方式.针对每次的授课内容,设置上机练习题题目.每章结束后,进行单元上机考试.上机试题注重实用性,重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将本章的知识点归纳以试卷形式发给学生,便于记忆和保存.期末考试逐渐实现机考模式,采用随机组卷,机器阅卷的形式.使考试题更具有随机性和客观性,更能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六、教学内容的扩充

除了教学大纲要求的两本教材外,可在每学期开设1-3门学生感兴趣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如Flash、Photoshop、Dreamweer等做为选修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这样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就有了更高层次的学习,进而将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竞技活动

学生可以利用课堂上、课余时间、检测期等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关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竞技活动,来丰富课余生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在每个教学班内部,男女生之间,或者是几个教学班之间,各个系之间进行等等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和提高.

八、非艺术类与艺术类学生分类教学

由于非艺术类与艺术类学生特点和层次存在差异,那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应采取分类教学.艺术类学生在教学内容上侧重实践环节,采取少讲多练,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例题和练习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多彩.

以上是我多年来教学实践对现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出的几点改革建议.由于独立学院的特点,这些改革势在必行.这样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才能具有独立学院学生的优势和特点,增强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市场,使独立学院的路走得更宽,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