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016 浏览:59151

地理学科是探究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科,主要解决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地理教师要培养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具备社会观察力和竞争力以适应社会发展.为此,教师要改进教学模式,设计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知识,并从以下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一、更新地理教学观念,树立地理教学新理念

中学地理教学要改变“填鸭式”教学或者“满堂灌”教学方式,改变只通过闭卷考试来考查学生水平的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教师要重视教学讲授,改变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情况,重视学生创造性才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地理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地理学科的素质教育包括:注重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知识、能力融合协调,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特长,实现地理教学倡导的将地理知识和原理与地理规律相结合;传输、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集中精力教会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加强过程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勤于动手.教师是以上这些学习方式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从知识讲解转化为能力培养和非智力因素开发,实现课堂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运用能力.

例如,讲到有关我国生态农业的内容时,笔者提问学生:我国掌握了哪些比较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学生踊跃发言:机械化和专业化的农业,滴灌农业、喷灌农业,严重缺水的宁夏固原、甘肃会宁等地依靠地窖存水和薄膜覆盖的农业等.接着笔者请学生们观察我国生态农业图并分析我国的农业发展情况,学生围绕图画说出了我国农业方方面面的情况:可以不用化肥,发展农产品加工,养蚕等.很多学生都说出了重要的一点,即现在生态农业生产全过程不会污染环境,这样学生就认识到了生态农业的关键特征.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使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产生不协调,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学生要解决这种不协调,就得进行创新思考活动.这样引导学生用以前没有用过的办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以累积地理思维方法.同时,地理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设计问题情境,为其提供探究性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将地理知识用最适合高效科学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还要善于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出知识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此外,教师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水平,创造条件,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形成学生自己内化的概念.

例如,在讲解中亚的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填写:中亚离海洋(远),深居亚欧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半干旱)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条件,(畜牧)业比较发达纺织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发达.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理解地理位置影响着自然环境,影响着经济发展.接着再配上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判断、分析、思考,提高其解决地理习题的能力.

再例如,在讲解热带雨林气候的内容时,让学生看世界气候图,并提问:是不是只有赤道那里才有热带雨林气候?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有这种气候?是不是赤道附近都是热带雨林气候?为什么?通过这些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更能激励学生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地理知识运用的能力

学生地理运用能力体现在活动实践的能力和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围绕书本,更要走进自然,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工厂并调查工业“三废”的排放和治理情况、考察土地利用情况、参与乡土地理调查、进行天文观测和气象观测等,组织地理知识竞赛、地理主题活动等,并明确活动的意义、任务,使其主动地探究.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地理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能力、获取乐趣,提高其地理素养,提升其地理学习能力.

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探讨了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几种方法,以期真正有利于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当然,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外,日常的生活亦是学生地理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G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