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式教学”在高一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案例反思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224 浏览:23108

通过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对钠的重要性质进行教学设计,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认识钠的性质,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形成推理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并学习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本文将以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中“钠的化学性质”内容的教学为例,来谈谈自己在这部分内容中通过改进化学教学的演示实验和随堂实验,对化学教学效果的影响的几点收获与感受.

一、背景分析

(1)探究式教学与传授式教学的概念界定.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开展交流与合作等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所谓传授式教学,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来说,所学习的内容只需要经自己加工后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再现或直接加以应用.研究者在对探究式教学与传授式教学进行了八个方面的对照分析之后,又从四个侧面来论证探究式教学与传授式教学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关系,通过探究式教学与传授式教学的辨析,纠正了一部分人对探究式教学的片面理解,从而促进了探究式教学的进一步实施[1].

(2)实验探究式教学在我国化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在我国,关于探究式教学依旧是基础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渐深入,要求教师逐渐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观念,突出以学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素质、个性特征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参与和体验,关注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坚持把学生看作教育活动的真正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模式.从现行的化学教材来看,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其相似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

模式1:这种模式的基本思路是:问题――实验事实――讨论――结论――应用.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的根源,是学生通过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实验事实是学生在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然后根据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探究,从而得出结论、进行应用.实验模式1是化学实验探究的基本模式,它适用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概念、定律、原理的教学.

模式2:实验探究教学模式2可以概括为:问题――实验事实――推断――论证――结论――应用.模式中的推断是指根据已知的知识和规律,对未知的知识和规律进行推断和解释.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自己的推断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通过实验验证推断的合理与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验证包括实验验证和理论验证,其中实验验证是最直接、最可靠、最有力的方式.

(4)通过化学实验实施探究教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做法可有如下几种.

①改进演示实验,实施探究教学.改进或增设教师演示实验[2],是恢复光大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最好的契机.这是因为教师演示的不仅仅是实验操作的本身,更是探究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示范.同时,又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具体过程.

②通过随堂实验,实施探究教学.随堂实验的设置[3]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因其方便、快捷、手脑并用、兼顾教育功能等特点,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以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中“钠的化学性质”内容的教学为例,谈谈其通过改进化学教学的演示实验和随堂实验,对化学教学效果的影响的几点收获与感受.

二、教学案例描述

情景1:提出问题,实验探究.

问题一: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比如铁、铝是如何存放的?可钠在常温下却只能这样存放(展示盛放金属钠的试剂瓶),这是怎么回事?

【展示】金属钠样品

【实验探究】探究钠的物理性质,探究实验(教材P47实验3-1),见图1.

图1钠的切割

实验改进:

(1)为了让学生看清钠的切面为银白色且有金属光泽,用玻璃管切割金属钠,这样钠与玻璃界面能较长时间保持光泽,现象明显.

(2)为了让学生理解钠很软,选择两片玻璃片,在玻璃片之间放一小块金属钠,让一个学生用手指轻压玻璃片.

【板书】1.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设计意图:由此让学生认识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钠在常温下与氧气的反应、钠在常温下的保存方法,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因为钠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白).该过程由学生亲自动手,能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并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

情景2:

【问题】刚才切开钠时看到银白色,但很快就失去光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探究,推导出钠的化学性质)

【学生探究】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其化学性质.

(复习: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

【板书】2.钠的原子结构:

【学生活动】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应该容易失去,体现还原性.

【板书】3.钠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4Na+O2等于2Na2O(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学生实验探究】教材P47实验3-2(让学生动手实验并描述出反应的实验现象),见图2.

图2钠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钠先熔成小球,然后燃烧(说明钠的熔点比燃点低),发出火焰,生成一种淡固体――过氧化钠(Na2O2)

【板书】4:(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学生活动】讨论并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把教材中点、线、面上知识加以串联、提炼、比较和分类,使学生充满凌乱感的知识能“站起来”、“排好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并且通过实验探究使知识更立体化.)

情景3:

【探究】人们常用金属器皿来盛水,也常用铁、铝或铜制的水壶来烧水,说明这几种金属与热水是不反应的.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不与水反应呢?

【设问】如果把钠投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我们来预测一下.

【学生实验探究】教材P49实验3-3,见图3.

图3钠与水的反应

【问题思考】

(1)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2)钠为什么会熔化成一个小球?

(3)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游动?

(4)滴入酚酞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5)保存钠的无色液体是否为水?

【板书】5:钠与水的反应:2Na+2H2O等于2NaOH+H2↑

(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归纳】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浮、熔、响、游、红

浮: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钠熔成一个光亮的小球(熔点低,反应放热)

响:有“嘶嘶”的声音(产生的热让水气化,生成气体)

游:小球四处游动(产生的气体推动小球)

红:生成物是碱性的

【小结】钠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有着广泛的用途.

(设计意图: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通过亲自动手探究,按照“问题――实验事实――推断――论证――结论――应用”的研究程序[4],能自主发现并提出新问题,再通过设计实验进行论证,使得知识更清晰,掌握更牢固.)

三、教学反思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当课堂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被激发时,课堂的活力就会闪现出来.趣味性实验、多媒体展示、身边的事物等元素的引入,能使课堂上同学们兴致高涨.

(1)注重情境的创设,给学生一个思维联想的课堂.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促使学生进行思维联想,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易于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2)注重实验的设计,给学生一个探索实践的课堂.实验的魅力不可估量.实验现象的五彩缤纷、实验结果的“出乎意料”等均能激发学生求知的.老师正可以利用各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化学物质和化学现象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从而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习兴趣,不断挖掘化学的奇妙之美,让学生在化学世界尽情地探索.

(3)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给学生一个能力提高的课堂.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而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一个能力提高的课堂,使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