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之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779 浏览:81566

摘 要: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

关 键 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46-01

如今的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要求学生能够深入文本,挖掘其思想内涵,从而与作者的对话.但是很多学生阅读文章时,往往是心浮气躁的阅读,对于文章甚至有时处于一种旁观者的状态.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帮助学生能够沉静下来阅读文本,从而使学生能真正做到会读书、会思考.我觉得我们应该这么做: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教学方法的改进都应建立在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这个基础上.学生的认真思考、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是自觉主动获得知识的前提.所以,阅读教学应该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可以复习旧知识导入学习新知识,也可以通过设置疑问导入新课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还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导入新课学习,让学生在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学习课文,效果很好.同时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形式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1、以讲诱导,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他们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在日常生活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经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2、是赏识激趣法.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3、教师带头树立榜样,每次读书时间,教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做笔记,教师要用自身阅读的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二、优化正确的阅读方法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所谓阅读就得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去感受、去联想、去认知,吸取文章的营养,久而久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真正达到“不教”的目的.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方法得当,读书可以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科学的阅读方法有精读、略读、跳读、浏览读等.要根据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是学生感兴趣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可指导精读,而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可指导略读或浏览读,筛选主要信息,体会作者的情感.总之,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不要千篇一律,强求统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张三种阅读方法:1、比较性阅读法.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发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收互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2、质疑性阅读法.质疑性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弄清字、词的确切意思,了解大至篇章结构,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教师选择归纳成若干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讲求“技法”去引导学生释疑.有些疑点对于同学们来说如同“八卦阵”,学生钻进了没有老师的指引是钻不出来的.然而,引导归引导,学生终究要自己“钻出来,”而且也只有学生自己“钻出来”才能识破迷津,走出阵.3、求解性阅读法.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学思结合,做好读书笔记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读书也不能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有口无心.更不能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读了一篇文章要去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诸如此类的问题.并深入到课文中去,实现与作者心灵的对话.有了小感触,小心得及时写出来,做好读书笔记.这样,在读与思,思与写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古人读书贵在“自得”,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对一篇文章只要多读,熟读就能大有益处,不用解说,自晓其义.有口无心的读不同于忖心致志的读,盲目的读有别于自学的读,应付式的读“食不知味”,有目的读“津津有味”.因此,在读书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写出课文分析草稿,写出课文的提要,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读出自己的见解,初步理清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在文本中写下自己的想法.


综上所述,阅读是读者与作者情感的交流.语文教师要重视每一节课的切入,挖掘每一篇作品的生发力,利用有限的课堂展示无限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体验的过程,学生就能静下心来阅读,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也一定会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