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路教学改革的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943 浏览:67575

【摘 要 】针对电子线路类课程在教学中出现的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实验实践环节自主性不强等问题,讨论并提出了以优化教学内容保障教学质量,以实践创新改革教学方式,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带动学科建设的方法,为电子线路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参考的途径.

【关 键 词 】教学改革;实践创新;卓越工程师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 in teach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just as the course contents lack of systematiess,the teaching method lack of attraction,the experiment lack of personality and so on.Adopt method of teaching just as optimize the content to guanarte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rich the method by practice and innovation,and drive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by distinguished engineer.It provide the a way to reform the course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Keywords:reform of Education;practice and innovation;distinguished engineer

电子线路是各高校电信、电子、通信等专业主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性、工程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此类课程概念多、电路类型多、分析方法多,加之教学过程中通常以课堂、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使得学生理解和掌握电路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改革电子线路教学对于专业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1.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内容枯燥

电子线路课程涵盖的内容抽象,处理问题的方式多,分析具体电路时常常需要复杂冗长的数学推导.从电路器件到数字化的图示、从单元电路的构成到元件参数的计算等一系列抽象的内容,使得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较大.

1.2 教学方法单一

理论教学基本上是围绕一个个分散的知识点来进行,大多是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对整体电路的分析.现有的课程安排一般都是从“电路基础”到“低频电路”再到“数字电路”及“高频电路”的顺序进行的,各自均形成比较完整且相对封闭的知识体系,而各电路之间的衔接和联系却不紧密,所以整个电子线路的理论显得不完整和难以理解,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不好.

1.3 实验环节自主性差

长期以来,电子线路实验是依附于理论教学环节设立的,因此认识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少.大多数学生采用的是一看指导书、二抄实验数据、三写实验总结的方法来完成实验,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

2.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1].

2.1 从教学改革入手,促进人才培养

2.1.1 从应用实际出发,改革教学内容

随着电子技术应用的发展,对电类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课程内容的安排也应跟上现代科技的脚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必过分强调与经典理论体系的一致和完整,应有目的引进交叉学科的参考书,从电子线路的几大模块展开教学,遵循从理论知识的传授,到单元电路设计的实现,再针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实践,突出各个系统模块的教学重点,最终在课程设计等环节实现小电路、大电路及集成电路的设计.

2.1.2 从形象化入手,丰富教学方法

引入仿真软件辅以生动的仿真演示,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灵活性,而且能够很大限度的利用授课学时.比如利用Multisim软件[2],可以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及其混合电路进行仿真模拟,使学生更加直观且形象地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另外,可通过引入类比方法、相似法来介绍陌生概念.电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通过归纳、总结找到它们的共性和实质.例如在介绍高频小信号选频放大器时,可与低频放大器对比,将两者都具有的放大作用作为衔接点,而将高频小信号选频放大器所具有的选频作用作为不同点进行强调,且对于输入信号为高频信号时,晶体管的微变等效电路所采用的Y参数模型也与低频信号的H参数模型有所区别.这样,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就可以融会贯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以基地为平台,促进人才培养

为符合高校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以电子创新设计开发基地为平台,加快人才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培养[3][4].

2.2.1 改进实验内容,激发学习主动性

在对电子线路进行理论分析的同时辅以实践环节,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保留原有经典实验的基础上,增设应用性、设计性及实用性实验,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用实验来激发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渴求与兴趣,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2.2 鼓励自主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性

以电子设计创新基地为平台,鼓励学生亲手组装和焊接电路板,并进行调试和应用.通过更多的参与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理解电路原理大有帮助.引导学生在已完成的实验项目基础上,自行增加实验内容和实验难度,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除了安排开放性实验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设立的创新开放基金项目,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鼓励优秀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2.2.3 开展课程设计,注重知识应用性 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突出课程自身的体系结构,使学生从学习具体知识的“点”,走到知识所在的“面”,进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促进实践教学的效果.根据给定题目的选择和学生自拟题目的审核,确定有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的题目进行设计,指导学生在设计单元电路的基础上,培养综合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仿真软件的测试,对设计进行修改和优化,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应用型设计.

3.卓越工程师教育带动学科建设

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列入中国高等教育长期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计划[1],通过校企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一批创新型的工程师.

3.1 以卓越工程师为契机,加强教师培养

教学团队的战斗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发挥,以“卓越工程师”为基点,加强教师团队的培养.与企业开展多样化的科研合作,联合创办研究所,建立稳定的教师实训基地,让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的科研、生产和管理,进一步深化电子信息基础理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一定的生产技能,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加游刃有余.

3.2 以卓越工程师为契机,加强校企联合

通过加强校企联合,使学生有更多训练基本技能的机会,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工程实际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质量的提高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5].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的“现场性”和“工程性”,学生理论设计能力明显提高,实践能力显著加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大有益处,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4.结束语

电子线路作为电子类专业的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改革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思想势在必行,这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