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07 浏览:6891

摘 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这为我们更好培养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指明了新的方向.

关 键 词 :高中语文;阅读能力;高效学习

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求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对人文精神的重建、民族精神的重建、民族性格的重建都是最佳场所.语文阅读教学到底应着重于语言技术的应用,还是应着重于奠定人的精神根底?

语文教育说到底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丰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是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教化”.没有语言就几乎没有人的精神(或说只有极为简单、肤浅的精神).没有语言,我们根本无法用“人的感觉”来感受这个世界.譬如,只有人才能感触、懂得诸如“花溅泪、鸟惊心”(杜甫,《春望》)的感时忧国和骨肉分离的苦痛;“沧海明月”“蓝田日暖”(李商隐,《锦瑟》)的执着怅惘;“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的挥之不去的思夫凄苦,等等.这诸种感觉与知识是“语言”给予我们的.或者说,我们学得了语言,才懂得了或感触到了这些.很显然,语文教育在外在效能上是语言能力教育和训练.或者说,训练语言能力就是训练精神.

在明确语文教育就是精神(不等于思想)教育的“课程的定性”的同时,我们要紧抓语言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而奠定人的精神根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用怎样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对话,从什么地方开始对话,这就是教学的切入点.

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

二、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策略.

茫茫书海,学生要自主的去阅读通常是有很大的难度,语文教育家袁哲先生在他的《国语读法教学原论》一书中说过:“读书的目的在获得书中的意义、思想,读法的目的在获得书义之方法.”读法教学的意义,系根据一系列的目标、目的、循最经济的途径,助成读解文章的能力.”这些论述都明确指出语文老师的任务不是限于教学生去读解一篇篇范文,而在于指导学生掌握多种适合目的的读书方法,从而使学生学而有法,学而得法,达到生动、主动地学的境界.如在阅读课里,可根据具体的阅读目标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精读与略读,朗读与默读、速读等.还可根据书的内容、目的指导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鉴赏性阅读、积累性阅读、应用性阅读、消遣性阅读,会读书方法就可以使学生乐于读、便于读.

是以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形式,以达到互相促进,启发为目的.牛顿曾说:“一个苹果给他人,仍然是一个苹果,一个思想跟他人交流,就变成了两个思想.”交流这种课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阅读活动中的主动能动性,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充分体现学生主动生动地学的特色.学生的学习个性也在交流中得到尊重,因为我们每个人应该根据个人的经验爱好、知识结构与实际需要选择自己的读物,而交流课正是让学生展现个人个性的舞台.

三、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策略.

1.转变教师教学行为.

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3.开拓学生思维.

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4.增加教学评价创新.

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5.整个课堂的驾驭者是学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让能力较强的有特长的学生主讲他们喜欢的课文.无比的热情、极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使上课的学生全力以赴,新课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思维的转变.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

6.语文课堂上重视背诵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过去有一阶段将背诵阅读,视为死读书,读死书,被课堂所抛出.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背之实,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没用大胆的读背,就没有语文素质的提高,我认为只有多读,多背才能培养语感.

总之,新课程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的盲点.关键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