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应找准切入点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138 浏览:142490

内容摘 要 :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要认识语言,理解语言,并且能够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语言.优秀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非常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语言特点,找准品味语言的切入点,授之以品味语言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 学习 切入点

语文课标对初中学生明确提出了“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阅读要求.可见学习语文的主要任务是要认识语言,理解语言,并且能够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语言.优秀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非常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语言特点,找准品味语言的切入点,授之以品味语言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抓住关 键 词 语,品语言之准确.一个关 键 词 语就是这个句子的精髓所在,理解了关 键 词 语,也就领悟了一句话之深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特别注意品味那些经过作者苦心经营、反复锤炼的关 键 词 语,比如能一字传神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准确运用等等.例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换词比较法,指导学生对文中的“奔”“灌”“载”“直砸”“浇”“横扫”“裹”“拽”等极富表现力的关 键 词 ,认真品味、仔细揣摩,理解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难以忍受的感觉以及“挣命”的形象,从而领悟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准确.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作者在描写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时,有一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这段文字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用词准确精练.作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雪地捕鸟的整个过程,读来让人如临其境.其中“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九个动词用得十分准确.在组织学生欣赏这段文字时,可先让学生进行圈点批注,划出这九个动词,然后试着让学生演示捕鸟的过程.边演示边研究,如:“支”这个动词应该怎么演示?究竟是用一根细棍立在竹匾下,还是用两根?经过演示和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支”是两根细棍一长一短斜撑于竹匾,这样相对较稳;而用一根则是“顶”,难以支撑竹匾.此时同学们自然体会出准确的动词在描写景物、刻画动作、塑造形象、表达感情、点明中心等方面有着更为深刻准确的表达作用.

把握修辞手法,品语言之精妙.指导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体会和感悟作者在语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这些修辞有什么好处或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你会觉得它用得好等,这样来提高学生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赏析语言的水平.例如《绿》一文,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景物,不但形似,而且神似,把梅雨潭的绿写得脉脉含情,寄寓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教师可着重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运用修辞的语句进行赏析.例如,品味“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一句,学生从修辞角度出发,感悟到“招引”一词语言之精妙:运用拟人修辞,化静态梅雨潭的绿色为动态,写出了“我”急于领略那可爱的绿的迫切心情,表现梅雨潭绿色的巨大吸引力.另外,对表现梅雨潭之绿的清亮、鲜嫩、纯净特征语句,可以指导学生从比喻修辞角度进行品味.

再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传统的经典名篇,文章中采用了大量的拟人修辞手法.如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朱自清用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来形容.人“刚睡醒”与万物复苏的情景相似,但只用“刚睡醒的样子”似乎还不够传神,于是再加上一句“欣欣然张开了眼”,一下子就使春有了人的神态.用人们睡觉醒来、困顿全消、精力恢复的具体神态,极准确、传神、富有情趣地表现出了万物受春的温暖、滋润而生机勃发的特征,在这里可以指导学生从拟人修辞角度进行品味.

联系上下课文,品语言之深意.语言的运用不是孤立的,如果撇开具体语境理解词语含义势必不准确、不到位.在品味语言,尤其是品味那些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特殊意义的语言时,教师更要指导学生不能简单地以词典上的意义来理解其含义,要结合具体语境,善于联系上下文,理解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例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对“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中“聪明”一词的理解,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思考:“聪明”一词多用来夸赞一个人聪敏,灵敏,那么本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学生在结合语境分析思考之后,很快能得出:这里的“聪敏”表达的是对父亲临行前的细心关照中所蕴含的爱子之心不能理解的悔恨之情,读者自然感受到作者对父爱的理解的深刻透彻.最终体现了文章“父爱子,子爱父”的情感.

加强朗读指导,品语言之情感.朗读是品味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通过诵读可以全然悟出.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潜心品味语言,感悟语言之情感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自己融入到文章中去,读出感情,读出精神,读出美味.例如,《海燕》一文开头短短两句话就写出了大海的磅礴气势,海燕的矫健雄姿.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呢?教师可先安排一学生用快速朗读,再请另一学生放慢速度朗读.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带着感情的慢速朗读能更好地给全文定下雄浑的感情基调.同样,在重音处理上,学生通过比较,能准确地突出“苍茫”、“卷集”、“黑色”和“高傲”等关 键 词 语,从而初步感受到海燕的英雄气概,心灵得到感染.

调动联想想象,品语言之形象.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想像画面,再借助画面来理解语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就更加深切、丰满.比如,《济南的冬天》中有这样的句子:“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花衣”在风中飘动,山们有了动感之美;“山的肌肤”半遮半掩,如此之美的景象人们禁不住探头去看,山们有了羞涩之美.而“看着看着”,自然进入到虚实结合的境界中,以动写静.作者通过联想法,把山给写活了.在这里,作者还把雪后山的秀美、纯清、飘逸、典雅、娇羞的特征凸显出来了.作者描绘的济南“全景图”、“雪后图”和“水”等,它们都带给人无限遐想的画面,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大脑里呈现作者所描写的优美景象,感受画面所呈现的图画美、色彩美,体会文章意境之美.作者笔下的把所描述的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语言文字的形象魅力.


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加强品味语言方法的指导就像一把钥匙,帮助学生开启赏析语言的大门,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提高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和鉴赏品味.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加强指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还必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会语言的品味和运用,体会文章中语言所具有的表现力,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语言的品味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使学生成为真正具有大语文素质的一代新人.

谈智慧,教师,现居江苏溧阳.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