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教学实效性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201 浏览:93351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 对于每个人来说,在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事情.

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正逐年下降,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些学生式子列对了但计算又出现了错误,极大地制约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就当下的数学计算学习状态而言,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提升学生计算的品质,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实效的有力保障.

一、理清算理,明确算法

算理简单的说是算的一种道理、想法,是计算的依据,而算法是对算理的一种表达形式或书写形式,是计算的方法、程序. 算理要通过算法来表现,算法又要能体现算理. 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不懂得算理,光靠机械操练也许也能掌握其计算的方法,但这种“依样画葫芦”式的掌握,其迁移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应用. 所以,我们必须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三年级“整十数、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时,考虑到学生对于口算方法的掌握没有任何难度,而算理的理解有一定思维高度,怎样让学生在正确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算法成了本节课研究的重点. 算理教学这一片断我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300 × 10引导学生把300看成3个百,3个百乘10等于30个百,或者把10看成1个十,1个十乘300等于300个十就等于3000. 很多学生都能合理迁移把300看成3个百,3个百乘30等于90个百,或者把30看成3个十,3个十乘300等于900个十,所以口算结果是9000. 学生能在300 × 10的基础上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且在300 × 30的这个环节顺利形成正迁移,把算理与算法融为一体,真正达到理解算理促进算法,最终形成口算技能.

因此,我们在强调算理的同时,不能忽视计算方法的指导, 寻求算理算法的平衡点,要使学生在算理、算法这两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二、鼓励多样,注重优化

算法多样化是指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方法多样化,即对同一个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计算的多种算法有明显的优劣之分,教师要进行合理引导,并且让学生逐渐感悟. 优化是学生对知识结构的再构建过程,是发自学生内心的行为和自主的活动.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新课时,由实例引出24 × 12 = ?第一步,先由学生各自探索算法,分组交流(有10种左右),经过归纳不外乎以下三类:连加(24 + 24 + 等 + 24),连乘(24 × 3 × 4,24 × 2 × 6,等),乘法分配律的应用(24 × 10 + 24 × 2,等). 第二步,由学生评价,一致认为三类算法都合理,但第一类太麻烦,其他两类各有优势. 第三步,教师将题目改为23 × 13,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大家都选择了23 × 10 + 23 × 3,此乃笔算乘法的算理. 此时,教师便因势利导引入乘法竖式,并使学生体会到它的优越性:能将乘法算理以固定而简明的程式显示其操作性,并具有一般性. 这样,将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多样化与教师引领算法优化巧妙结合起来,在诸多算法的基础上,突出最优的算法,讲清这种算法的算理,并以这种算法为主进行训练,保证计算的实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真正凸现了算法多样化的实质,使学生能学有所获,学有发展.

三、提倡灵活,讲究技巧

学生在计算灵活的基础上能在计算中自觉主动地表现出运算简捷的方法,能有效地根据不同的题型灵活、合理地采用最为有效的解决途径.

在大多数学生熟悉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选择含有多种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和评价. 例如,在学生计算与圆有关的问题时,遇到3.14 × 2.5 × 2.5 × 4,部分学生按部就班,先算3.14 × 2.5,再算7.85 × 2.5,最后再算19.625 × 4 = 78.5;有部分同学想到先算2.5 × 4 = 10,再算10 × 2.5 = 25,最后用3.14 × 25 = 78.5. 面对这两种算法,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比较与评价. 前者按照顺序进行计算,每一步得到的都需要列竖式计算,而且容易出错;而后者,在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都可以用口算,最后用3.14和25,再列竖式算,难度降低,正确率明显提升. 这结合具体的情境特点,在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运用运算定律而带来的计算效率的提高. 通过比较与评价,学生看到了运用运算定律的优越性,从而唤起对简算方法的新需求,增强了学生的简算意识. 让学生在这种需求的驱使下,主动地寻找最优最简便算法,培养计算品质的简捷性,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推动数学能力的不断发展.

四、培养习惯,提升能力

在计算教学中,学生拥有良好的计算习惯,将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特别要加强看、想、算这三个计算环节的重点指导,这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有效途径. 其次,应提高书写要求,督促学生做到:把数字写端正,写清楚,把竖式写规范,是提高计算准确性的有力保证. 最后,还要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这是保证计算准确的有力手段,要注重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检查习惯,同时教给学生正确的检查方法,要求学生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步地,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培养学生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计算教学注重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与提高,提倡多样化,鼓励优化,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运算品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和理解计算的内在意义,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充满童趣,富有生命的活力,让计算教学的课堂变得让学生有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