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教育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38 浏览:15879

摘 要 :面对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变革.知识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中地位的突现,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这是对教育的严峻挑战,也为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那么如何面对教育转型期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作以简单地探讨.

关 键 词 :新时期 教育 改革 转型

现在一个新教育时代已经诞生,它的诞生必将改变人们的学习命运,改变很多人的前程.追述中国教育史,可以归纳为经历了三次重大教育转型:第一次是铁器时代的出现,基于“官学制度”失去垄断地位,新兴地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开始聚徒讲学,出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第二次是蒸汽机时代的到来,西方工业的冲击致使中国教育从“四书五经”全面转向“文史地数理化”;第三次是E时代的今天所面临的教育转型.那么在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怎样才能抓住机遇,迎接转型期存在问题的挑战呢?


一、在新时期,如何由变革技术向变革学习转型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场“学习的革命”正在全球悄然兴起.一个社会的发展,将首先依赖于个体和国家学习与创新能力,特别是确定问题、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和增添新价值的创造能力.因此,人的智能和知识将作为社会的主要资本不断代替机器和厂房!新时期,我国充满了残酷的替代选择,对于那些拥有学习与创新能力的人来说,是一个充满机遇和希望的世界;而对于那些缺乏学习与创新能力的人来说,当旧工作消失、旧体制崩溃时,他们将面临失业、贫穷、绝望的悲惨前景!

教育最终总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教育质量的高低从本质上分析取决于学生学习能力、水平、效益的高低.尤其重要的是: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与对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成果相结合,正在创造出各种高水平、高效益的崭新学习模式,如何尽快适应和驾驭这种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模式,已成为当今世界舞台上一场最激烈的竞争,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对个体和社会学习行为的研究与创新不仅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口,而且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因为,提高个体、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己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这正是引发全球范围学习革命的内在根源.

二、在新时期,如何变革学习方式以顺其历史演变

学习方式是同生产方式同一层次的范畴.但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狭义地理解和运用学习概念,把学习窄化为文化知识的学习,致使对学习活动的研究局限于教育理论界,未能从更广阔的哲学和人类学层次上研究和揭示人类学习活动之特点与发展规律,因而也就不可能提出和研究学习方式这样的哲学或教育哲学范畴.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加速度发展和知识的“爆炸”,人类的学习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致使心理学、社会学、脑科学乃至经济学等纷纷加入到研究学习的行列,从微观到宏观、从历史到现实不断深化着人类对学习活动及其演变发展规律的认识,当代多学科交叉的人工智能研究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正是如何模拟最复杂的人类创造性学习行为.

人类的学习活动同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一样,都属于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没有物质生产活动,人类显然无法生存发展,但人的生产能力决不是依靠生物遗传所获得的本能,而是在后天习得的,正是依靠这种广义的学习活动,人类个体和社会才能世代相传,也才有可能继承前人的成果,以越来越快的加速度向前发展.对生产力的重要地位,现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早己作出深刻而全面的论述,并己唤起决策者乃至全社会对发展生产力的极大热情与关注.然而,对于人类学习能力的重要地位及其与生产力的关系,不仅缺乏深入的研究,而且至今尚未引起理论界足够的重视,这可能正是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始终得不到落实的理论根源和认识论根源.这在以改造外部世界占主导地位的工业文明时代如果还能原谅的话,那么在以开发人的创造性潜能占主导地位的信息时代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生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因此需要用生产方式这个范畴来揭示不同时代生产内容与形式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的规律;学习同样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而学习方式正是揭示了不同时代学习内容与形式的特点,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人类学习活动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生产方式是由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的,而且受到作为生产力之物质基础的生产工具制约,由此揭示生产方式演变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规律,己成为理论界的共识;学习方式同样要由学习能力发展的水平决定,而且受到学习活动之物质载体和物质手段制约.

E时代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将使人类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代,也必将使人类的学习方式从印刷时代跨入信息时代,人类的智慧将会创造出与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相适应的一整套全新、高效的学习模式,从而大大提高人类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学习与创新能力!毫无疑问,当代信息技术将成为人类学习方式演变发展中的第三个里程碑,我们这一代人将亲身经历并直接参与这场人类学习方式的伟大历史性变革!

三、在新时期,如何理解教育转型背景下“科教兴国”的科学内涵

在时代的重大转折点上,我们党明智地选择和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但在不少干部和群众的思想中,始终存在着重科学、轻教育,将科学与教育割裂开来的偏见.究其认识论根源,大多来自其对科学的狭隘理解.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科学往往被窄化为自然科学或科学技术,而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尤其忽视了以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一代新人为研究对象的教育科学.这种偏见和误区在以物质资料生产为主体的工业文明中如果还能被容忍的话,那么在追求知识创新、呼唤创造型人才的信息时代,则是绝对不可容忍的!知识经济将人的创造力提到社会财富的首位,如何培养开发人的创造力则被推向科学探索的前沿,成为多学科交叉的尖端科学.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扩展,教育活动中的高科技含量越来越多,教育发展的规律也越来越复杂.显而易见,对教育科学的漠视必然在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区域竞中落伍,并由此导致科学发展的滞后.

在这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科学发展观和教育转型这一背景下,教育系统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基础地位和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就十分清楚了.“教育先行”是当代社会发展中必须遵循、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教育的发展如果滞后,社会将因此而付出牺牲下一代素质的惨重代价,其后果比违背生态规律而受到洪水的惩罚更加可怕.然而,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能否真正落实,不仅取决于决策者和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而且取决于教育系统自身所选择的发展模式及其所产生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当前,要想最大限度地实现我国教育在新世纪的价值,必须对我国现行教育的目标模式、课程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管理与办学模式、科研与教研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时代反思与历史性超越!只有尽快使我国教育系统在改革和创新方面走到时代前列,并真正起到影响和带动全局的巨大作用,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价值才能真正为教育内外所公认,这才是“教育先行”的本意和真谛.

如今世界各国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们己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决定经济竞争的关键在科技,决定科技实力的基础在教育,而决定教育水平的“瓶颈”在教师自身的学习与创新能力,这显然要受到教育体制的内在活力及其开放程度的影响和制约.矛盾生来就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带来危机和挑战,另一方面也为矛盾的解决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在新时期,面对“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人类在前所未有的教育危机与困境里,必须探寻明智的对策,这就是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尤其要创造出适合教师职业之特殊使命的、高效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并按照这样的教育观念对现行学校的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进行整体改造,创造一个“学习化的社会.”

总书记在十六届三中全会讲话中作出划时代的决策:“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完善.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