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课程教学实践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141 浏览:57178

摘 要:主要介绍在《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规范地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并进行严格过程化控制的教学经验,旨在为丰富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 键 词:财务分析报告;撰写规范;过程控制;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280-02

《财务报告分析》是商学院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专业课程,强调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和运用财务报告的分析框架和方法去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成为检验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掌握的分析方法撰写分析报告成为展现教学效果的有效载体.自2005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商学院开设《财务报告分析》课程以来,如何指导学生撰写高质量的分析报告始终是教学团队成员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主题.历经七年的实践教学,团队找到了与课程特点适配的案例教学方法,同时也逐步形成颇具特色的对学生分析报告进行规范化和过程化控制的管理方法.下面笔者将详细介绍教师在实施规范化和过程化控制中的基本流程和具体做法.

一、控制目标和基本流程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要求学生撰写分析报告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掌握和运用课程讲授的知识点去发现和解决分析对象的实际问题,通过规范化和过程化控制既可以保证报告的规范性,又可以提高报告的完成质量.报告撰写和控制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在授课教师会在学期期初确定分析对象;其次,授课教师通常根据报告分析的逻辑框架和路径来安排授课进度,并在报告撰写规范的指引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撰写五个阶段报告;最后,在学期期末形成最终的分析报告,此撰写过程贯穿课程教学的始末.这种设计既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真实企业的持续分析来不断加深对课程讲授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又能使学生意识到写作规范对报告撰写的重要性,为今后学术或科研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实践经验

教学团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明确了过程控制的关键点.撰写初期的控制重点主要是如何筛选和确定分析对象;撰写中期的控制重点主要是四张报表的逻辑分析过程是否合理,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恰当等;撰写后期的控制重点是整合后的最终报告是否能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信息.由此基础上教学团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1.较科学的分组机制

由于《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是我校商学院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选修课,通常是两个或三个专业一起大班上课,因此造成学生在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方面存在不小的差异.为了避免学生依据专业归属、成绩好坏或关系亲疏来组成小组,指导教师会根据学生规模的大小,把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性别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一般每组5~6人),基本可以保证各小组在专业和成员构成上的均衡,充分发挥专业互补、性别优势互补的作用.

2.建立“教师科学引导与学生自主选择分析对象”机制

每学期期初学生在听取指导教师对每个行业基本特征的简要描述后,根据自身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的预期,经过小组成员充分讨论和商议后,确定各小组所要分析的行业,并在行业中确定1家具体分析的公司.若出现学生分析行业过于集中的情况,指导教师也会与各小组进行相应沟通协调,启发和引导学生重新找到其他感兴趣的行业和公司,最终保证分析行业类型和公司数量的均衡性,以便加深学生对不同行业和公司业务和管理特点的理解.

3.制定合理的报告撰写进度

授课教师根据教学日历和授课内容的安排,制定了分析报告的撰写进度,基本实现了报告撰写进度与授课进度的高度一致性.同时,授课教师于每学期期初将进度安排发到学生公共,以便学生有计划地根据撰写进度提前做好各阶段分析任务的准备工作,以保证报告最终能够按时保质的完成.

4.制定分析报告的撰写规范

为了保证分析报告的规范性,授课教师从报告格式和内容上进行了详细规定,如规定报告内容应包括背景分析、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流量表分析、所有者权益表分析、管理诊断和前景预测七部分;并依据我校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制定出分析报告撰写规范及打印装订要求,如规定各级标题和正文字体字号和行距、图表的列示规范等.通过规范的要求,每份学生报告基本都做到了格式和内容结构上的整齐划一,为以后形成标准式的报告范本打下基础.

5.形成教师全过程指导与监控的机制

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教训,授课教师发现如果只对学生最终提供的报告进行一次性指导和点评,而不进行过程控制,很难保证学生分析报告的质量.因此,授课教师在学生学期期初确定分析对象后,就开始根据报告分析的逻辑路径和流程,从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筛选、利润表质量、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质量、资产负债表质量、流量表质量、管理诊断与前景预测等不同分析阶段,全过程指导学生报告的撰写.主要采取课堂和课后两种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课程教学日历根据授课和报告撰写进度,分阶段设计了8课时(课程总计48学时)专门用于课堂指导实践的学时,现场解决学生在不同分析阶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授课教师在此过程中会与各小组进行充分讨论与现场指导.同时,指导教师在课后对小组每次提交的分阶段报告进行认真批改后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根据教师意见进行修改并明显标注改动的内容,以供指导教师进一步审阅和指正.通过这种过程管理和反馈机制可以使学生在撰写过程中不断完善分析报告,最终使分析报告得到高质量的保证.

6.形成客观公正的“三维度考核评价”方式

目前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由小组书面分析报告(40%)、现场汇报(20%)和期末考试(40%)三部分构成.分析报告的书面成绩,授课教师根据小组提交的书面报告,从报告格式的规范性、报告内容的合理性和报告内容提交的及时性等方面对报告质量确定小组报告书面成绩;现场汇报的成绩,则是由教师和各小组代表组成的评委团根据汇报小组PPT制作的规范性、现场表述的逻辑性和清晰性、课堂的活跃程度和互动性以及汇报时间的掌控性等方面进行加权平均评定,以上两部分形成各小组的基础成绩.同时,授课教师从卷面考试的维度,在期末考试试卷中设计部分与小组分析报告相关的问题,如“你的分析对象是哪家公司?这家公司所处的行业有什么特点?你在小组分析中具体承担什么任务?你所分析的对象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等等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答题的详略和准确程度,进一步区分小组各成员在报告分析过程中参与程度的高低,并结合小组成员分工和任务完成情况表,在小组基础成绩的基础上为各小组成员进行个人成绩的加减调整.这种“三维度的考核评价”方式避免了仅通过试卷考核的片面性,加大了对平时教学效果的考核力度,提高了课程教学考核的合理性,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由于“搭便车”现象而造成教师不能对学生成绩进行客观公正评价的问题.

经过七年的探索和实践,截至2012年,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的对象已涵盖10个行业大类、60多家企业,形成了近100份分析报告.报告涉及不同行业类型、不同企业性质、不同地域、不同战略导向、不同经营模式的企业,这些成果为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案例库的持续开发和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现实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