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会计与审计专业实训建设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905 浏览:83888

摘 要:为跟上会计、审计领域改革的步伐,加快和优化高职高专会审专业实训建设已势在必行.文章针对当前高职高专会计与审计专业实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完善实训建设体系、优化实训教学资源、科学设置实训课程、提升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等建设措施.

关 键 词:高职高专,会计与审计,实训建设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怎么写作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环节就成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从高职高专会计与审计专业(以下简称会审专业)实训建设的角度来看,实训教学目标和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就业市场激烈的人才竞争,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切实转变办学理念,完善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

一、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实训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教学目标缺乏指导性

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会审专业的实训教学目标主要是结合市场对会计、审计岗位的需求,加大实训教学力度,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会计、审计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在实际中,由于审计实训教学素材少、难度大,效果差等原因,明显存在突出会计,弱化审计实训教学安排,实训计划不合理等现象,致使会审专业与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学在实质上没有太大区别.会审专业的实训教学目标没有细化,没有特色,使实训教学目标的指导性作用被弱化.

(二)实训建设体系构建不均衡

会审专业实训建设包含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大部分,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这两部分建设不均衡现象.硬件建设中高职高专更为关注可直接购写或引进的实训工具建设和挂图及模型建设,而忽视教材建设,特别是参考较少需要自主编制的实践教材,如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实训教材.软件建设中高职高专更为关注易于实施的教师实践能力建设,而忽视了实训教学方法建设,特别是对案例教学、教学软件运用教学没有深入研究,对“合作制”“仿真制”实训模式盲目引入,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多数高职高专会审专业实训课程设置是借鉴会计专业、审计专业实训课程设计的,只是简单对等安排,缺乏专业特色分析.其次,会计、审计各专业主干实训课程之间联系密切,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但绝大多数高职高专只关注课程知识结构上的先后关系,忽略了课程知识体系上的互补性,没有充分整合课内实训和单列实训课程,将会计和审计的实训融合寄托在综合实训上,浪费了有限的实训资源和时间,降低了课内实践和单列实践课程的效果.

(四)实训教学素材单一

目前会审专业实训教学素材存在会计实训素材一边倒,审计实训素材匮乏、单一的现象.大多数高职高专审计实训多以审计过程的单项实训项目设计为主,缺乏系统性.从仿真实训上看,审计实训软件匮乏,主要针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如《审计实训教材软件》、《审易465审计模拟教学软件》,没有涉及内部审计的实训软件,无法满足内部控制时代的岗位需求.且审计教学软件提供的案例跨越时间短,经济业务变化少,训练类型单一,多为差错舞弊的账项审计类型,无法提供对被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等重要审计环节训练,与实际审计存在很多差异.

(五)实训教学资源分配不科学

会审专业会计、审计实训虽然在实训课时安排上相当,但从实训资源应用及效果上看,审计实训差很多.从教学师资分配上看,没有合理分配和运用实践型教师资源.课内实训大多由理论课教师教授,主要是针对理论要点的理解和训练,缺乏实训指导性.而“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要求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也要教授理论课程,造成单设实训课在实训课程比例逐渐增大的教改趋势下,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师担任,实训课程效果参差不齐.

(六)教师队伍实训能力不足

目前各高职高专都很关注“双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实践锻炼时间短或不连续,财务、审计部门涉密等问题,老师很难真正深入系统的参与企业的账务核算、财务管理,甚至对会计流程基本的十大岗位都没有全部体验.审计实践也顶多完整参与一两项审计业务,对审计职业判断培养、审计方法的运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审计沟通技巧等的理解不够透彻.其三,大多数专职教师对会计、审计领域改革热点和政策走向不了解,不熟悉,知识陈旧,不能适应实践岗位发展需要,直接影响培养学生的效果.

二、高职高专会审专业实训建设措施

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会审专业是“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教育,专业具有开阔的就业范围,即可从事会计工作、又可从事审计工作.基于设立初衷,专业培养定位应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于培养地区中小企业的骨干会计人员、基层会计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和理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方向,应针对会计、审计两种岗位要求,重点提升学生会计、审计岗位的职业判断、专业基本实践技术、管理理念、软件应用能力、内部控制、资产评估等方面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建立完整的专业实训建设体系

注重专业实训建设体系的均衡发展,以专业为分界,课程为核心,实训为基础进行系统构建.硬件建设中除继续加强实训工具建设和挂图及模型建设外,应加大实训教材建设.在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两者并重,后者优先的指导下,加强实训素材组织实例化和模拟课程的制作.根据专业标准化管理的需要,规定每门课程素材的基本标准,建立课程实训教材开发制度,纳入各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实现既符合课程的内涵要求,又利于课程间的协调.软件建设方面,重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关注实训教学方法研究,建立研究团队,推行案例教学和教学软件运用教学,科学引入“合作制”和“仿真制”实训模式.

(三)科学安排实训课程课程安排是实训教学建设的基础,应依据专业知识体系特点,结合行业需求,科学组合.单列实训课程以专业必备实训课程为主,适当考虑会计和审计中运用广泛的实践技能.必备课程包括会计基础实训、中级财务会计实训、纳税实务实训、审计学原理实训、社会审计实训,增设课程是内部会计控制实训和会计报表实训,它们不仅是会计、审计岗位中广泛运用的技能需求,也是内控时代的必备技能需求.课内实训主要以补充单列实训的课程为主,如设立成本会计课内实训让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综合实训打下基础,设立会计电算化课内实训培养学生常见会计软件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为完善会计基本技能作补充,设立内部审计课内实训、资产评估课内实训培养学生内部审计和资产评估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审计实训技能作补充.综合性实训课程则包括理财之道软件实训、、ERP沙盘模拟演练、会计实务模拟实训、审计软件综合实训,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计管理、审计分析等专业技能综合运用能力.

优化实训教学资源

首先,应该充分挖掘课内实训和单列实训课程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实训顺序,节约实训资源和时间成本.大一下学期为基本技能学习期,开设会计基础、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出纳实训)等,主要针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重点是学生对手工做帐各环节实际操作的掌握和理解.大二上学期是会计基本技能巩固期,开设中级财务会计(以下简称中财)一阶段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纳税实训等,主要锻炼会计岗位实操技能,重点是在中财实训中增加会计流程实训内容.大二下学期是会计与审计基本技能互补关键期,开始引入审计基本技能.大三上学期是会计与审计专业技能融合期,主要侧重会计综合实训、各类审计实训,会计实训结果可作为审计实训素材.大三下学期是专业综合技能巩固期,该阶段主要是专业实习,同时以导师制方式安排审计综合实训,作为毕业考核,进而实现学生多角度,多渠道的实践锻炼.

其次,分阶段、合理进行不同教师角色的分工和配合,注重教学过程的标准化.在教师队伍实践能力较弱阶段,实践课程尽量安排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为主导教师,理论课老师为助教.既能保证实践课授课效果,又为理论课老师积累实践经验提供了一种途径.在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均衡阶段,则可将理论课和课内实训交由同一老师教授,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上单列实训或综合实训课.

丰富实训教学内容

实训教学内容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专业素养培养方向的要求进行补充.学生综合实践技能包括基本素养、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创新技能.基本素养除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等外,应补充专业沟通能力,专业基本技能除会计和审计软件应用、会计基础规范要求的基本技能(如凭证编制、识别、账簿登记等)、会计和审计的基本职业判断等外,应补充基本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考取从业资格证.专业技能除了对会计、审计循环各岗位职责和岗位专业技能的把握,会计报表分析、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综合分析外、还应增加不同类别审计步骤中的专业应用文写作、专业分析方法与沟通能力的综合运用.

优化实训教学方法

实训教学方法的使用应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关注学生知识体系、接受能力、学习兴趣,认真分析各实训教学方法的优劣,阶段化地推进和优化教学方法.首先,高职高专应充分挖掘案例教学、教学软件运用教学的优势,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上广泛推行.将高职高专及下属实体的财务、内部审计实例编入案例或实训教材,提升教材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其次,有效组合“合作制”和“仿真制”.由于会计和审计涉密性,“合作制”不适合进行大批量学生的实训,故应本着双赢的原则,实行订单式培养,为合作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提供企业的后续教育或高层次的专业培训,合作单位为高职高专提供老师实习岗位,提供实践素材,提供高级专业人员的专题讲座等.“仿真制”能为学生提供和实际工作一致的实践锻炼,但受会计种类单一性、业务特殊性和制作成本高的局限.故应该扬长避短,根据培养目标面对的就业主体,选择对应会计种类的仿真模拟案例,并将其放在会计、审计综合实训中,而将仿真案例中的特殊业务作为相关专业教学的案例素材.

(七)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这是会审专业硬件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受经济条件和环境条件限制,可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而定,最好选择校企合作方向,可跨区域引进.此外,还可以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建立理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前厂后校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以模拟实训室为主,除常见的会计、审计模拟实训室外,还应建立模拟银行、模拟纳税实训室,以完善岗位及环境模拟实践.

(八)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在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上,应建立专职教师专业实践制度,要求专职教师每学期完成一个月的专业实践工作,并纳入年度考核.实践培训的形式,应以资源共享,提高效率为原则.首先是高职高专会计、内审部门接受会审专业的教师做会计、内审员等,不仅提升了专职教师实践能力,为专职教师提供了关注和熟悉会计、审计领域改革热点、政策走向的平台,同时也为高职高专会计、内审部门提供了会计、内审人才后备军和政策研究、决策分析的智囊团.其次是外部实践培训形式,可建立教师实践培训基地,到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习,或专职教师自己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