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延安精神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327 浏览:155227

摘 要延安精神是坚定的政治信仰、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新时期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对于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延安精神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作者简介:孙伟,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教师,延安大学干部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和高校学生管理;张艳梅,延安大学政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1-240-01

延安时代培育出来的延安精神,是一种有着坚定的政治信仰、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师德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秉承的社会公德,师德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的举措.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仍需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弘扬延安精神是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广大教师面对国内外重大问题时政治立场坚定,思想上积极进取,竞争意识、忧患意思增强.绝大多数教师能做到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一些高校教师在师德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可能还比较严重.延安精神在延安时期为我党的发展壮大,战胜困难取得革命胜利提供了精神动力,新时期弘扬延安精神是我们大力加强师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弘扬延安精神是加强高校教师政治素质的必然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高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它要求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成长的阶段.高校教师的教育引导在大学生这一阶段的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冲击,部分教师政治立场动摇,功利主义观念突出,给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时刻用延安精神激励自己,做好面临各种困难、曲折、不痛快、不如意的准备,学会忍耐,懂得走“之”字路的道理,锻炼出坚忍不拔、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延安精神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提供政治保障,丰富了高校教师的精神世界.

(二)弘扬延安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建设适应挑战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给高等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教育的规模化、效益化和产业化的趋向使部分教师失去了原有的教育信念.功利主义观念和行为不断出现,部分教师不再有作为教师的光荣感,认为教师不应是无私奉献而应该有自己的收益,把教书育人的收益与其他行业作对比,觉得可以理直气壮的要求回报了,动不动就要求提高待遇,改善条件,有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甚至利用职权进行权钱交易,失去了一个教师应有的奉献精神.

(三)弘扬延安精神是弥补师德建设不足的必然要求

虽然党和政府历来都比价重视师德建设,社会上也一直保持着尊师重教的传统.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师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受到了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高校教师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高校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不道德的行为,政治立场不坚定、学术不端、违法违纪、以权谋私等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都要求我们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努力战胜这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树立高尚的师德.

二、把握延安精神的实质,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

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师德建设之本

早在延安时期,同志就为抗大提出了“坚定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今天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是看教师的政治素质如何.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加强科学理论的学习,特别是要集中精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理论,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学术探讨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社会主义办学目标,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师德建设之基

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高校教师也必须不断学习和进步,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作为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要勇于承担新的使命和责任.高等学校是一个传播文明、发展科技的地方,不仅仅要求高校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的意识,更有求他们实事求是地对待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认真对待自己的学生.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中要严谨治学、教书育人,教师只有自身治学严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有资格、有能力教书育人,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自己的学生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他们.不论是搞科研、教育教学还是学生管理工作,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刻苦钻研业务,注重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关爱每一个学生,才能端正学风和校风,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师德建设的关键

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感情,对学生充满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能甘于奉献教育事业.高尚的师德、良好的师风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有一颗大爱之心.高校教师要把学生看做一个身心发展都需要倍加呵护的人,教师的爱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等各个方面.只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理念,把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才能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才有可能实现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