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经济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993 浏览:57329

摘 要:审计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效应显著的行业,对规模经济的追动了事务所之间的并购,这种并购活动贯穿于西方审计市场的整个发展过程.在我国,审计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一直难有大型事务所脱颖而出.为此,选取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5-2007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各年报告,分析了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经济现状,最后还对本土事务所缺乏规模经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 键 词: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经济,生存竞争法

中图分类号:F0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03502

1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经济概述

经济学文献中,规模经济是用来描述企业规模变动与成本变动关系的理论,是指企业规模扩大,导致平均成本降低、效益提高的现象,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在于生产活动的“不可任意分割”和“附加利益效应”,即生产要素在合理匹配情况下产生的协同效应.规模经济是决定一个产业内企业规模分布最根本的原因,对于解释某一产业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路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而审计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效应显著的行业,对规模经济的追动了事务所之间的并购,这种并购活动贯穿于西方审计市场的整个发展过程.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大事务所之间的合并更是达到,而大部分事务所合并后的经济效益都有所提高.在我国,审计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一直难有大型事务所脱颖而出.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术界、实务界和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对规模经济的研究则可以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扩张提供理论基础.

2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经济衡量方法

根据著名产业组织学家Scherer(2001)的归纳,规模经济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四种:利润分析法、统计成本分析法、技术比较法和生存竞争法.前三种方法的测试,均需要获取被测试企业利润、成本等方面的数据.对于审计行业来说,由于上述数据难以获取,研究者多采用“生存竞争法”来探寻事务所是否存在规模经济.Danos&Eichenseher(1982)的研究就是运用该种方法的一个典型.此外,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事务所由于成本水平较低,可以采用压低审计定价的方式参与竞争,分析事务所的定价行为亦可为其是否存在规模经济提供证据.

考虑到我国目前审计收费的披露尚不规范,因此,我们拟采用生存竞争法对中国审计市场上的规模经济情况进行考察.该方法最早是由Stigle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其依据的一个基本检测设是:不同规模厂商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最高的企业,从而造就出最佳规模经济.它测定最佳规模厂商的基本过程是:先把某一产业的产商按某种规模分类,然后计算出各时期各规模等级厂商在该产业产出中所占的比重,如果某等级厂商所占的产出份额下降,说明该规模的厂商效率较低,效率越低的份额下降得越快,反之,如果某等级厂商所占的产出份额上升,则说明规模的厂商效率越高,该规模处于规模经济的范围之中.生存竞争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是对事务所盈利能力、审计质量以及技术进步的一个综合考虑.

3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经济现状研究

我们首先获取了2005-2007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根据CPA人数的不同,我们把事务所划分为如下的规模等级.考虑到“四大”早已是大规模事务所的代名词,我们将其单列.之所以选择CPA人数来衡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是因为人力资源是该行业最主要的成本.为了避免市场进入壁垒差异对业务拓展能力的影响,剔除了不具有证券执业资格的事务所,对于那些用于CPA人数变动分属于不同规模等级的事务所,我们也进行了剔除.2005-2007年符合标准的事务所共有49家,各等级事务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5-2007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各年报告.

从表1可以看出,如果以业务收入作为划分其规模等级的标准,这三类事务所的规模差异相当明显.“四大”的5家合作所在我国市场上占据了大半江山.事务所依次递增的幅度很大,也就是说规模递减程度明显,从而证明了以CPA人数划分事务所规模等级的合理性.

2005-2007年,“四大”的市场份额从50.66%增加到55.51%,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说明“四大”整体上存在规模经济.相比之下,其他两类事务所的市场份额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且CPA人数越少的事务所,市场份额丢失越多,这不仅表明了本土事务所的规模不经济,还进一步表明了其规模不经济的程度随着事务所规模的减少而递增.

4结论

规模扩大不仅会带来单位成本降低,它还会导致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和审计收费的提高,而这三者都有利于事务所盈利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了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力.

对我国审计市场的考察表明:“四大”在我国审计市场上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本土事务所则呈现出规模不经济的状态.制约本土事务所规模经济效应发挥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4.1准入管制和监管

审计市场准入管制的本意在于保护公众利益,但也会对其他事务所形成进入障碍,同时给在位事务所带来准入管制的“租金”,降低其提高效率和参与竞争的激励.对审计收费实行管制源于竞争导致审计质量下降的担忧,但这无疑使在位事务所又享受了管制带来的“租金”.如果客户不能通过寻找高效率、低成本的事务所降低审计收费,那么,这样的监管也只能起到保护落后,低效率的作用.我国的情况正是如此,一方面是财政部和证监会对证券审计市场进行严格的“许可证管理”,强烈的地方保护主义也使得事务所很难进入异地市场,另一方面是中注协对最低审计收费实行下限监管.转轨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制度装置难以孕育出充分自由的竞争环境,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本土事务所的效率低下,市场扩张乏力.

4.2监管当局不信任

在中国审计市场发展早期,出于保护幼稚产业的朴素情结,监督当局对外资事务所进行了严格的准入管制.随着中国加入WTO,对怎么写作业开放的承诺使得监管当局开始认识到,弱化竞争的政府保护不仅无法阻止进入,长此以往还将导致本土事务所丧失“自生能力”.在默认“四大”为代表的外资事务所审计质量更高的隐含前提下,监管当局给与了它们非同一般的超国民待遇,甚至为其市场扩展提供政策保证,要求B股和金融类上市公司实行双重审计制度同时聘请中外各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提供会计报表审计怎么写作.对于本土事务所来说,这一打击无疑是相当沉重的.于是,很容易理解我国审计市场出现的奇怪现象:本土事务所为低价揽客打得不可开交,四大却以高额收费跑马圈地.


4.3事务所内部管理混乱

内部管理问题大多出现在事务所规模扩张阶段.事务所规模扩张后,机构增加,人员增多,管理层次相应扩充.由此带来计划与控制的复杂程度提高、信息传递扭曲变形的可能性增大,同时也造成了管理难度的加大.我国目前相对较大的本土事务所多是经合并而成的,但合并的原因复杂多样,有的是为了获取某种资格,有的是地方政府为形成地方垄断在“拉郎配”.复杂的合并目的使得合并后的事务所缺乏统一的管理,不但发挥不出合并的规模效益,还可能带来效率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