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模式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010 浏览:30387

摘 要 :梳理循环经济起源,分析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模式,从技术、资源、政策、经济多方面角度思考,构建适合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

关 键 词 : 循环经济;模式;可持续发展

0绪论

上世纪60年代前,人类几乎没有环境保护的概念,全世界都是"征服大自然"和"向自然宣战"的口号,我国自古以来也有"愚公移山"精神与"人定胜天"的信念.这是由于自原始社会以来,人类生存艰难,唯有不断的与恶劣的自然条件做斗争,才能苦苦求存,繁衍生息.然而,时移势迁,人类生存足迹遍布世界,占据地球主导地位,但思想上并没有完全从抗争者的角度向管理者角色转变.

1经济形态概述

循环经济是从传统经济发展而来的新的经济形态.

1.1传统经济

传统经济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模式,即经历开采、生产、消费、废弃过程,物质由"资源-产品-废弃物"转化,人们大力开发各种能源,以粗放和一次性消耗资源换取生产速度并在生产和消费中大量排放污染废弃物到环境中去.

1.2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通过技术的创新和制度的完善使得人类的开采、生产、消费使用、废弃回收过程,能模仿大自然整体、协同、循环和自适应.回收废弃物,恢复其使用价值,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从而使资源在大自然中的循环和人类社会中的流动达到和谐统一的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

1.3 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循环".从传统经济到循环经济,人们的思想由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逐渐转向人类属于自然.人类的生产活动不再理解为一味的向自然索取而是让自然资源在人类与环境间的内部流通.故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资源循环使得资源被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2循环经济的意义

循环经济的概念形成是一场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改变.从早期的向自然抗争,征服自然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长久以来的生产、发展并不该是在向自然掠夺,而是把人类未利用和无法利用的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发展,我们总是开采未利用的自然资源并经过一系列生产消费排放过程把自然资源转化为人类不可再利用或难以再利用的资源.这是一种牺牲未来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使人类逐渐将自己独立于自然之外.

唯有发展循环经济,把不可利用资源转化为人类可再利用资源才是人类的唯一出路.这样,人类可利用资源占据自然资源比重将会越来越大,拓展人类的发展空间,直到自然资源几乎转化为人类可利用资源的"天人合一"境界.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到路上,我们要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在我国古文化传统上就有"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向我们揭示了能量和物质转化是有其规律的道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是通过自然资源中能源和物质转化的过程汲取能量,不断壮大自身.如果人类过度开发而导致人类能汲取力量的转化链脆弱甚至断裂,那么总有一天人类将逐渐衰弱甚至消亡.所以我们必须坚定发展循环经济,在其中探索人类能长久生存的经济模式.

3.循环经济模式分析

构建有效的循环经济模式,有助于提高生产活动中的资源利用率、节省经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抑制人类生产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对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德、日、美等发达国家做了大量工作.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加紧了研究,小循环层面有杜邦化学公司模式为代表,中循环层面有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为代表,大循环层面有德国双轨制回收系统(DSD)为代表.

3.1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

1992年世界工商企业可持续发展理事会在报告《变革中的历程》提出,要求生产过程中要实现物料和能源的循环往复使用以达到废物和污染排放最小化的生态经济效益理念.

根据该理念的杜邦模式在生产活动投入较少物料和能源的同时,企业的产品和怎么写作不能单一,要尽量丰富产品种类,使得生产链条复杂化,资源就有更多的被利用空间能最大限度参与到生产活动中,减少排放废弃物,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等.

3.2 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模式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究部任职的福罗什和加劳布劳斯1989年在《科学美国人》发表《可持续发展工业发展》提出,要求企业集中在工业园区内,它们排放的废弃物能够互为其他企业的生产资源从而被利用,不再排放到外界的工业生态系统理念.

工业生态园区模式根据该理念的着重于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间的部分生产信息共享,排放废弃物信息透明,以工业生态学原理,企业生产使用的物质能源统一分配,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

工业园区模式可以看成是扩大规模的杜邦模式,园区的多个企业看作杜邦模式企业中的不同生产部门.这样降低了生产中单个企业对技术和规模的要求,但增大了生产活动之间协作的难度.

3.3 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模式

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非盈利社会相似度检测组织,该组织以专业的垃圾回收部门为中心和上万家再生产销售中有应用包装的企业组成网络.组织中的企业缴费申请DSD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打上绿点标记,表明参与"商品包装再循环计划",然后DSD垃圾回收部门回收、清理、分类"绿点"包装重新用于产品包装和资源循环再生."绿点"计划的基本原则是:谁生产垃圾谁就要为此付出代价.

回收再利用不是从生产角度发展循环经济,而是另辟蹊径通过经济手段回收废弃物品,并且生产企业负责生产,回收企业负责回收,分工明确,责任明晰;同时对产品设计和技术有一定要求,产品要容易分类回收.

3.4 循环经济应用分析

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国对循环经济不断研究探讨,形成了按照循环规模的企业内部循环经济、企业间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组织体系、全社会参与循环经济的大中小多层面的发展模式.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模式还存在以下不足:(1)单纯的把资源当成易回收再利用,忽略了结合国外其他经验(2)发达国家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外经验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我国国情决定我们需要寻找环境和经济新的契合点;(3)我国工业生态园区模式注重企业技术间配合而忽略了促进单种技术的进步;(4)以点带面的思路忽略了全社会的配合,减缓了循环经济的发展速度.

对此,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工业生态园区模式,还应该尝试多方面吸取国外经验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从不同角度构建中国特设循环经济模式.

4.结论

我国主要学习的是企业间的工业生态园区模式,但国内各地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不能照搬引进单一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应该结合中国国情,吸取发达国家各个层面的先进经验,以技术为中心,资源、政策、经济、生态效率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完善循环经济模式.